1、总序第个教案第一讲:基础知识一一地球部分考纲要求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 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
2、极。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 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一个纬度间的距离即1纬距约为Ulkm。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例1.一架飞机从甲地(40 N,116 E)出发,以1H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方向绕经 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9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A.40 N,64 W
3、B,50 N,64 WC.40 N,64 E D,50 N,116 E简析:利用每度111千米(nikm/1。)确定某地的纬度或经度。并不是任意两点之间经 度或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而只有在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度数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故4万km/360%nikm/l。)。从甲地到乙地是沿 同一条经线圈飞行了 9小时,飞行的距离为9小时X1H0千米/小时=9990千米,飞行的纬度 差为9990千米勺H千米/1。=90。,因此,飞机一定飞越北极上空,乙地纬度为90。一(90-40)=50。,故该题 B 项。(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
4、相等。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平面的同 地面相割而成的正圆,称为“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 威治天文台旧址中心线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 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 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TW和16(TE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如图)3.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建 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
5、置。(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由于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例2.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B.C.D.一直向东走一直向西走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简析:如果将地球近似看着正球体,过地表两点和地 心的平面与地表的交线为一正圆,该圆被地表这两点一一 般分为优弧和劣弧,其中劣弧为这两点间的最短跳距离,因此,当这两点位于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时,这两点的最短距离 为赤道或该经线(圈)被这两点分割的劣弧长度。答案:D(2)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熟悉表1、
6、表2、表3。90E 140E60N_-、_(/表1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重要纬线地理意义穿越地区赤道(0)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 点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北回归线(2326 N)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 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 南地区、墨西哥高原南回归线(23263)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 和南温带的分界线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北极圈(6634 N)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 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 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南极圈(6634 S)有无极昼或
7、极夜的分界线,南温 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30N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2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30S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 西南部60N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 大中部60S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 峡90N北极点位于北冰洋90S南极点位于南极大陆表2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重要经线地理意义穿越地区本初子午线(0)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法国、西班牙、非洲 西部1
8、80大致与日界线重合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20W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西 半球,以东为东半球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 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 岛120E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 的参照经线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我国东北、华北地 区、印尼、澳大利亚西部表3七大洲和重要国家陆地的经纬度范围和位置特征大洲或国家纬度范围经度范围位置特征亚洲大陆1。17477。43,N2603T169040,W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和东、西 半球,及北半球低、中、高纬度带欧洲大陆36。00”一71。08”93TW66
9、10rE跨东、西半球(冰岛),北半球中高纬度 带非洲大陆345FS3702FN1733W51。24 E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越,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北美大陆7012N71059,N16805W55041,W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越,跨东、西半球(格陵兰岛),北半球低、中、高纬度带南美大陆53。54312。284f8102(TW34。46 W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越,赤道大致过亚马孙 河口,热带面积广阔大洋州47S30N110E130W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越,跨南、北和东、西半 球,同时存在两个日期南极洲62S以南跨360。经度南极圈经过南极大陆外围,长城站(66。133,5858W),中山站(69223,7
10、622T)中国4N(南部大陆21N)54N74E135E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地处中、低纬度地带 的东半球3印度8N33N72E97E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大范围地处低纬度地 带的东半球日本(四大 岛)31N46N130E14530T地处太平洋西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群 岛国家德国4830N55N6E15E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和欧洲大 陆的十字路口上俄罗斯43N78N28E170W北极圈穿越北部,地跨东、西半球和欧亚 两洲的欧洲国家,位于中、高纬度地带美国(本土)25N49N125W73W大范围位于中纬度的西半球,有海外州夏 威夷州(北回归线穿过)和阿拉斯加州(北极圈穿过)巴西34S530N7
11、4W42W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属低纬度,热 带雨林最广埃及213(TN31。30”25E35E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是低纬度的热 带沙漠澳大利亚41S1030113E15330南回归线穿越中部,位于中、低纬度的东 半球,独占一块大陆(二)时区与日界线1.时区(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 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一一东H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 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 完整的
12、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 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 准时,每一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 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 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 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八 区是12点时,
13、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 2个小时。(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 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 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简言之: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相加。求区时: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4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
14、差;若已知区时节的地点在西,所求地 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 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时刻上是东早西晚。2.地方时(1)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 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 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
15、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 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时区和区时3.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T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 辽阔。东西跨了 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 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旧)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4.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一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 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 际日期变更线;自然日界线
16、一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性质:更日性一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 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 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是 静止的;转折性一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 全按180度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而自然日界线与地球上的经线平行意义一 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5.时
