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能够通过请教教师或家长、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除污迹的常用方法。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存在差异。能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2、体验到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的乐趣。3、在教学中进行法制宣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设计理念:根据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课里学到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铁钉生锈里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铁生锈的因素。
2、本节课继续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影响洗衣效果的主要因素,相信学生会很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教课准备:分组材料13份:量杯、塑料杯、筷子、烫勺、水、肥皂粉和超能洗衣粉、84消毒液、沾有植物油、印泥、蓝墨水的白布条(尽最大可能保证污渍的形状、大小、分量等相同)。在4个组的两块布条上都印上红色印泥印章,在另外4个组的两块布条上都印上蓝墨水的图章,在剩下的5组印上油渍。在26个塑料杯上一半贴上超能洗衣粉,一半贴上肥皂粉。在贴超能洗衣粉的杯子里装一勺洗衣粉,在贴肥皂粉的塑料杯里装进一勺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提出怎样洗去污物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如何洗衣服”的关注,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3、提出猜测,为后面的 探索“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用品效果好做好铺垫。第二,指导学生开展对比实验,了解不同的洗涤用品的特点,进一步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技能。第三,通过一段资料和简笔画,向学生解释肥皂去污的道理。教学活动设计教学重点:会做洗涤用品去污实验,了解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教学难点:学会控制变量。1新课导入(从问题入手)。师生谈话法。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在家洗衣服吗?(大多数学生不洗衣服),知道妈妈是怎么洗衣服的吗?如果衣服上沾有油迹、果汁、墨汁、血迹等,妈妈是怎么处理的呢?”设计理念: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2实验探索环
4、节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出示超能洗衣粉和肥皂粉,让学生猜猜,超能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好还是肥皂粉洗涤效果好。怎样验证自己说的对。实验需要控制那些条件。如选择布条上污迹的大小、浸泡布条的水量多少、倒入肥皂、超能洗衣粉的多少、搅拌的时间、速度和次数等通过讨论,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其他条件都要一样,只有洗涤用品品牌不一样。学生只有明白了控制条件,实验才能做得科学规范。设计理念: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3分组实验探索。先把对比试验完成后,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做探索性
5、实验。(建议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污物,如圆珠笔油迹组、蓝墨水组、红墨水组、血迹组等等,仍然按照上述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开展探究。)最后,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结果。 4资料分析。教师将教科书第40页左下角的简笔画画在黑板上,油污、水、肥皂要用三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出示小黑板由学生来分析讲解。实在有困难的话,学生看书中的语段了解去污原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不管选用哪种洗涤用品洗涤,都是为了使污物发生变化,溶解到水中,达到去污的目的。在此老师把学生洗不干净的布条放进稀释的消毒液中,可以看到布条变的雪白。但是老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消毒液对织物有腐蚀作用,经常使用布会变的不结实。紧接着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 5
6、、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手拿一件很脏的校服,问这件校服还谁有办法让它变干净?(校服上沾着汗渍,墨水,油污,你知道怎样去除它们吗? )同样是校服,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洗得干净,有的洗得不干净?生答:和洗衣粉有关,和洗涤方法有关.师:说得好,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洗衣服的学问。师板书课题:4 洗衣服的学问设计理念: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以自己的言语、动作,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2、就怎样去除衣服污迹的问题,开展讨论。 引出“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剂用品效果好”的问题。 设计理念:教
7、师在学生们分组讨论时,不是以教师的角色参与讨论,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自由探讨,“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分析的能力。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分析、探讨实验操作过程。3、探究洗衣服的学问。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的猜测,没有选一种洗涤剂的,对于一种污渍,有的选洗衣粉,有的选肥皂,究竟哪一个好用,想不想知道?现在我们就做实验好吗?生:好! 师:知道怎么做吗?生:知道。师:真的,不过在做之前,我们要有几个问题要考虑好,先把事情想周全了我们再做。例如我们要去除钢笔水这个污迹,我们在一个杯子中放一勺肥皂粉,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两勺超能洗衣粉,这样可以吗?生:
