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如何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人认为:“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积累他们的活动经验。”现在我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各位专家、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要给学生营造他们乐于接受的生活情境。(大约用时5分钟)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以李爷爷家的蟹池产量为突破口,从而引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师:同学们喜欢吃螃蟹吗?生:喜欢!
2、师:当红彤彤大大螃蟹端上餐桌的时候,同学们是不是很高兴呢?生:是!师:其实最高兴的要属李爷爷了,因为他家的螃蟹获得了大丰收,我们一起去李爷爷家的蟹池参观一下吧!然后课件展示李爷爷家的蟹池。师:李爷爷家的蟹池就坐落于这清山绿水之间,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生:李爷爷家的一号蟹池面积是多少?生:李爷爷家的二号蟹池面积是多少?生:李爷爷家的蟹池一共产螃蟹多少千克?师:要想知道李爷爷家的蟹池产量,必须先计算出它的面积,要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生:是三角形!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计算!二、让学生
3、动手操作,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大约用时22分钟)课前我用卡纸给孩子们准备了16个学具袋,每个学具袋里有完全一样的一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有完全一样的一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图形按照小组合作提示板的要求进行操作(将学生分为十六个小组,四人一组,分别为: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让他们选择喜欢的一组三角形进行拼接,从而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他们熟悉的图形。然后分组进行演示,找到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开始吧!同时出示小组合作提示板,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操作
4、,去探索在学生充分动手实践、探索以后,我让每个小组都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呢?第一组:我们用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来三角形的高相等,底与原来三角形的底相等。第二组: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的两倍,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底。第三组: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的面积的两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我们猜测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二。三、
5、数学文化的欣赏与传承:通过介绍九章算术中三角形知识的运用,介绍古代数学家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了解数学传统知识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祖国的热爱。(大约用时3分钟)四、让孩子们运用自己推导出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李爷爷家蟹池的产量问题及有关三角形面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学习有用的数学。(用时大约10分钟)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正如郑旭老师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中最后所说的:“后边还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带着这种思考下课!”我们老师也要不断的思考,思考如何让学生在积累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人格;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活动经验的均衡发展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带着无尽的思考去研究,去实践,去探索吧,生命不止,思考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