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承担单位:XXXXXXXXXX编制单位:XXXXXXXXXX目录第一章 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1.1项目特性11.1.2 项目类型21.1.3项目性质31.1.4项目建设地点31.1.5项目地貌类型31.1.6项目建设规模31.1.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31.1.8项目建设工期31.2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41.2.1 项目设计目标41.2.2 项目设计原则41.2.3 项目设计依据51.3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81.3.1 项目建设标准81.3.2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81.3.3项目主要工程内容9第二章 项目概况102.1项目所在区县概况102.1.1
2、 自然条件102.1.2 社会经济情况122.2 项目区基本情况132.2.1 自然条件132.2.2 社会经济条件142.2.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15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83.1基础设施条件183.1.1 交通设施183.1.2 水利设施183.1.3 电力设施183.1.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193.2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193.3土地利用限制因素193.3.1 自然限制因素193.3.2农业设施限制因素193.3.3其他限制因素203.4公众参与20第四章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214.1可供水量分析214.2供需水量分析214.2.1需水量分析214.2.2供水量分析244.
3、3 水资源平衡分析25第五章 工程总体布局265.1 土地利用布局265.2 工程规划布局265.1.1土地平整工程265.1.2 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275.1.3田间道路布局285.1.4其他工程布局29第六章 工程设计306.1 工程建设标准306.2土地平整工程306.2.1 田块工程设计306.2.2土方计算306.2.2土壤改良336.3灌溉与排水工程336.3.1 水源工程336.3.2 输水工程356.3.3 输配电工程386.4田间道路工程406.4.1 路面与横断面设计406.4.2 道路纵断面设计416.5其他工程416.6工程量汇总42第七章 土地权属调整437.1土地权
4、属现状43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437.2.1 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原则437.2.2 土地权属调整的程序、方法437.2.3 土地权属调整内容447.2.4 土地权属调整异议处理44第八章 施工组织设计458.1施工条件458.2施工技术要求458.3施工总布置468.3.1施工总体准备468.3.2施工现场准备468.4主要工程施工方法478.4.1土地平整工程478.4.2灌溉与排水工程488.4.3道路工程578.5工程总进度计划588.5.1 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的原则、依据58第九章 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建议609.1工程实施609.1.1工程实施管理机构609.1.2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5、609.2工程后期管理建议619.2.1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619.2.2工程管护61第十章 投资预算6310.1项目投资预算6310.1.1投资预算依据6310.1.2预算编制办法6410.2预算成果7310.3资金筹措7710.4投资进度计划77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7911.1 经济效益分析7911.1.1新增固定资产投资7911.1.2种植结构与生产能力7911.1.3成本费用测算7911.2社会效益分析8111.2.1农民收入水平8211.2.2就业效果8211.3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8211.3.1土地垦殖率8211.3.2绿色植被覆盖率8311.3.3林草覆盖率8311.4 耕地质量
6、分析83附件86阎良区武屯镇(二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第一章 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为推进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年度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上报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通知(陕国土资耕发【2014】38号)文规定,2014年西安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指标为4万亩,亩均投资标准不突破1200元。XXXXXXXXXX经过对已上报省财政入库的项目进行认真研究,并依据阎良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年度建设任务的要求,本着“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的原则,确定2014年优先安排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好、项目区连片集中的武屯镇房村、联党村等2个
7、行政村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采取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其他工程措施,实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以求达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达到提升耕地质量的目的;完善田间基础设施,达到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的目的;促进集中连片,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达到发挥规模效益;加强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利用的监测监管,达到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的目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达到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的目的。1.1.1项目
