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在农村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伴随着畜禽养殖规模数量的扩大,畜禽养殖污染也越来越加剧。仅以海门市常乐镇相关资料显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覆盖范围大,种类繁多,治理难度较大。全镇共有218家畜禽养殖户,其中规模场24家,其余均为小户型养殖。限养区、适养区养殖场新改扩建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小型养殖场的污染问题缺乏相应的整治样板和合格验收标准,同样给全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保工作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一、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主要表现(一)畜禽粪便引起的相关污染。
2、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粪便,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一是畜禽养殖场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二是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造成雨水和水质的循环污染。三是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由于相当部分养殖场紧靠公路、村庄,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又对粪便处置不当,设置的粪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身也深受其害。(二)畜禽养殖场地选址不合理。出于养殖便利心理,有些养殖场(户)是依河两岸的溪流河沟而建,分布散乱,并且大部分未
3、办理有关手续,污染处理设施未建设或不完善即投入养殖,产生的废水、废物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汇入较大流域中,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甚至直接威胁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安全。(三)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未跟上。目前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基本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没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在消毒、粪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对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户)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即使有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也因面积不足,而无法全部进行消纳处理,粪便资源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二、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主要原因(一)主动防治污染意识不强。大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
4、,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受风吹日晒,造成臭气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人居环境恶化。(二)种养脱节,农牧脱节。我国传统的畜禽养殖业,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的废弃物可通过施入周围农田而及时得以自然消化,并具有改良土壤等好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然而,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畜禽业向城市周边的转移,养殖者不种地,没有土地及时消纳畜禽废弃物,导致这一宝贵的农业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造成了严重的农牧脱节,最终导致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分离;同时由于化肥生产的发展,种地者只施化肥,畜禽废弃物没有了应用的出路,于是养殖者便随意堆放、丢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三)治理
5、污染设施不齐全。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导致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和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四)环境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养殖业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日益凸现,涉及到养殖行业的行政执法问题,各执法单位慎之又慎,监管缺乏力度,导致对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治理很不到位,造成畜禽养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局面。三、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对策(一)加强统筹种养业
6、的生产布局。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划分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坚持畜禽业发展布局与种植业发展布局相结合,力争实现种植业为畜禽业提供饲料,畜禽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目标。认真贯彻执行相关防治条例和规范,坚持走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畜禽养殖小(园)区的布局规模要与土地、水资源、环境等对粪污的承载消纳能力相平衡,与种植业、林业发展相协调,做到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采取工程、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养殖小(园)区粪污治理的设施化水平。积极发展有机肥加工利用等新兴业态,防止畜牧业发展的“亮点”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污点”。(二)严把畜禽养殖准入关口。新建畜禽
7、规模养殖场,要符合当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者应征得乡镇人民政府同意,然后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兴办者应到畜牧兽医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取得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合格证,到环保部门审查环保条件,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涉及占用林地的需到林业部门办理使用林地审批手续;涉及农用地转用的需到国土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生产设施与治污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以乡镇为抓手,加大标准化实施推广力度。要坚持“示范创建”与“辐射带动”并重。按照统一规划
8、、相对集中、成片推进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民居风貌特点,统一选择圈舍设计图纸,以养殖设施、治污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优良品种、饲养规模、饮水饲料兽药投入、生产防疫技术等畜禽生产技术标准的应用,建设一大批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园)区。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使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畜禽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四)推广应用分布式沼气发电并网“南通模式”。沼气发电并网为高效利用沼气提供了一条更为合理的利用途径,成为助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助推剂。通过分布式沼气发电并网,不仅改善畜牧养殖场周边农村环境,还能带动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在当地农业发展规划中,结合农
9、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设置非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配套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将养殖规模小、无法处理的畜禽粪污,实行分户收集、集中处理、能源化利用。利用沼气发电产生的沼渣沼液带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养殖+沼气发电+绿色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五)建立养殖污染治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公司运作、部门监管、业主响应”的畜禽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把思想统一到畜禽污染可治、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上最好的有机肥认识上来,把污染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纳入法制轨道。建议政府出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和政策,引导养殖业向健康养殖发展;探索业主治污与公司
10、治污的新路径,加强技术支撑,污水排放处理科技创新项目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倾斜和支持;部门应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业主违规排放的监控力度,确保治理设施长期有效运行,达到污染处理常态化,养殖排放无害化目标。同时,要重视污染治理的投入。充分利用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各类资金,优先安排污染治理项目,继续依靠大型养殖企业或引进社会资金,建设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对有机肥加工厂要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建议政府设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作为污染治理的奖励资金。(六)增强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只有养殖户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才能真正重视环保,才会在养殖生产中采用减排工艺,才会舍得在环保设施上投入。当前,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切实增强养殖户防治污染的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重点对绿色环保畜禽养殖业的优势和生态养殖取得良好效果的养殖场进行新闻报道,向社会公开曝光造成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通过典型榜样的示范带动,引导广大养殖业主向生态养殖模式发展,走产业循环经济之路。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