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了解闪电的形成,尖端放电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2、参与实验结果讨论,学会主动发言,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摩擦起电现象。2、电荷间作用规律。三、教学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韦氏起电机。六、教学过程新课导
2、入:1、互动与电相关的现象很多,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这些现象很多都比较复杂,要理解它们需要从学习简单的电学知识开始。2、演示1:这也是一个与电有关的实验:用手反复捋塑料丝束。3、提问互动:可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名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摩擦起电?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新课讲解:一、静电现象1、学生探索摩擦起电: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起纸屑。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2、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板书: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
3、摩擦起电。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3、互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吗?4、演示2:电荷间作用规律用细绳将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互动两根绸擦玻璃捧与玻璃棒相互怎么样?两根毛擦橡胶棒怎么样?绸擦玻璃棒与毛擦橡胶棒怎么样?小结: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绸擦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擦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擦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绸擦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规定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由本实验可看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板书: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电荷及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二、大气的放电现象了解韦氏起电机和尖端放电现象,运用图示展示雷电的形成原理。举例说明自然界中哪些现象与电有关。比如建筑物上的避雷装置,汽车上的接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