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复习旧知,导人本课。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起来看课文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2、-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风筝、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2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 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3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
3、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一、字词检查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2、“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3、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先抑后扬,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作者的感情变化贯穿文章始终,可见,课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4、说说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5、
4、想想作者是如何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三、再读课文,分组讨论、重点研读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却能够做成功。他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四、品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五、总结全文。从整体说来
5、,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日于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六、拓展想象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七.作业: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象阿长那样关心你、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写一篇小作文,和同学交流。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板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感知人物烦琐、愚昧、迷信善良、朴实、真诚拎出线索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品味细节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想象创新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主要事件:“切切察察”的毛病饶舌多事摆成“大”字的睡相不拘小节令人厌烦的规矩麻烦多事“长毛”的往事纯朴无知购买山海经热情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