17、间题的计算(1)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 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当。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当。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2)日照图。根据两极地区的日照情况判断日期或直射点的纬度北极 邺 附近出现极昼,则直射点一定在北半球,如果北极附近的极昼时上 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则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直射向小机J 7 北每移动1度,
18、则极昼的范围向南扩展1度,直射移至最北的北|回归线时,极昼向南移动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即北极圈,也就 是说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与极昼(极夜)对应的地理纬度是互余的 J J5 1!晨线与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时间 的计算首先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入手白天的中央经线为太阳直射点经线,地方时为12时据此确定直射点经度或判断时间;夜晚的中央经线为0时,也是自然日界线的位置,据此可 以判断新旧日期所占的范围 Xi(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一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右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度相差1小时T1或每1度
19、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计算经度差A X X2-计算时间差AT T2教学后记:总序第个教案6第二讲:基础知识一一地图部分考纲要求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知识讲解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 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
20、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x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1/10000,比例尺变大。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X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至I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x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X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 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x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 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例题1、将1:1
2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新图比例尺为1:2000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 2倍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例题2、按照1:5000000的比例尺,绘制一幅中国政区图,图纸的长度不得小于厘米,图纸的宽度不得小于_厘米。(104厘米110厘米)例题3、在1:30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地形图上。用尺子量某条河流的长度为21厘米,这条河流是我国的。(长江)例题4、在比例尺为1:140000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 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公里。把原图放大到2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
22、o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_厘米。(6160千米1:700000008.8厘米)(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2.方向:7(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图例(文字、符号)和注记(数字)(三)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判读规律: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一为
23、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一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一一为高原地形。疏密程度:密集一一坡度陡;稀疏一一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 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 离内等高线的条数。例1、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题:1.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C)A.B.C.D.二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B)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3.若乙
24、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D)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一表示陡崖。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AH7弦 七上 初十五、六 廿二、三 次月满月 下弦 新月与太阳同 升同落太阳落山时,出现在正南天 空,子夜落入 地平线太阳浴山时,从地平线上升 起,子夜在正 南天空,日出子夜在东方地 平线上升起,日出时高挂南 方天空由此可见,上半月(从朔到望),月亮的亮面朝向观测者的右边,即在夜晚观测时,亮面朝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朔到望,亮面越来越大。下半月(从望到朔),月亮的亮 面朝向观测者的左边,即在
25、夜晚观测时,亮面朝东,且随时间的推移,亮面越来越小。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夜晚所见形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海洋潮汐新月或朔初一,不可见不可见三者在同一直线,月球 居中大潮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半圆,见于西半 部天空,月面朝 西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 阳以东小潮满月十五、十六,通宵 可见一轮明月,东升 西落三者在同一直线,地球 居中大潮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 半夜半圆,见于东半 部天空,月面朝 东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 阳以西小潮(3)对月相的利用:一方面可利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时:阴历或农历月即以月相变化 为基础,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相隔7日,星期由此演变而来;另一方面利用月相可辩别
26、方向,如前所述,上弦月西边亮,下弦月东边亮,由此可根据月面亮面的朝向来确定地面 上的方向。例: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B.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满月)5.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宇宙探测的发展。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 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人类从空间探索逐步进入空间 开发阶段。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2)宇宙资源的类型空间资源:获取外空间信息、做科学实验。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7、3)宇宙空间开发国际化(4)宇宙中垃圾的产生、危害及处理办法。14教学后记:15总序第个教案第四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16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 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知识讲解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 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一一宇宙中的任一颗恒 星都可以。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 球一天
28、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 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 一颗恒星。E1P到E2P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时56分4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 周期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 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C)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3.速度:线速
29、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Wj纬递减,两极为零。纬 度为胪的某地其线速度约 为 1670km/h 义 cos a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 的角度。旋转体速度快慢的 计量值。地球各地角速度相 等,15。/小时,两极为零。项目说明方向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在北半球看,_时针方向,南半球看_时针方向。周期恒星日:自转一周360。,需时_-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自转度数为_,需时24小时。这是地球自转的_交替周期。速度角速度:每小时自转_度,每_分钟1.除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外,任何地点角速度都一祥.线速度:举地纬度不同而有差异,_处纬线圈
30、最长,线速度最快,由_向_逐渐减小。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E 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 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4或66。34$当太阳直射在20噂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或 70S。例3.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
31、晨昏线。夜球球B蔗昏线与最小纬线圈切点可I线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 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 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15、地方时1201BE7:5 7:5!而-1tBe DdM H诟=导1 0h.左_导1忒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CTE的地方时。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因为乌
32、鲁木18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 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 2小时。(图解)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 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 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 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北半球 南半球例4.观察长江入海口,其右岸(南岸)不断被冲刷,/一沉积的砂岛不断与北岸相连,河道不断向南弯曲。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 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
