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量课件、教案、试题免费下载,尽在课件下载网!议论文复习导学案(六):综合训练常见考点1、 准确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2、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语句,并且能够解释、概括其主要意思。3、 整体理解文章内容,能够提炼、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4、 理解文章思路。5、 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安排顺序。6、辨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它所起的作用。7、理解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易错点1、辨识概括文章中心论点。2、正确辨析常见的论证方法。3、议论文语言的品析。知识结构:一议论文基本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的两种基本方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论证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2、证、比喻论证4.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二议论文出题样式及答题方法:1找论点(论点鲜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长),一般出现位置(题目、中间、结尾、以议论表达方式出现),如找不出就需要领会作者的见解进行概括。2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标题,一定要理解全文的内容,定题要联系论点,论题。3划分部分,按要求概括层意(问句),这要求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论证思路理解才能答得好。4找出某种论证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这需要对论证方法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作用时一定要与论点及内容相结合。5对论证材料的概括。6对散文式的议论文,语言的隐含性强,考查对某些句子的理解或含义。一定要理出本文的论点,作者的思路,及写作目的
3、,这样才能化难为易。7当要你添加论据时,一定要注意概括性强,字里行间都要有论点的影子为论点服务。8某些段落能调换位置A:古今中外B:逻辑、递进、转折、因果9用词准确、严谨,逻辑性强。10遇到其他的主观题要根据要求作答,揣摩作者出题的意图。11谈文章的一般步骤:从问题中知其文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文体知识去加以深入理解理出文章思路、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 拓展练习:(一)人际和谐需天真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需要什么?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回答,恐怕一个字最合适:真,即真心相见、真情相待、真言相劝、真行相助。而且这种“真”,是发乎内心、自然而然,无做作之“态”、无故显之“态”、而这,又可用两个字来概括
4、之,叫天真。 和谐需要天真,天真不是幼稚。幼稚者,与年幼相关,与“幼稚愚惑,不明义理”相联。而天真则与年龄无关,与追求相伴,与“活泼”、“烂漫”、“无邪”、“可爱”相联。在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中,“天真活泼”、“天真烂漫”、“天真无邪”、“天真可爱”等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电正是构成和谐画卷的基色、和谐乐曲的音符。 和谐需要天真活泼。和谐不是化石。死气沉沉、死板一块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和谐。和谐应该是流动的、发展的,莲蓬勃勃、无穷变化的。它就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的自然之天那样,日日真真切切,时时气象万千;年年活活泼泼,岁岁自强不息。天真,带来的就是如此活泼的和谐之歌,如此
5、生生不息的和谐画卷。 和谐需要天真烂漫。点滴和谐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和谐。我们需要的和谐,不仅是“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的和谐,而且是“山红润碧纷烂漫”的和谐。这种和谐,光彩既远又大。既宽且广,颇有“环球同此凉热”的韵味。是一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写照。天真,带来的就是如此美妙的和谐社会,如此光彩的和谐世界。 和谐需要天真无邪。和谐不是怪诞,怪异的想法、小聪明的做法,是实现不了和谐的。和谐需要正气。如靠权术、使心眼、用手段,只能使邪气入内,不仅和谐全无,而且“正色乃衰”、民心变凉。和谐,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股劲头,一个理念的继承与发扬:“_”、“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
6、能济众”,使悉人之情,不任己意;悉事之理,不任己见;日无邪念,不造诬语;时无邪气,行事宽容。 和谐就是天真可爱。毕竟,天真是法天贵真实、贵诚实,贵自然、贵天然。这种真实、诚实之心,自然、天然之意,让人无防范之心,有相聚恨晚之意。毕竟天真迎人,善气充盈;所到之处,欢歌笑语。 (选自人民日报2007.2.13,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答:_ 3、用(论语)十则中的一句话,填在第段的空缺处。 答:_ 4、文章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 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_ 6、除了文中所说的和谐需要天真活泼、需要天真烂漫、需要天真无
7、邪、天真可爱之外。你认为和谐还需要什么?结合本选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答:_ (二)知恩图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 哲学给人的定义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此说来,人是社会的人。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呵护、影响、教育、培养、提携、关照、批评和帮助下生活着、成长着,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而孤立地存在着。每一个人的成就和进步,都融入了别人的心血、真情和智慧。因此,要常怀感恩之心,要常有图报之情,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知。 对父母的养育要知恩图报。十月怀胎的艰辛,从小到大的操劳,这是儿女们永远报答不了的父母恩情。正因为如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千古咏唱。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
8、何况人呢?所以,人们对那些不孝敬、不赡养老人之徒,与老人争房子、抢财产,甚至于把老人扫地出门的不孝子孙,总是从心里骂一声:真不是人! 对组织、师长的培养、教诲、提携要知恩图报。毛泽东在当了党的领袖之后,依然对自己的老师徐特立尊敬有加,早已成为传世佳话。那是在徐老先生六十大寿时,毛泽东这样向他敬酒: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我国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在蜚声中外以后,仍每年都去拜见他过去的老师。他在获得全国科技特等奖后,真诚地坦言:成绩和荣誉归功于党和军队,归功于教诲自己的老师。还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利用休假的时间执意跑到当年的老连长的家乡,对老连长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军礼,深