8、特性表1-1 项目特性表名 称单 位数 值备注一、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武屯镇房村、联党村等2个行政村2.建设规模公顷453.47533.总投资万元816.26804.新增耕地面积公顷05.项目性质省级新增费投资项目6.项目类型高标准基本农田7.地貌类型平原8.建设期月12二、建设目标1.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公顷453.47532.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公顷85.95613.新增粮食产能吨(t)314.454.耕地质量等别提高等15.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年15三、工程建设内容(一)土地平整工程1.田块平整万m33.4952.土地培肥公顷10.0000(二)灌溉与排水工程1.水源工程农用机井(200m)
9、眼222.输水工程管道(管径90mm)米(m)112203.泵站及输配电工程(1)输电线路高压线米(m)3000低压线(架空)米(m)7700(2)配电装置安装套6(三)田间道路工程1.田间道米(m)36512.生产路米(m)1514(四)其他工程井房(带喷绘)座22项目标志牌座2基本农田保护牌座2四、设备购置1.水泵台222.变压器台61.1.2 项目类型(二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项目资金来源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属省级新增费投资项目。1.1.3项目性质本次项目属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少,潜力大,效益高,见效快,示范性强,农民积极性高等特点,通
10、过项目实施有利于加大基本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耕地产出率。1.1.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房村、联党村等两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北纬343758344026,东经10917541092045之间。项目区四至范围:东至任张村,御宝村,西至屈家村、井家村村界,南至广阳村,西相村村界,北至咀子村、新牛村村界。1.1.5项目地貌类型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位于阎良区中部地区,地貌为渭河一级阶地,海拔高程为351.7-402.0米,总体地势较为平坦。1.1.6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总面积为473.4753公顷(合6802亩)。1.1.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项目区位于武
11、屯镇房村、联党村等两个行政村,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项目区内土地村界、村民小组界线清楚,无纠纷,目前项目区耕地均已承包到户。1.1.8项目建设工期本项目计划工期12个月,从2014年10月开工至2015年9月竣工验收。1.2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1.2.1 项目设计目标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项目具体设计目标为(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453.4753 公顷(合6802
12、亩),改善灌溉面积85.9561 公顷(合1289亩);(2)提高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3)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5)提高耕地质量等别,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1.2.2 项目设计原则(1)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推进”的原则,同时考虑实际情况,“缺什么,补什么”原则。(2)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原则。(4)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
13、食产量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原则。(5)坚持为“三农”创造良好基础,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改建措施的应用及设施的配套上,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又要考虑经济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坚持充分听取各部门、当地群众意见,不断提高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原则。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争取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参与,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7)坚持实施田、水、路、林、电统一规划,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原则。1.2.3 项目设计依据1.2.3.1 相关规划(1)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2)陕
14、西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3)西安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4)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5)阎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2.3.2 立项建议、批复及下发资金通知(1)西安市阎良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耕发201438号)(3)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发201329号)1.2.3.3行业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
