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哉、巍”等14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语言积累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了解并积累与艺术有关的成语。阅读理解借助
2、注释、课文插图等理解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文言文故事。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之美。把握课文大意,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口头表达围绕有关书法的话题,采用分点说明等方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看法。能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交流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书面表达仿照例子列习作提纲,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重点清楚。学习修改说明书,使说明书更清楚明白。22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
3、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等。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 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音乐激趣,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2)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
4、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2.理解课题。(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片)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在优美的古琴乐曲中指导学生理解课题,引人入境,舒缓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抓住课题的易错字与难理解的词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板块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读课文。l 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l 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多读两遍。l 同桌互相听读,修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和不恰
5、当的停顿。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提示:“少选”的“少”读sho,不要读成sho;“汤汤乎”中的“汤”读shn,不要读成tn;“以为”的“为”读wi;“复为”的“为”读wi。(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指名赛读,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中的“乎”。(4)全班齐读课文。【设计意图】文言文简洁凝练。读好语气词和停顿,
6、不仅能体验到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文意的初步感悟。板块三借助注释,知晓文意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2.交流句子的意思。l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l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1)教师引导:谁能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2)指名交流。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是(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l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l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理解词语:请结合图片,说说“巍巍乎”“汤汤乎”的意思。预设:“巍巍乎”,(山峰)巍峨高耸入云。
7、“汤汤乎”,(流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4)引导:谁能结合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指名说)预设: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高山。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读好“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6)表演体会“破琴绝弦”的意思。指名学生说说“破”“绝”的意思。预设:破,摔碎。绝,扯断。“破琴绝弦”意思是伯牙摔琴断弦。(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预设: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预设:伯
8、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图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而读懂文言文的大意。板块四品读“鼓琴”,体验“知音”1.朗读课文,圈画语句。自由朗读课文,用“_”画出描写伯牙鼓琴的语句,用“”画出锺子期听琴的句子。2.汇报交流。(1)指名朗读,相机出示句子。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9、,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引导:读着句子,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教师:伯牙鼓琴,锺子期痴迷地听着。伯牙想着高山弹琴,锺子期情不自禁赞叹道学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教师:伯牙鼓琴,锺子期忘我地听着。伯牙想着流水弹琴,锺子期情不自禁赞叹道学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想象拓展。 (1)引导:伯牙的琴声不仅表现了高山流水,还表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场景? 杨柳依依炊烟袅袅清风徐徐白雪皑皑明月皎皎波光粼粼金光闪闪(2)引导: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模仿句式,想象写话,体验知音心有灵犀一点通。 l 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10、,巍巍乎若太山。”l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l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3)小结:我们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可以像锺子期一样,感受伯牙心中所念,感受乐曲的变化。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他俩?(板书:知音)4.教师引读课文,体验知音心心相印。教师: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学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教师:伯牙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学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教师: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锺子期真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设计意图】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策略
11、就是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想象。本教学板块以读代讲,指导学生读出音韵美,读出画面美,读出情感美,在诵读中感悟知音那份真挚的友情,在想象中体验知音那份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质朴纯真。板块五研读“破琴”,读懂“知音”链接“资料袋”,体验伯牙痛失知音之“悲痛”。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指名读。提问:锺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2.追问: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3.引导:他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
