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课一测 论语六则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积累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 (ln) 不亦说乎 (shu) B谥号 (y) 人不知而愠(yn) C学而不思则罔(wng) 默而识之(sh) D诲人不倦(hu) 敏而好学 (ho) 2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 温故而知新(理解、领会) B可以为师矣(做) 敏而好学(敏捷) C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默而识之(记,记住) D诲人不倦(教导) 择其善者而从之(听从) 3选择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的一项是( )。 A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不亦君子乎? C三人行,必有
2、我师焉。 D有朋自远方来。 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 (2)学而不思则罔“ ”通“ ”,意思是 。 5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学了并时常温习它) B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C思而不学则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D学而不厌(学习却从不厌烦)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属于语录体。 B论语是孔子写的自己的言行的书。 C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3、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日:“ ,是以谓之文也。” 子日:“ ,何有于我哉?”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7默写文中画横线处所缺的句子。 , 。 , , 。 。 8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 9六则中,第一、二、三则主要谈了学习的 的问题;第四、五、六则主要谈了学习的 问题。 10请你分别概括第一、二、三则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
4、: 第二则: 第三则: 11请你从第四、五、六则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D【点拨】A项“不亦说乎”中的“说”读yu; B项“谥号”中的“谥”读sh;C项“默而识之”中的“识”读zh。 2B【点拨】敏,聪明。 3B【点拨】A项“子”在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子,是男子的美称。C项“三人”不是确数,是约数,“几个人”的意思,表示数量少。D项“朋”在文中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只有B项中的“君子”现代汉语沿用了古义,即古今同义。 4(1)说 悦 愉快,高兴 (2) 罔 惘 迷惑不解 【点拨】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掌握并积累通假字,弄清其意思。 5D【点拨】“厌”不是“厌烦”意,而是“满足”的意
5、思。 6B【点拨】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的有关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7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拨】要会背写这些名句成语。 8. (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点拨】(1)注意对“罔”和“殆”两字的理解。(2)要注意翻译“三人”“行”等词,尤其是“三人”不是确数。 9方法 态度 10. 第一则写学习要复习。第二则写在温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第三则写学思要结合。 【点拨】此题旨在考查对每则内容的理解及概括、总结。语言表述要准确。 11略。 【点拨】此题为开
6、放题,选取其一谈自己对此的认识,如第四则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要谦虚好学;第五则提出学习要不知满足,不断进取;第六则提出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在理解任一则意思的基础上抓住某一点谈你自己的看法。每课一练 22 世说新语二则1下列加点词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华歆(xn) 郯 (tn) 期行(q) B王欲舍(sh) 遂携拯如初(zhng) 避难(b) C尊君在不(b) 宁可以急相弃邪(y) 依附(f) D友人惭(cn) 歆辄难之(zh) 优劣(li)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期日中(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 B相委而去(丢下,抛弃) 下车引之(引路) C元
7、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幸尚宽(幸而,恰巧) D王欲舍所携人(扔掉) 既已纳其自托(接纳,接受) 3下列句子省略成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过中(他的朋友)不至 (陈太丘之子)门外戏 B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 (家君)日中不至 C(友人)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友人) D(华歆)遂携拯如初 (陈太丘)去后(其友)乃至 4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所指代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指陈太丘) 待君久不至(您,指代陈太丘之友) B君与家君期日中(指陈太丘) 下车引之(指代元方) C歆辄难之(那个人) 既已纳其自托(他的) D正为此耳(指这种情况)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指这件事)5下列各
8、组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至 过中不至 后贼追至 B去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C而 温故而知新 默而知之 D君 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B世说新语的故事以短小精悍著称,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C期行中所写的陈太丘,是东汉末年人,曾做过太丘长,人称“陈太丘”。 D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是晋代文学家。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2题。 (一)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9、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文: 。 8下列句中加点的称呼语指代的对象不同其他各项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9本文通过这个小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乘 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
10、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0解释加点词语。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2)有一人欲依附( ) 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 世说新语二则 (3)遂携拯如初( )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 12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 参考答案: 1.C【点拨】“尊君在不”中的“不”读fu,注意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B【点拨】引,牵引,拉。 3.B【点拨】“日中不至”的主语是陈太丘的朋友,而非陈太丘。 4.C【点拨】据上文“有一人欲依附”可推知“难之”的“之”应指代有人想搭船这一件事,故“之”指代“这件事”。 5.C【点拨】C项“温故而知新”
11、中的“而”表顺承关系,“默而知之”中的“而”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A项均是“到”的意思。B项均是“离开”之意,D项均是指“陈太丘之友”。 6.D【点拨】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 7.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点拨】翻译此句要抓住关键词语“日中”“则”“信”。 8.B【点拨】A、C两项均指元方的父亲,而B项“君”指元方父亲的朋友。 9.人应该守信用。 【点拨】要抓住文中关键语句。期行不至“则是无信”来理解文章的中心。 10.(1)都,一起 (2)想要 (3)就【点拨】要掌握并积累文言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相关语境义,才能读懂文言文。 11.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点拨】这是一个反问句,标志词是“宁邪”;“可以”是两个词,即“能因为”;“相”偏指一方,指代他。 3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 世说新语二则 4 12.华歆优,王朗劣。理由如下: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是“患难见真心”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华歆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