15、综(2011)128号)(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5)高标准农田建设(GB/T30600-2014)(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7)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8)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0)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11)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NY/T2194-2012)(12)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13)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试行)(陕政发200418号)(
16、14)陕西省作物需水量及分区灌溉模式(第一版)(1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2.3.4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8)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44号)(9)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财综2011128号)(10)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国土资发201263号)(11)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147号)(12)国务院办公
17、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办200552号)(13)国务院的通知(国发201047号)(14)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1.2.3.5 其他文献资料(1)关中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2)西安市阎良区地下水资源评价(2004年)(3)阎良土地资源(1992年)1.2.3.6 相关调查、分析(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2) 水资源调查分析1.3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1.3.1 项目建设标准(1)田块标准对项目区部分田块高低不平,按照一定设计高程进行平整,并进行翻耕培肥。(2)灌溉标准考虑项目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水方式等因素,根据高
18、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及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P=75%。(3)道路工程根据规划的目标,项目区内道路建设尽量和区内田块布置结合,并考虑周边交通道路,便于当地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为此本次主要规划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其中田间道路主要为农产品运输以及生产操作等过程服务,路面宽设计4m,高出地面30cm,设计采用砂石面层;生产道路路面宽设计为2.5-3.0m,高出地面30cm,铺设泥结石面层;整个道路系统同项目区内及周边相接。(4)其他工程本项工程主要有标识牌和井房建设,标识牌要求位置明显,内容明确,能起到宣传作用。井房质量要达到工程建设要求。1.3.2项目投
19、资预算及资金筹措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取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财综2011128号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概算定额标准的通知及相关附件的规定编制。项目工程内容由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他工程组成,项目概算总投资816.268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用634.9747万元,占总投资的77.79%;设备购置费为73.3720万元,占总投资的8.99%;其他费用共计84.1465万元,占总投资的10.31%;不可预见费24.7748万元,占总投资的2.91%。工程施工费用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他工程;
20、土地平整工程费为51.9573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用的8.18%;灌溉与排水工程工程费用为471.9757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用的74.33%;田间道路工程费用为89.9467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用的14.17%;其他工程费用为21.0951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用的3.32%。单位面积投资18000元/公顷,合1200元/亩。阎良区武屯镇(二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816.2680万元,资金全部来源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3.3项目主要工程内容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表1-2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工程名称主要内容土地平整工程表土剥离、平整、翻耕、培肥灌溉与排水工程
21、机井建设与安装、水泵购置与安装,地埋管敷设,变压器安装、高压线架设、低压线架设等田间道路工程生产道路铺设泥结石面层、田间道路铺设砂石面层其他工程机井井房、标志牌的修建XXXXXXXXXX 68第二章 项目概况2.1项目所在区县概况阎良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以北、西安市东北方向,距西安市70km。处东经10908541092537,北纬343500344437之间。北接富平县,东邻渭南市,南隔清河与临潼区相望,西与三原县毗邻。东西长25.6km,南北宽12.4km,总面积244.4km2。2.1.1 自然条件(1)气候阎良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凉湿润、
