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13MB ,
资源ID:6932831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9328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精题训练.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精题训练.docx

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精题训练1单选题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董仲舒主张A任用酷吏治理地方B推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C确立察举制选拔官吏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出思想上的统一,也就是汉武帝时期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地方管理的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物价问题,

2、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选举官员的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2、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已经常态化,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城濮之战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诸侯兼并争霸B奴隶制的瓦解C生产力发展D封建制度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已经常态化”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与争霸战争比较频繁,A项正确;春秋时期使用铁犁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奴隶制的瓦解,排除B、C两项;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

3、制度是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推行郡县制D连坐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的限定语,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D项正确;A项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加强了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4、甲骨文中的“田”字,方框中纵横交错的笔划不定,有些还在方框外又凸出几块方格田;而金文中则一律作田字格,与今天使用的田字没有区别。这一变化源于A土地井田制度瓦解

4、B农业生产显著进步C国家统一局面出现D文字使用频率提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方框中纵横交错的笔划不定”“金文中则一律作田字格”,可知西周时期社会生产的进步和井田制的推行使“田”字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促进了文字使用的规范化,D项正确;井田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依然处于原始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并未出现显著进步,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只能间接管理地方,并未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5、考古发现,殷墟青铜器的形制脱胎于山东和长江流域的陶器,中原出土的大部分商代青铜礼器也含有周边文化的元素。这可以说明A兼收并蓄促进中原文化崛起B

5、南方经济文化具有比较优势C中央集权推动礼乐制度形成D中原文明的辐射力与日俱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殷墟青铜器的形制脱胎于山东和长江流域的陶器,中原出土的大部分商代青铜礼器也含有周边文化的元素”可知,殷墟青铜器的形制受山东和长江流域陶器的影响,中原地区的礼器受周边文化元素的影响,说明商朝时期积极借鉴周边地区文化,说明当时兼收并蓄促进中原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商朝时期受周边地区文化影响,没有强调当时南方经济文化的优势,并且这时期南方经济文化不具有优势地位,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中央集权的体制还未建立,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商朝时期中原文化积极吸收和借鉴周围的

6、文化,而不是强调中原文明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排除D项。故选A项。6、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戎狄蛮夷开始融入华夏B战国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动C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D儒家逐渐放弃了夷夏观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指的是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是“华夷之辩”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而战国时期,孟子明确提出了“用夷变夏”的观念,以是否行仁义

7、、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单纯强调“华夷之辩”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戎狄蛮夷开始融入华夏”是从何时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与阶级关系的变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孔子、孟子的思想都是坚持夷夏观念,儒家并未放弃夷夏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7、诸侯骄横不法,豪强地主兼并不轨,匈奴人不时入寇等是对汉武帝即位之初的描述。材料可用来说明A汉武帝积极吸收道家无为思想B汉初统治思想的破坏性极大C汉朝调整统治思想的必要性D汉代前中期社会矛盾激烈化答案:C解析:“诸侯骄横不法,豪强地主兼并不轨,匈奴人不时入寇”说明汉武帝即位之初,

8、社会矛盾较为突出,说明汉武帝时期调整统治思想的必要性,C项正确;材料所述的现象正是长期无为而治思想导致的,排除A项;B项对汉初统治思想的评价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汉中期,排除D项。故选C项。8、汉代州、郡国、县、道、侯国政府之属吏皆由长官自辟用本域人,各以本州、本郡国、本县、本道、本侯国所辖之境为准,不得用辖境以外之人;而地方郡县长吏则由朝廷直接任用他郡之人。汉代这一制度设计意在A维护地方秩序的稳定B巩固王朝统治基础C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完善官僚选拔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地方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汉代地方政府长官的属

9、吏由本地人充当,但是地方长吏却必须由外郡人担任,这一制度设计意在通过制约地方官吏,达到维护地方秩序的效果,A项正确;这一制度设计与统治基础无关,排除B项:地方官吏的相互制约会降低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C项;材料不属于官僚选拔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9、距今5500年左右开始,中华文明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距今4500年以来,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距今3800年前后,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据此可知,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原因是中华文明A起源星罗棋布与多姿多彩B注重文明交流与文化认同C始终以中原和农业为中心D坚持独立发展与自成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

10、材料“中华文明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可得,在不同时期中华文明注重文明交流与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中华文明不同地区有不同文化,且多姿多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不能提现始终以中原和农业为中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的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10、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这一历史时期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B解析:西汉武帝为了加强君权而削弱相权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

11、形成中朝;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成为外朝。这就是西汉的中外朝制度,B项正确;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排除ACD项。故选B项。小提示:11、下表是某位皇帝在位期间分别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所采取的措施,他励精图治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据此可知,这位皇帝是措施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A秦始皇B汉武帝C汉光武帝D孝文帝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在政治上增强尚书台的权力,严控外戚干政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

12、、户口数量及释放奴婢思想上重视儒学,C项正确;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12、针对“百家异说”的局面,荀子解蔽中认为,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主观武断,原因是人们往往“蔽于一曲”,认识片面,主张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与实践相应结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可知,荀子认为人出现主观武断的错误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认识片面,由此可知他主张吸收各家思想,扩大认知的范围,C项正确;荀子探讨了

