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68.50KB ,
资源ID:6917199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9171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为本站上传会员【pc****0】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doc

1、心理学概论1、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1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万分。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2)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3)心理学把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

2、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心理特征(重点)。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12个体心理与行动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行为指

3、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1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2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唯理论(代表人物法国笛卡尔)和经验论(代表人物英国洛克)。2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流派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3

4、、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31认知心理学,1967美国奈塞尔32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概述1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2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的著作是由旁宗岳在1908年翻译的日本小泉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2

5、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3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

6、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两种形式。人案法是对单个被试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1、教师的社会角色11角色,亦称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12教师角色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13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教师领导方式可以分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教学风

7、格有两种,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14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2、教师的能力素质21教学效能感的涵义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2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

8、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23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24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具体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抽象的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25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2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9、27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28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29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210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3、教师威信与师爱31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

10、现。威信与威严不同,威严使人敬而远之。32教师威信的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33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34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35师爱的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学习心理概述1、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11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一个

11、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1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次广义的学习指在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13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1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五种学习结果,看作五种学习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15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学习

12、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2、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论基础21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22巴甫洛夫试验,刺激强化;斯纳金试验,行为强化。3、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31主体的认知过程在复杂学习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

13、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3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33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3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学习动机

14、及其培养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11学习动机的涵义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2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校情境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在儿童早期,附属内

15、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到了青少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13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15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16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

16、学习动机。17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化。18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2、学习动机的理论观点21学习动机的5个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3、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方法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

17、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作用1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12正迁移与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干扰或阻碍作用。13学习迁移的作用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21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势的作用。3、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

18、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1、认知及大学生认知的发展11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它是人脑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12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13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过程言语前思维阶段,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阶段,辩证逻辑思维阶段。14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

19、特点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2、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21实物即实际事物,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2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23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1、记忆及大学生记忆的

20、发展1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12记忆的五种类型: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13按时间:瞬时记忆(0.25秒-2秒)、短时记忆(2秒-1分钟)和长时记忆。14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2、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编码21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3、知识的保持与信息存贮31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空间组织系列组织联想组织网络组织更替组织。32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

21、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33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34合理复习、防止遗忘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1、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11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组织。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

22、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可以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12认知策略的实质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它体现着学习者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体现着个体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13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14心智技能的实质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2、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1、问题解决及其早期模型11问题,就是

23、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12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苛勒的顿悟模型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2、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与条件21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22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定势会妨碍人采取新的方法。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难以看出该物体的其他

24、功能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3、创造性及其培养31创造性是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真创造与类创造都是一种产生了某种独创性成品的活动。真创造与类创造的区别在于,成品的衡量是依据人类文化的传统或凭借个体的发展,它们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3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33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它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34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创造性思维是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

25、的思维能力或特性。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等。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三、注重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四、重视创造动机的激发。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11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我”可以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

26、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3岁以前,自我中心期3岁到青春期,客观化时期从青春期到成年的大约10时间里,主观化时期。3、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1、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1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

27、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群体具有三个特点: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结构群体成员心理是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偶然聚合的人群称为聚合体。12大学中的班级和学生社团组织都是正式群体。13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14群体背景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15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社会惰化作用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原因

28、是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在以下几种情境下,人们倾向于较少出现社会惰化作用: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有效激发人们的卷入水平以群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16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对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7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服从和从众的区别:服从主要是指对命令、群体规范或者是权威意

29、志的服从,可能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从众是对社会舆论、群体的气氛压力的随从。18模仿是指人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对个人,模仿是个体社会化的一种手段,是人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社会,模仿可以起到促进社会整合与发展一作用,因为很多基本的行为规范,个体都是通过模仿掌握的。模仿有两种,一种有意识的模仿,一种无意识的模仿。2、大学班集体心理21集体凝聚力的培养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培养方法包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2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积极作用: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及时

30、解决问题,增强信息沟通。消极作用: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3、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31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人际关系。3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33人际交往的发展阶段人际交往是一个情感卷入和交往由浅入深的过程。根据情感卷入和自我暴露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3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交互性原则社会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35人际关系的建立

31、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主动交往,三移情(换位思考)。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一避免争论,二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四学会批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1、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1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12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13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

32、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14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内心体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有道德意义的行为)。2、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21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服从权威),10岁进入自律道德阶段(依据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22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二:习俗水平;三:后习俗水平。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31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遵从,包含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从。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

33、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实质是对榜样的模仿。内化,指在思想观点是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32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11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内容。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12大学心理健康的标准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合理的行为

3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13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护、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21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22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3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追求平等、情感性强、富于理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不适应: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培养交往意识和技能、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寻求具体方法解决人际关系问题。24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职业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求职技巧指导。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