22、冬寒少雪。阎良区多年平均气温13.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6.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0.6。阎良区极具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雨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551mm,年际间降雨差异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884.3mm(1982年),比平均年份多六成,干旱年降水量为231mm(1997年),仅为一般年份的40%。降水量月际分布也极不均衡,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但夏季的降雨也不平均,常发生伏旱,秋季阴雨影响秋收秋播。(2)水文地质阎良区有石川河及清河两条过境河流。石川河发源于铜川市郊,流经耀州区、富平县,在区内西北断垣村
23、入境,于区内南部新庄村接纳清河汇流流出境外,经临潼县交口镇入渭河,流经区内27.75km,多年平均径流量6457104m3。近年来,上游建有多处蓄水工程,枯水期河水经常断流。清河是石川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耀州区照金镇附近,流经淳化、三原县,在区内西部郑村入境,于新庄村汇入石川河,流经区内15.1km,多年平均径流量4709104m3,因上游有蓄水工程,河流流量甚微。阎良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北,地势总体是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呈梯状降低。最高点为西北部东太平村塬面,海拔483m,最低点位于东南端石川河谷,海拔351m。区内地貌类型根据形态特征,可划分为黄土台塬、二级阶地、一级阶地、河漫滩及近代洪
24、积扇五种地貌类型。(3)土壤阎良区内自然土壤属褐土,由于该区农业历史悠久,在人类长期耕作熟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施加土肥堆积覆盖下,原来的自然土壤褐土已渐渐演变成为塿土,广泛分布在黄土台塬和一二级阶地上,由于地貌类型的差异和水文地质及耕种历史长短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塿土、黄土性土、淤土、潮土。其分布情况如下:黄土台塬区:主要分布着黄土性土。冲积平原区: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上分布着灰塿土,局部低洼处零星分布着潮土。石川河河谷:沿河两岸分布有淤土,从河心向两岸依次呈规律性地分布着淤砂土、淤绵土、淤墡土。阎良区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1.23%,最高为1.43%,最低为1.03%。按省分级标准属中等偏
25、下水平。所含氮磷钾等速效养分,碱解氮平均为54ppm,最高145ppm,最低12ppm,速效磷含量平均19ppm,最低2.7ppm,最高87ppm,氮磷比为2.841,钾平均为137ppm,微量元素除铜、铁外,锌、锰、硼均含量贫乏。(4)水资源阎良区按水系划分为渭河流域,境内有石川河和清河,均为过境水。项目区北侧的石川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其发源于铜川市郊后烈桥,流经耀州区、富平县,在阎良区断塬村入境,于武屯镇新庄村和清河汇流后出境,经临潼区交口街办延仁村入渭河。主河道长134.4km,流域面积4356.8km2,在阎良区流长27.75km,河床比降为1.03,多年平均径流量6476104m3。近
26、年来,由于上游建有多处蓄水工程,枯水期河水经常断流。清河是石川河的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耀州区照金镇附近,流经淳化、三原县,从阎良区西部郑村入境,于新庄村汇入石川河,清河主河道长153.8km,阎良区内流长15.1km,多年平均径流量4709104m3,因上游有蓄水工程,河流流量甚微。(5)光热资源光能是地表能源的主要源泉,地表的光能主要来源于太阳的光辐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其可以吸收利用的生物化学能量,所以光能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据统计资料,阎良区平均光能总辐射量为111.6千卡/Cm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在2026.8h。光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两熟粮食生长需要。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27、,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直接影响人类活动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布局和产量。据阎良区气象统计资料,阎良区0的有效积温约5068,持续天数260天;10的活动积温4449。平均持续期215天;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不足80天,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区域。2.1.2 社会经济情况近几年,阎良区社会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13阎良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1.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24亿元,增长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339元、15414元,增长13.9%和15%
28、。(1) 农业阎良区有耕面积24.2万余亩,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万人。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瓜、菜、畜、果”为主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打造了中国厚皮甜瓜之乡和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据统计,阎良区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完成21.42亿元。(2)工业阎良区是西安市以航空工业为主的高科技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研究、设计、制造航空飞行器的最大基地,四十多年来为中国军用、民用航空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航空工业高科技优势带动下地方工业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以建材、电子、纺织、造纸、乳品及服装等30多个门类的地方工业。据统计,阎良区乡镇工业总收入已达179.2亿元。(3)交通阎良区地处关中腹地,交通发达