12、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示孟郊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王安石伯牙(1)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2)指名交流。4.点拨:“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知音已逝,再没人听得懂伯牙的琴声了。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墨极其简练,但极富视听冲击力,想象空间丰富。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联系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伯牙痛失知音锺子期的悲痛绝望之情。板块六
1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链接资料,加深情感体验。教师引导: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课件出示短歌,配乐诵读)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诵读课文,体验情感。引导: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请齐读课文。3.倾诉心语,升华情感
14、。引导: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学生自由表达,交流展示)4.配乐背诵,回味“鼓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学生试着背诵课文。5.练写生字:哉、巍、弦。提示:“哉”是半包围结构,要写好关键部件“戈”,保证字的重心稳定。“戈”的笔画顺序是先撇后点。“巍”是上下结构,要注意写好“禾”的点和“女”的撇点。“弦”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右比例。【设计意图】链接资料,诵读体验,倾诉心语,配乐诵读,旨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语感。 板书设计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第2课时 课时目标1.会写“轴、曝”等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书戴嵩画牛。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
15、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过程板块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课件出示斗牛图)几百年后,关于这幅图,苏轼写了一篇文章书戴嵩画牛。(教师板书课题)2.指导学生读好课题。(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读好停顿:书/戴嵩画牛。(2)指名读,齐读。3.理解课题。(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2)引导:“书”是什么意思?请联系前面学过的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说一说。预设:“书”就是“书写”的意思。“书戴嵩画牛”就是书写戴嵩画牛的故事。【设计意图】由欣赏戴嵩的斗牛图直接入题,简洁明了。课题的朗读示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板块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l 朗
16、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l 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多读两遍。l 同桌互相听读,纠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1)指名读,提醒学生读准“处、好、数、曝”的字音。(2)教师范读,学生赛读。 蜀(sh)中/有杜处(ch)士,好(ho)书画,所宝/以百数(sh)。有戴嵩牛/一轴(zhu),尤所爱,锦(jn)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p)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矣(y)。”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n),织/当问婢(b)。”不可改也。【设
17、计意图】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文言文方法,也是体会文言文节奏韵味的基本途径。本教学板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停顿,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和指向性。板块三借助注释,知晓文意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2.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指名朗读。(2)(出示两牛嬉戏图和两牛争斗图)提问:哪一幅图是两牛打斗“尾搐入两股间”?预设:第一幅图牛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第二幅图牛尾巴翘起来摆动。(3)指名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预设: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
18、,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4)(出示句子)指名读,全班齐读。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5)引导:“耕”“织”分别是指做什么事?谁来说一说?预设:耕,指耕田种地。织,指纺纱织布。(6)提问:“奴”“婢”分别是指什么人?预设:奴,指耕田种地的农民。婢,指纺纱织布的女佣。(7)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3.指名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意思。预设: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
19、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设计意图】借助注释,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读懂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板块四想象趣读,走入情境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用“_”画出描写杜处士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牧童的语句,说说他们对待“戴嵩画牛”不同的表现。2.汇报交流。(1)指名学生朗读描写杜处士的语句。 有
20、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提问:杜处士“尤所爱”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文中的语句说一说。预设: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追问:你觉得杜处士会在哪些时候带着戴嵩画的斗牛图?请你想象一下他的举止,试着说一说。预设:杜处士真是爱斗牛图呀!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做客的时候,游玩的时候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2)指名读描写牧童的语句。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引导: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的?试着演一演。创设情境:小牧童,你拊掌大笑,是为何故?学生带动作表演读,体验牧童的天真无邪、纯真可爱。(3)体会杜处士的“笑”。
21、引导:面对牧童拊掌大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杜处士会怎样笑、怎样说呢?试着说一说杜处士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同桌互相表演,教师指名表演。教师小结: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人物,我们读文章就要善于捕捉同一个词语表达的不同情感,体会汉字神奇的表现力。【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尤所爱”“拊掌大笑”,展开想象,在表演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态,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感悟文言文的魅力。板块五讲述故事,体验感情1.任选一个角色,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牧童的故事: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杜处士的故事:我姓杜,人们都叫我杜处士。我爱收藏书画苏轼的故事: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教师提示:(1)故事内容要符合课文原意,
