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悟音乐 思索人生 音乐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身边,商场店铺里振耳的音响,节日欢庆时热闹的演出,独自闲居时自由的吟唱,心情放松时把弄的笛箫,闲庭信步时手里的随身听,匆匆赶路时胸前晃动的mp3包括现在的汽车鸣笛也已经不再是刺耳的鸣叫,而是悦耳的音乐声在提醒你赶快避让。可以这样说: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喜欢不喜欢,各种各样的音响时刻在包围着你。从而,使得你感觉到音乐对于你来说很熟悉。但是,如果很认真的问问自己,音乐到底是什么,可能突然间你感觉对音乐陌生了。那么,音乐到底是什么?说深点,其实音乐是一种文化,是人类劳动和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里包含着有人类以来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真实。音乐是整个人类生活的写照和对
2、客观思索的全部内容,只不过音乐有着她独具魅力的表现方式通过有组织的音响来向你诉说心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再现客观的;音乐是一种以独特方式存在于现实的现象,她是人的心灵在感受外界事物时心灵受到影响而发自内心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她时刻在影响着人们性格、习惯、气度、品质、情绪、行为的变化,继而作用于人们人格的形成,信念的树立等。 古人说:音乐是人感于物发于心而成于声。史记乐论中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也,知音而不知乐者庶人也,知乐者,君子也。这里的君子不单单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而是指那些学识渊博而又有高尚情操的人。在这里古人不是用音乐划分人的高低层次,而是在表述人们应该在优美的乐音里提高自己的人生
3、境界、生活品味。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他把音乐和礼治作为安邦治国的有效手段,他坚信严格有序的等级礼仪会使社会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高雅有益的音乐活动会让一个国家具有良好的政风民风。西方与孔子同时代的柏拉图和稍后的亚里士多德也同样在极力的提倡音乐的教化功能。面对当今纷繁错综的商品社会,拜金思想、享乐主义的种子破土而出,人类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越来越多的被“物化”,人类的精神追求也以生产多少不具情感的产品,获得多少不含人情的利润为主要内容
4、。人们过多的流露物欲、唯利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维系在双方利益的平衡上,以至于形成世间人情淡漠、冷酷的现实。在此种社会环境中,音乐艺术便显示了她独具魅力的调和作用,音乐的真情表述和动人心弦的功能必不可少的将成为呼唤温情回归的有力媒介。音乐之于文学,她以动听的音响更深的征服人心;音乐之于美术,她以优美的旋律更广的激发想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深入人心上能与音乐相提并论。音乐能以细微的表情来激起不同听者的内心感受,难怪有人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在柴可夫斯基的“悲怆”里,我们能真切的感触到沙皇黑暗统治下的,人们痛苦无望的内心世界,那种想抗争而无力的悲痛让我们心如泣血,气出不畅
5、。在这种苦闷彷徨中,文字真的显得苍白无力,望而不及。这是一种多么深入的刻画,让我们通过音乐了解了当时的现实境况,激起了众多的哀婉共鸣,也警示着今人不可覆辙。当我们沉浸在莫扎特的世界里时,我们会有如沐春日的感受。莫扎的真正命运绝不是像他的音乐里描述的那样阳光明媚、生机盎然,而是有着数不清的苦闷烦恼,推不却的劳顿驱使,撞不破的压迫抑制。不公平对莫扎特来说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生性欢乐的莫扎特却在痛苦中极力的展示着欢快,在悲愤中倔强的抒发着柔情,在压抑中坚强的向往着自由,在不公下坦然的挂满微笑。在他的音乐里听不到一丝一毫的埋怨愤恨,即便他忍禁不住的流出泪花,他也会在面前遮挡上芬芳的鲜花!这是何等的宽
6、广和豪迈啊!当我们走出莫扎特的春意盎然,进入贝多芬的暴风骤雨时,心灵又一次在震撼里颤栗。在贝多芬的世界里,我们懂得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要为世界的自由平等而奋斗;也深切的感受到田园的恬静怡人,体会到藏在内心深处甜蜜的爱情;我们在贝多芬的引领下,紧拉着欢乐女神的手,和她一起歌颂欢乐,追求自由、博爱、平等;当我与一生只耕耘于钢琴世界的肖邦进行心灵的对话时,禁不住为他那强烈而深沉爱国情感而备受震撼!从那岩浆喷薄般的旋律里,我能感觉到肖邦对于侵略者的极度愤恨,触摸到他因华沙沦陷而积聚心中的愤慨。对话肖邦,体验到的是精致完美和炽热浑厚。我们听着“百年恩来”重温历史,思索明天;我们听着“林肯肖像”在内心深处雕塑巨人,树立榜样音乐的力量有多大?听听马赛曲体会法国的独立之战,唱唱义勇军进行曲感慨中国的解放战争。音乐的力量有多大?空城计里诸葛孔明的闲适抚琴,退敌于仓促间;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溃败与一瞬间;痛失知音,伯牙断弦绝琴的悲壮一幕幕或惊心动魄或撼人心扉的历史真实,莫不在昭示着音乐的力量。音乐给我的不只是心灵的鸡汤,更多的是人生的启示。我爱生命,我更爱音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