29、。咸铜、西韩及西延三条铁路在阎良附近交汇,沿铁路南下可直达陇海线;从阎良经西阎高速直通西安,向西经西铜高速可达咸阳国际机场;基本形成了以国省干道为纽带、县乡公路为骨架、村级公路为支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4)旅游阎良区文化特色宜人,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古迹遍布、文物众多,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历史故事“商鞅变法”即发生在阎良武屯镇境内的古栎阳城;主要景点包括关山、义和遗址,秦汉古都栎阳遗址和古栎阳桥等。另外阎良区航空产业基地飞行体验馆也为阎良的旅游行业锦上添花。2.2 项目区基本情况2.2.1 自然条件本次项目位于,涉及房村和联党村两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北纬3437583440
30、26,东经10917541092045之间。项目区四至范围:东至任张村,御宝村,西至屈家村、井家村村界,南至广阳村,西相村村界,北至咀子村、新牛村村界。2.2.1.1 地形、地貌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地貌为渭河一级阶地,总体地势较为平坦。2.2.1.2 气候项目区气候条件与阎良区气候条件一致,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6,多年平均降水量551mm,年际间降雨差异较大,降水量月际分布也极不均衡,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2.2.1.3 水文与水文地质项目区内地下水矿化度均小于0
31、.5g/L,为典型的地矿化度淡水。按照农田灌溉用水标准,本区潜水源的水质适宜于灌溉用水,而且可以作为农村人畜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2.2.1.4 土壤项目区内土壤为黄土性土。土壤质地较好,土质疏松,透气掺水,耕性良好,适合农事作业,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2.2.1.5光热资源项目区光热资源与阎良平原地区一致,多年平均日照时间在2026.8h。季节分配为夏季多、冬季少,春、夏居中,太阳辐射总量年均为111.6千卡/平方厘米。太阳辐射量年际变化以5-8月为强,对夏季作物有利,对冬季作物有影响;0的有效积温约5068,持续天数260天;10的活动积温4449,平均持续期215天;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
32、不足80天,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区域,光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两熟粮食生长需要。2.2.2 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涉及房村、联党村等两个行政村,总人口3340人,耕地面积5523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61亩/人,人均收入14156元/年;农业生产收入是项目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生产水平及经济状况均属于中上等水平。项目区耕地质量一般,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和甜瓜为主,生产结构单一,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民收入中等偏上。表2-1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行政村总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亩)人均年纯收入(元)房村1986135729651.514185联党村145490825581.814128合计
33、3440226564572.2.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2.2.3.1土地权属目前项目区土地权属均属于项目区所涉及的村、组所有,农民承包,权属清楚,不存在任何权属问题。2.2.3.2 土地利用结构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结合阎良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为529.6640公顷(合7945亩),建设规模面积453.4753公顷(合6802亩),其中耕地面积为419.2894公顷,占规模面积的92.46%;园地5.3228公顷,占规模面积的1.1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9.7672公顷,占规模面积的2.15%;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15.1056公顷,占规模面积的3.33%;其它土地3.928
34、1公顷,占规模面积的0.87%。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见下表:表2-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地类总面积占总面积比例规模面积占规模面积比例耕地水浇地419.289479.16%419.289492.46%园地果园5.322791.00%5.32281.17%林地有林地0.0366230.01%其他林地0.0622620.01%0.06230.0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建制镇1.402050.26%村庄66.5226112.56%采矿用地0.3407540.0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沟渠9.7672341.84%9.76722.15%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4.7946130.91%农村道路15.
35、105562.85%15.10563.33%其它土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0920460.58%设施农用地3.928060.74%3.92810.87%合计529.664100.00%453.4753100.00%2.2.3.3土地利用程度(1)土地垦殖率土地垦殖率即已开垦为耕地的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可知项目区土地垦殖率可达79.16%。(2)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是反应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可知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可达99.25%。(3)耕地复种指数耕地复种指数即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总耕地面积之比。计算公式
36、如下:本项目区耕地复种指数达180%。2.2.3.4耕地质量由于项目区的基础灌溉设施不够完善,虽项目区北部有泾惠一支渠、中部有泾惠四支渠经过,但是根据调查了解,供水无法满足项目区的灌溉需求,因此项目区整体耕地灌溉保证率较低,耕地质量一般。农业整体生产能力属阎良区中等偏上水平。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基础设施条件3.1.1 交通设施项目区内交通设施布局良好,房村、联党村均有乡镇级公路贯穿,农村道路已基本形成规模。项目区内公路总长度为1.80km,5m以上的出村主干道和村村连接道路共计10.26km,3m-5m的田间道路共计3.22km,2-3m的生产路共计2.14km;且田间道路、生产路基