22、不要遗漏情节,可以加入自己想象的动作、神情。(2)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语调,把故事讲给同桌听,同桌听后要提出修改意见。2.分组展示讲故事。3.指名学生讲故事,师生评议。 讲故事评价单l 故事内容符合课文原意,不要遗漏情节。l 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动作、神情。l 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表演大方。【设计意图】围绕“尤所爱”“拊掌大笑”“笑而然之”,展开想象,补白故事细节,然后讲述完整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以及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板块六感悟启示,实践拓展1.引导:小故事大道理。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预设: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
23、学习。(1)学生齐读: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2)提问:画斗牛图,当问谁呢?2.练写生字:锦、曝、矣。提示:“锦”“曝”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曝”字右下的部件不要写成“水”。3.课后阅读其他的题跋作品,和同学交流分享。【设计意图】文以载道。学习本则文言文,不但要读懂文章的内容,也要明晓文章蕴含的道理;不仅要读懂文章的蕴含,还要读懂文章的章法。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在读中悟理悟法。 板书设计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 教学反思文言文文字简练,意蕴丰富,要读出文言文的含义与情思,教学的法宝自然是读。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想象体验情感。其一要读通文章。
24、教学中注重示范,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和停顿;然后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其二要读懂内容。教师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意思,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其三要读出情趣。文言文极其简练,但文字极富视听冲击力,想象空间丰富。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出文字的画面感,读出文字隐含的情味。如学习书戴嵩画牛时,多读加上想象,才能感受“尤所爱”“拊掌大笑”“笑而然之”的画面,并体会其间蕴含的情趣。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带答案【审定版】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
25、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 g da j sng d y gn zo c chng po xio fng s shn yn xin q zo go 二、 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窸窸窣(s sh)窣 痱(fi fi)子 嘟囔(nang lang)瞟(pio pio)一眼 焖(mn mn)米饭 玛瑙(no no)三、 比一比,再组词。趟(_) 拧(_) 嚷(_) 蓬(_) 淌(_) 狞(_) 囔(_) 篷(_) 四、 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A一(_)千里 B断断续续 C(_)不齐 D孤芳自(_) E群马疾(_) F硕大无鹏 G翠色(_)流 1上面的词语中有错字的词语是
26、_(填字母),正确答案是:_2分别写出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_ _3给C写出近义词:_五、 选词填空。严肃 严厉 严峻 严格1我们应该(_)要求自己,坚决不迟到不早退。2无论形势多么(_),父亲都坚持同敌人作斗争。3父亲的脸变得(_)起来。4任何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都应该受到(_)的惩罚。六、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缩句)_2.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_3.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_4.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改为反问句)_七、 根据所学内
27、容填空。1成语“_”可以再来形容诗文、书法、歌唱等自然流畅,不受约束;成语“_”可以用来形容公园里的假山结构巧妙。2伯牙鼓琴的故事选自_一书。人们通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一词比喻知音难见或乐曲高妙。3月光曲一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_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表现了他_的演奏技艺和对劳苦人民的_。八、 短文阅读,完成练习。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踩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hng hng)作鸟兽散。上课了,意兴(依然 显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偏
28、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废 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情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依次写下来。_ _ _2照样子写词语。咋咋呼呼 _、_ 眼巴巴 _、_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虎视眈眈:_大步流星:_4联系上
29、下文理解:“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屏风”指_,“一切”指_。5短文有两处写竹节人玩得入迷,把相关句子抄写下来。_6仿照短文写玩竹节人玩得入迷的写法,用两三句话写一写“看书看得认真”的情景。_九、 写作。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人却提到要“感谢自卑”,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以“因为_(自卑/自信),我终于成功了”为题,写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要求:请在“自卑”“自信”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补全题目;不少于500字。_参考答案1、疙瘩 沮丧 抵御 干燥 磁场 咆哮 放肆 呻吟 嫌弃 糟糕2、s fi nang pio mn no3、一趟 拧开 叫嚷 蓬勃 流淌 狰狞 嘟囔 乌篷
30、船4、碧 参差 赏 驰 欲 F 硕大无朋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杂乱无章5、严格 严峻 严肃 严厉6、1.沙地种着西瓜。 2.伯父笑着说,他小的时候,鼻子跟我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3.这,已经不是戏剧。这,真是太像杂技了。 4.难道还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吗?7、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吕氏春秋 知音 高山流水 贝多芬 高超 深切同情8、1hng 依然 费 2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绿油油 白茫茫 3指像老虎要捕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掠夺。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4竖起来的课本 偷偷玩竹节人的游戏 5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
31、来 6小女孩戴着一副宽边眼镜,她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有时,还停下来紧皱着眉头,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时不时还扶扶滑以落下的眼镜。9、示例:因为自信,我终于成功了人生需要自信,自信也伴随着希望和成功。去年,我去考钢琴证书。我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摇摇晃晃,我坐在车上心中也忐忑不安。到了目的地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手心源源不断冒出了汗珠,我也只好老上洗手间。妈妈发现后,对我说;“你是不是又紧张了?”我老实的承认了。妈妈面带微笑眼神肯定的鼓励着说;“自信者,可望获得成功;不自信者,与成功无缘。”我心想:对呀!我要对自己有信心。爱莫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地秘诀。”听完妈妈讲的话,我的心似乎慢慢的平静了一些,不那么紧张了,我也顿时自信了。轮到我了,我的自信化作了一股力量,在我的指尖上,我的曲子一首接着一首弹的非常流畅,我果然成功了,心中的一颗石头终于落地了。倘若人没有了自信,相对就会自卑,自卑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成,这样做起是来就会放开,总觉得自己的水平达不到某一程度,因而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有自信,可获得成功,所以让我们沿着自信之路走向成功吧!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