13、认知片面的原因没有体现倡导独立思考的精神,排除A项;荀子认为应该吸收各派思想精华,而非不同学派应该相互竞争,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种思想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可知,反映的是事物具有两方面,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礼等思想,没有辩证法思想,排除A项;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没有没有辩证法思想,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没有辩证法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

14、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战争B人民反抗斗争C铁制农具使用D分封制的推行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是推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根本因素,C项正确;诸侯争霸战争、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是根本因素,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难以为继,排除D项。故选C项。15、“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该材料歌颂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孝文帝改革D贞观之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兴,扫除烦苛

15、,与民休息。”可分析出材料说的是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孝文、孝景”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A项正确;光武中兴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一般指北魏孝文帝改革,排除C项;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填空题16、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_崛起并受重用。答案:士阶层解析:根据所学,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

16、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17、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中央:确立_: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_的_地位。实行_。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2)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_。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_考核。县(道)以下设_、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答案:皇帝制度皇帝独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任免乡解析: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县以下设置乡里亭。18、新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区别是_答案:旧石器打制、新石器磨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旧石器

17、时代的主要区别是石器的制作方法,如旧石器以打制为主,新石器以磨制为主。19、表现: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秦始皇本人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_”答案:焚书坑儒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的暴政在政治上主要体现为严刑峻法,大兴土木以修建陵墓,甚至反复巡游和封禅,在思想文化上主要体现为实行文化控制“焚书坑儒”。20、_和_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答案:农业畜牧业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小提示:21、汉初政治统治(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_”。(2)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_与_并行制。刘邦在统一战

18、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_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3)“_”: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答案:汉承秦制郡县分封中央集权七国之乱解析:(1)汉初沿袭了很多秦朝的基本制度,称之为“汉承秦制”。(2)、考查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为郡国并行制,所以为郡国,为分封;是对郡国并行制影响的考查,结合图片及文字,得出中央集权。(3)结合图片信息及文字,可得出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22、科技项目时间成就地位医学战国至西汉_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

19、汉时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数学东汉_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造纸105年(东汉)_改进造纸术答案: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九章算术蔡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皇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所以,处为黄帝内经;处为神农本草经;处为九章算术;处为蔡伦。23、遗存:河南洛阳_发现的_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答案:偃师二里头解析: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24、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

20、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_商和西周基本土地制度是_。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_答案:青铜农具极少奴隶主土地所制井田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奴隶主土地所制;经营方式是井田制。25、东汉兴衰建立:_年_重建汉朝,定都_,史称东汉措施: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_,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_,裁减官吏,节省开支;_,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_。措施意义:社会经济在稳定的证据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_”东汉后期出现_和_交替专权的局面,豪

21、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率众起义,称_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答案:25年刘秀洛阳加强皇权裁并郡县整顿吏治儒学光武中兴外戚宦官黄巾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措施: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措施意义:社会经济在稳定的证据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豪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率众起义

22、,称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得出:25年刘秀洛阳加强皇权裁并郡县整顿吏治儒学光武中兴外戚宦官黄巾材料分析题26、华夏认同观念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内容出处“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国以为号”魏书序纪“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徒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祀唐尧于平阳,舜禹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北史魏本纪第三)“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金史熙宗本纪)“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

23、、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志(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角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答案:(1)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2)为其合法地位寻找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可分析出血缘认同;根据材料“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可分析出化认同;根据材料“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可分析出制度认同。(2)结合所

24、学知识,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为其合法地位寻找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鞅精通帝、王、霸和强国之道,入秦后迅速赢得秦孝公信任。商鞅以戎秦之粗质,取三晋之严文,为秦国输入新鲜血液。但这也产生激烈地利益冲突,表现在文化政策上就是“燔诗书”。被焚烧的诗书究竟有哪些?必定是那些不合新法的篇章,所以荀子劝学说:“诗书故而不切”。毕竟诗书也有精华部分,像秦风秦誓中都记越着秦人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这是鼓舞秦人坚持变法的精神动力,因此它们才完好地保存下来。“燔诗书”是“明法令

25、”的手段,商鞅不惜采取“立木为信”的方法来达到“明法令”的目的。商鞅变法后,六国士人大规模入秦,谋取功业。摘编自马晓茵、束江涛韩非子和氏篇之“燔诗书而明法令”考证(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产生的影响。答案:(1)原因:商鞅个人的才能,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得到统治者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2)影响:有利于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推动变法的进程;为秦国带来人才;该举措的实质是文化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

26、一种摧残。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商鞅精通帝、王、霸和强国之道”、“商鞅以戎秦之粗质,取三晋之严文,为秦国输入新鲜血液”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个人的才能,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依据“立木为信”可知,取信于民;依据“入秦后迅速赢得秦孝公信任”可知,得到统治者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时代背景可知,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2)影响:依据材料“被焚烧的诗书究竟有哪些?必定是那些不合新法的篇章”、“诗书也有精华部分,像秦风秦誓中都记越着秦人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这是鼓舞秦人坚持变法的精神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排除复古