37、本形成一个相互连接贯通,布局总体合理的道路体系。虽然农村道路总长15.63km,但大部分为土路,路面材质较差,雨天道路泥泞,晴天灰尘飞扬,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和田间生产,且不利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故本次对现状部分重要田间路和生产路进行加固硬化,改善项目区田间交通状况。3.1.2 水利设施项目区位于泾惠渠引水灌区内,现有沟渠总长为97.67km,可控制项目区灌溉面积大约333.3333公顷(合5000亩);同时项目区内渠道末端无法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达到85.9561公顷 (合1289亩);项目区灌溉方式为渠井双灌,但现有机井已经部分废弃,或为私人所有,因此无法为项目区灌溉利用。由于项目区沟渠和现有机
38、井无法满足耕地灌溉需求,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次项目区需要新增机井为灌溉条件不足的耕地提供灌水。3.1.3 电力设施项目区现已村村通电,通电率为100%,项目区内高压线路低压线路已初步形成输电线路网。原有低压输电线路仅可供项目区内村民的生活用电。项目区现有变压器基本是满负荷供应农村生活用电。原有电力设施无法满足项目区进一步利用,因此新增灌溉设施用电需另行补设变压器以满足农业灌溉用电需求。3.1.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本次阎良区武屯镇(二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省道和县道两侧林网已经基本形成,分布较为连续、林相整齐。项目区内没有环境污染,故未设置环境保护设施。3.2农村居
39、民点建设发展状况项目区居民点相对比较集中,房村、联党村主要集中在阎油路以南,整个项目村庄面积为66.5226公顷,占整个项目区面积的12.56%;建筑密度适中。由于村庄相对比较集中,因此对工程布置的影响较小。3.3土地利用限制因素3.3.1 自然限制因素 (1) 区域内土地地势较为平坦,但田块较为零碎。(2) 区域内受气候影响制约因素较大,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3.3.2农业设施限制因素(1) 部分田块整体地势较平坦,但局部出现高低起伏,极大影响作物灌溉以及当地群众种植积极性;(2) 田间道路状况差,项目区内虽田间路数目较多,但大多坑洼不平,宽窄不一,并且多为土路,雨季地面泥泞不平、杂草丛生,对
40、农业生产效率有一定限制;(3) 灌溉设施数量不足,现有机井部分废弃,部分为私人所有,无法被利用,项目区沟渠和现有机井无法满足耕地灌溉需求,因此需要新增机井为灌溉条件不足的耕地提供灌水。这些都使项目区土地生产能力降低,要解决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田、水、路、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此需要对部分田块进行平整,并对状况差的道路进行加固修缮,增加机井数量及其配套电力设施,提高灌溉面积。3.3.3其他限制因素 (1) 由于在外务工造成土地垦殖率指数较低。(2) 居民点建设无规划,破坏耕地,减少农业土地利用率。3.4公众参与为了使规划设计更能满足项目区需要,解决土
41、地利用现状不合理问题。主要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和资料收集等形式,具体了解项目区内农民对实施该项目的意见及建议。XXXXXXXXXX的工作人员及设计单位,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会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及村民家中,了解群众意愿、项目区急需解决的配套设施;收集相关自然、社会经济资料;村、组的领导干部带领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拍摄照片并抽调专人负责项目的前期调查和宣传工作。在多方的走访调查中真实感受到了项目区农民对该项目的积极支持与重视。设计人员对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合理规划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项目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及普通群众均对该项目的实施抱有极大的期望,积极配合该项目的建设每个阶段的工作。第四章 水
42、土资源平衡分析4.1可供水量分析项目区位于泾惠渠引水灌区内,现有沟渠总长为97.67km,可控制项目区灌溉面积大约333.3333公顷(合5000亩);同时项目区内渠道末端无法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达到85.9561公顷(合1289亩);项目区灌溉方式为渠井双灌,但现有机井已经部分废弃,或为私人所有,因此无法为项目区灌溉利用。由于项目区沟渠和现有机井无法满足耕地灌溉需求,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次项目区需要新增机井为灌溉条件不足的耕地提供灌水。为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灌溉方式上必须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高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缩小需水量大的作物
43、种植面积,地下水的灌溉方式可以采用中、深层井分层开采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农业灌溉节水规范要求,项目区采用供水渠和机井为供水水源的灌溉方式,以渠道和地埋管道输水,合理利用、节约用水。4.2供需水量分析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由于项目区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水资源年内分布不均匀,以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4.2.1需水量分析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灌溉设计保证率见下表:表4-1 灌溉设计保证率表灌水方法地 区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率地面灌溉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作为主5075以水稻为主7080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以旱作为主7080以水稻为主7585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旱作为主7585以水稻为主8595喷灌、微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