33、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 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 体形状。例5.完成下列填空:(1)地球自转产生了 交替现象,昼夜交替周期不长,使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2)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处无偏向(因为那里的经线是互相平行的)。(3)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 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小时。教学后记:19总序第个教案第五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34、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知识讲解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 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3.地球公转速度20(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 约
35、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 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 中日地距离最远是L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 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 c角速度和线速度)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 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 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止
36、匕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 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 为春秋分。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 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 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 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 点相应地在南
37、北回归线之间往 返移动。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j 一太阳高度的大小国.一 6月22日和12月22日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 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崛嘤版依纬度分布规律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春分曰秋分曰3月21曰前后9月23曰前后赤道0 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递减豆至曰6月22曰前后北回妇线23 26,N由_线向南北两
38、方递减冬至日12月22曰前后南回归线23 26,S由_线向南北两方递减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 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除分 日 时 晨 昏春分曰、秋分曰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12小时。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3月21日9月23曰_9 月 23受热面大小的关系图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复半年各纬度昼蛆夜弧 昼长夜短。纬度越 高层越长花越短.6月22曰复至曰 最长,夜最短。在北 极圈以北出现极 昼
39、。与北半球更半年相 反.冬半年相同。各纬度夜如昼弧,昼短夜长。纬度越 高液越长度越短.12月22曰冬至曰,夜最长.昼最短。在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 夜。与北半球冬半年相 皮夏半年相同。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 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四季更替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 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 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
40、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2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 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 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 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地球公转f赤道平面形成 黄赤 决定、(地球上,太阳直射点I 地球自转f黄道平面,交角 纬度的周年变化/、f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一 6各地所得热能造成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新=i的季节变化/天文四季 春季-夏季太阳最高f*f球季I太阳最低(过渡),白
41、昼最长(过渡)、白昼最短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温带: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夜 长短的季节变化12月22日(冬至)3月21日(春分)6月
42、22日(夏至)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秋分)(冬至)23教学后记:总序第个教案第六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考纲要求(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全球的热量平衡。知识讲解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242.大气的组成:干洁 空气 组成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
43、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水汽 一A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固体杂质地球变暖的原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02,使大气中的 C02增加;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02减少。3.垂直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层次特点原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 千米)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 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
44、速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司1层 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 用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 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O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25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 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例1、比较同纬度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45、上空海拔均为5000米的A、B两点气温TA、TB的大小。(TATB)(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二、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 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 光最多。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最强。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天空呈灰白色是 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2)大气的保温效应温
46、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 和大气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实例: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大气逆辐射强)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4.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3)全球的热量平衡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
47、减缓地球变暖的措施:冰川融化(特别是南极大陆),海 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 影响的国家。教学后记:2627总序第个教案第七讲大气的运动考纲要求(1)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 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 的关系O(2)大气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 布。知识讲解28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一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一气压差异A大气运动f垂直 J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I水平一小范围: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概
48、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冷热不均一垂直运动一气压差异一水平运动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 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晚上风从山顶吹向谷底。(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风向平行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上 于等压线: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摩擦力:(近地面、与风向相反)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比例
49、尺大小;等压线的疏密;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气压场:高气压中心、高压脊、r高气压中心:晴朗高压脊:晴朗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 低压槽:阴雨I鞍部:阴沉,不稳定左前低压,右后高压。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北半球高压低压高压脊线附近的气流运行低压槽线附近的气流运行4.全球性大气环流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9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1)三圈环流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
50、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 为风带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 动510个纬度(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实际情况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仅在海洋北 太 平 洋夏威夷高压北 大 西 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带极地低压带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3)季风环流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