9、情地向老连长道谢:当年是你提拔我当了班长,我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就是感恩图报。但是,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人,把自己的进步、提升和取得的成绩只看作是自己能干,而把培养、提携自己的组织和领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甚至还有因为个人私利没有得到满足而反目为仇、恩将仇报的。人们历来把这种人视之为小人,不屑与之为伍。 对自己身处困境或遭遇不幸时别人给予的特别关照要知恩图报。古人早有圣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年朱元璋率兵打仗被困时曾一连几天粒米未沾,是一位农妇给他吃了一顿饱饭。对此,他总是感念于心,以至在当了皇帝以后还专程去看望这位农妇,谓之“一饭之恩不忘”。对那些过河拆桥,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人,人们都会
10、鄙夷地谴责:没有良心! 对同事、朋友的帮助要知恩图报。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是说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辅助。更况且没有谁总是一帆风顺,总会碰到一些沟沟坎坎,别人的理解、支持和友谊比什么都珍贵。这些都应当铭记于心而永怀谢意的。 知恩图报是我们民族质朴的传统,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知,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更是构筑和谐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知道并身体力行知恩图报的人,才有资格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做人。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3、 请概括第三段中作者所讲述的三件事。4、 选文24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并说出其中的作用。5、
11、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要知恩图报。对这一点,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三)教养的证据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
12、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
13、一起。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跋涉和攀援中,虽然伤痕累累,因为
14、你具有的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 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世界上有
15、阳光,阳光下有正义的惩罚。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因而约束自我,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闭上眼睛或是居心叵测地嘲讽。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脸面
16、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人的教养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3、你如何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1)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2)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4、文章第二段运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论证了 的道理。这样讲道理,具有 的效果。5、阅读文章后,你对“教养的证据”中的哪一点感触最深?(四)还是要提倡淡泊名利人的一生中要过很多关,名利这一关就不好过。 对待名利,人
17、们有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 中外知识分子中,淡泊名利的颇多,且举几例以明之。 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得过诺贝尔奖,得过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名誉头衔117个。当她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之后,毅然将100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专心研究,终于又荣获第二次诺贝尔奖。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作客,忽然看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己,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态度,成为后人
18、学习的楷模。对名利采取谦让、淡然态度的学者、教授、科学家、作家、技术专家在中国也不乏其人。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宋诗选注等煌煌巨著,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一位美籍华人新闻记者要采访他,被拒之门外。他把写在人生边上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他对一位年轻人说:“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要多层次、多方位去思维。”钱钟书惜时如金、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和品格。两院院士王选声名显赫,许多人都崇拜他。可他在20
19、02年2月22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提醒大家:“不要迷信院士”,“自己过了60岁,而在计算机等高新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哪有时间去频频上电视。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面了。”王选院士的这番话,是要冲淡人们对他的敬仰。科学家的这种科学态度,反而使人们从心里更加崇敬他。然而,也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大浪滚滚,江水滔滔,不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沉渣泛起。今天,与淡泊名利相对立的一股“争名”、“夺名”、“盗名”、“追名”、“混名”、“骗名”、“买名”的歪风甚嚣尘上。许多有识之士为当前的学术质量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李文海教授大声疾呼:
20、在教育界、学术界也要大打“假冒伪劣”;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建议:把博士论文出专集全部公开出版,在论文后面要列出导师、答辩委员会、评阅人和评议人名单、评语、表决结果等等,以期起到社会监督作用,保证博士生的质量。当今的知识分子,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社会风气的大环境下,有知识社会自然会给以合理报偿。但作为个人来说,知识分子淡泊名利的传统美德还是应该提倡、继承和发扬的。那种不顾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而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追名逐利的举止,应该为知识分子所不为、所唾弃。 来源:光明日报 2003年2月21日 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 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现象) 论述自己的观点?3、 说说你对第6段划线句子中“鱼目混珠,沉渣泛起”含义的理解。4、 下面句子中的“科学态度”指的是什么?科学家的这种科学态度,反而使人们从心里更加崇敬他。5本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学后反思: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