27、思想的干扰,推动变法的进程;依据“商鞅变法后,六国士人大规模入秦,谋取功业”可知,为秦国带来人才;依据“毕竟诗书也有精华部分,像秦风秦誓中都记越着秦人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举措的实质是文化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28、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知封建(指分封制)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请完成:(1)柳宗元认为秦朝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材料三: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2)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答案:(1)过失:滥用民力,严刑酷法。(答出2点)观点:实行郡县制是正确的,秦朝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2)秦

29、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影响深远。它不仅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答出3点)解析:(1)过失:根据“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得出滥用民力,严刑酷法。(答出2点)观点:根据“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得出实行郡县制是正确的,秦朝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2)根据所学可得出,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影响深远。它不仅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2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

30、参与下列活动。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行县制以强中央。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1)春秋战国这一特殊的时代,变法成为历史的必然,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必然性。(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请阐述你的理由(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鹏有不同的观点,你赞同谁的看法?同时请说明理由(4)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答案:(1)铁犁牛耕的出现并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经济的发展);

31、兼并战争的日益剧烈;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2)废井田,来阡陌;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奖励耕织);推行县制。支持,因为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提升积极性。(3)同意刘芳的观点。商鞅虽死但变法措施深入人心,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4)把改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看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析:(1)必然性:由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展示了铁农具和耕牛,可知铁犁牛耕的出现并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日益剧烈;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2)措施:根据材料“坏井田,开阡陌,急

32、耕战之赏,行县制以强中央。”可分析出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奖励耕织);推行县制。是否支持:表明观点,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进行回答。如支持,因为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提升积极性。(3)针对此类题型,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观点,只要能够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即可。如同意刘芳的观点。商鞅虽死但变法措施深入人心,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把改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看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将西周礼乐教化的伦理内容扩大到人伦关系的各个方面,提出“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思想;将西周以来

33、礼乐演变的主流由礼乐政治化转向为礼乐的伦理化。在礼乐的长期潜移默化下,将社会所赋予的这种人之应然言行内化为道德伦理的自觉意识乃至伦理习性的自然养成;“礼”最终达成浑然一体的人之本然的道德伦理情感的“仁”。摘编自闫春新礼乐思想新探材料二儒法两家思想都有不足,只有儒法融合发展,才能克服彼此缺陷。如果没有法家,儒家不能完成结构化和组织化,无法实现对基层社会的动员,无法在大争之世自我强化。但如果没有儒家,法家将变成僵化的制度,其威权体系只是完全标准化、垂直化、同质化的执行体系,而儒家则有灵活、包容性的调节空间。经过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法融合改造,提出德法并用、德主刑辅的

34、治国策略,礼法文明开始取代礼乐文明占主导地位。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方的“文化隔阂”源于哪里?(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倡导的礼乐制度的内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礼法文明取代礼乐文明的原因及礼法文明形成的积极意义。答案:(1)内容:伦理内容扩大到人伦关系的各个方面;提出全民教育思想;把西周的礼乐政治化转向为礼乐的伦理化;将言行内化为道德伦理的自觉意识乃至伦理习性;通过长期的养成,把“礼”最终达成“仁”。(2)原因:儒法思想皆有缺陷;儒家礼乐不具备结构和组织化的效力;法家的威权之法没有灵活弹性空间;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董仲舒对儒法的融合改造。积极意义:维护了汉代统治

35、;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孔子将西周礼乐教化的伦理内容扩大到人伦关系的各个方面”可知,伦理内容扩大到人伦关系的各个方面;根据材料“提出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思想”可知,提出全民教育思想;根据材料“将西周以来礼乐演变的主流由礼乐政治化转向为礼乐的伦理化”可知,把西周的礼乐政治化转向为礼乐的伦理化;根据材料“将社会所赋予的这种人之应然言行内化为道德伦理的自觉意识乃至伦理习性的自然养成”可知,将言行内化为道德伦理的自觉意识乃至伦理习性;根据材料“礼最终达成浑然一体的人之本然的道德伦理情感的仁”可知,通过长期的养成,把“礼”最终达成“仁”。(2)

36、原因:根据材料“儒法两家思想都有不足,只有儒法融合发展,才能克服彼此缺陷”可知,儒法思想皆有缺陷;根据材料“如果没有法家,儒家不能完成结构化和组织化,无法实现对基层社会的动员,无法在大争之世自我强化”可知,儒家礼乐不具备结构和组织化的效力;根据材料“但如果没有儒家,法家将变成僵化的制度,其威权体系只是完全标准化、垂直化、同质化的执行体系,而儒家则有灵活、包容性的调节空间”可知,法家的威权之法没有灵活弹性空间;根据材料“经过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法融合改造,提出德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治国策略”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董仲舒对儒法的融合改造。积极意义:礼法文明维护了汉代统治;礼法文明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礼法文明中,德法并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19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