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二节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十三章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和完全平方公式,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配方法虽然不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但是通过配方法可以推导出公式法的求根公式,并且是今后运用配方的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个初中的数学学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配方法
2、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利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配方法的思想方法。 2、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 2、在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不断拓展数学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通过配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m)2=n(n≥0)的形式。 关键:如何把x2+bx配成一个关于x 的完全平方式。 五、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
3、心理特征及已有的知识水平,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对比教学法,用“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巩固与运用——反思、拓展”来展示教学活动。 六、学法: 本节课要求学生多观察,勤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和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新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例如: 【请你帮帮忙】小明用一段长为20米的竹篱笆围成一个矩形,怎样设计才可以使得该矩形的面积为9米2? (二)
4、复习旧知 练习: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9x2=4 (2)( x+3)2=0 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三) 尝试指导,学习新知 1、 提问:这样的方程你能解吗? x2+6x+9=0 ① 2、提问:这样的方程你能解吗? x2+6x+4=0 ② 思考:方程②与方程①有什么不同?能否把它化成方程①的形式呢? 【归纳】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样的解法叫做配方法。 配方法的依据:完全平方公式。 (四)合作讨论,自主探
5、究 下面我们研究对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怎样配方。 1、 配方训练 课本87页练习第一题。 补充:x2+mx+( )=[x+( )]2 2、将下列方程化为(x+m)2=n (n≥0)的形式。 (1)x2-4x+3=0 (2)x2+3x-1=0 然后进一步指导学生用配方法解以上两个方程。 3、巩固提高:课本87页练习第二题。 (五)总结、拓展 【总结】 1、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先将方程化为(x+m)2=n(n≥0)的形式,然后两边开平方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2、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6、 (1) 移项(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2) 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3) 开平方 (4) 解出方程的根 思考:为什么配方的过程中,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点拨:用图形直观地表示。(如课本86页例题) 3、 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4、【变式题】解方程(x+1)(x+2)=1 5、【拓展】请判断: x2-4x+3的值能否等于-2? (从而指出该式的最小值为-1。) (六)布置作业 思考:1、利用配方法说明:无论x为
7、何值,代数式x2-x+1的值均不会小于 ? 2、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用配方法如何解2x2-5x+2=0? 学生观看课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设该矩形的长为x米,依题意得 x(10-x)=9 但是发现所列方程无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于是引入新课。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可以化为( x+3)2=0,然后就可以运用上节课学过的直接开平方法解了。 方程②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于是不能直接开平方。 学生陷入思考。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生思考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将方程②与方程①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得到:
8、 x2+6x=-4 x2+6x+9=-4+9 (x+3)2=5 从而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配方时,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点拨:先通过移项将方程左边化为x2+ax形式,然后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配方进行配方,然后直接开平方求解。 强调:当一次项系数为负数或分数时,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要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归纳后教师再做相应的补充和强调。 让学生注意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9、 学生练习。 学生发现:应先展开再配方。 有两个方法,强调变形的依据。 【方法一】若x2-4x+3=—2,那么有(x—2)2=-1, ∵-1<0 原方程无解。 【方法二】x2-4x+3 =x2-4x+4-4+3 =(x—2)2-1 ∵(x—2)2≥0 ∴(x—2)2-1≥-1 ∴x2-4x+3的最小值为-1,不可能为-2。 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直接开平方法是配方法的基础。 先让学生独立解题,感受到解题的困难,然后引
10、导学生去观察方程的特点,寻找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新的解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两个方程,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依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配方。 初步体会和理解配方法。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通过练习深化配方的过程,为下一步学习配方法做铺垫。 几个问题的设计是层层递进,化解了教学的难度。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配方法的解题步骤,并体会配方法和直接开平方法的联系。基础训练是为了巩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
11、 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较为系统的再认识。 前后呼应。 将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融合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理解配方法的运用。 课后作业第1题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第2题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配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八、教学设计说明: 配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思想方法。本节课我在教材的处理上,既注意到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又考虑到传统教学优势的传承,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
12、习方式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灵活应用有效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在教学实际中,我力求将解方程的基本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我先创设了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在教学中注意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要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展开。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既有联系又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本节的重点是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和理解了配方法。小结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强调,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在知识方面,要回顾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依据;在方法方面,注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想是“降次”。课后作业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注意为下一节学习做准备。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