8、不可以。师:为什么不可以? 生:洗衣粉的品牌不一样,浓度不一样,去污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师:用的量要一样,也就是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保证一件事,什么事儿?生:洗涤用品的量要一样。师:相同条件就这一个吗,还有没有呢?小组里商量商量怎么样?(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师:怎么样?商量得如何,谁来说说?生:用的水要一样多。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你看,你这句话我有两种想法,一是用自来水,二是用矿泉水,或者用冷水或者用热水你这个“水要一样”究竟指的是什么? 生:指水的品种一样,数量的多少一样。师: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想法?生:洗的时间要一样。生:污渍的量要一样。师:“量”这个字用的准确吗
9、?生:是污渍的面积。生:洗的方法要一样,用手洗和用搓板洗效果是不一样的。生:洗的东西要一样,就是用毛料都用毛料,不能一个用布,另一个用毛料。师:实际上,你们说的是洗涤时的材料要一样。说这么多相同点,有没有不同点?生:不能在一块洗,要用不同的容器。师:好!但实际上还是要用同样的容器的。生:用的洗涤用品不一样。师:看来不同条件有几个?生:有一个。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比试验,强调试验中只允许一个条件改变,其他条件不变。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呢?没有材料是吧?看,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用到的实验材料。(请各组组长到前面把实验材料领下去,请同学们看清白布上的污渍,在实验时一定要搅拌同样的次数,水要
10、一样多,再次强调超强洗粉和肥皂粉的量是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一样。多每一组请组长做好分工,具体过程略)(重点通过观察污渍的变化,比较出肥皂粉、超能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差异。)各组汇报实验结果:14组布条上印的红色印泥印章是超能洗衣粉洗涤效果比肥皂粉的洗涤效果好。58组的印有蓝墨水的图章肥皂粉的洗涤比超能洗衣粉洗涤效果好。913组的印有油渍的组的洗涤效果有说超能洗衣粉洗涤效果好,有说肥皂粉的洗涤效果好。师:这是怎么回事?(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师:现在老师把你们没有洗干净的布条放进稀释的消毒液了搅拌秒钟,用筷子夹出来观察,发现洗得干不干净。师:这说明什么?生:(略) 师:看学生的发言情况,对学生进行洗涤用
11、品安全教育。设计理念:老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导要细致,要有扶有放,使学生明白了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事实,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探究试验。如:怎样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知道了不同污渍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衣服也有学问,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4、介绍洗衣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介绍洗衣的学问。 为什么肥皂粉,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对于油污用肥皂洗涤效果比较好虽然污迹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与之匹配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它们都能被洗干净,洗衣服大有学问。师:出示简图,让学生来说为什么肥皂能去污。师:我用不同形状的
12、磁铁来演示水、肥皂和油渍。设计理念:让学生来总结洗衣服的学问,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5、巩固 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学问呢?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掌握了肥皂或其他洗涤用品为什么能去污的科学原理。但老师还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即,洗完衣服的水还能喝吗?这样的水直接排放到河里行吗?为什么?生:水污染了,就不能喝了。师:对水污染有没有防治的好办法呀?师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三条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3、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方面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设计理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这个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课后学生可以继续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科学探究的实践。6、课后作业:同学们,你们今天学了洗衣服的学问,可以回家亲自实践一下,看哪一种污渍用哪一种洗涤用品洗涤效果好。教学反思: 一节科学课,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一定要安排恰
14、当,教师语言一定要精练。不要因为一个话题而借题发挥。我这节课老师讲的过多,如水污染的防治,学生对污水的处理方法讲得太多。学生讲到把污水倒进厕所里也不好,因为农村喜欢用农家肥浇菜。有的学生又想到发明一种家庭用的污水处理机器,当时我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给予了表扬。但因为怕延误下课的时间,所有让学生课下去探究。这是我教学设计中未考虑到的。还有一点就是有的组搅拌的次数不一样、方法不一样(用手搓),结果洗涤效果不样。这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强调实验要求。这节课让我体会到科学课必须重视探究过程,设计探究方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了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方案的制定,学习实验方法,感受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极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段时间我通过参加国培学习,收获很大,这使我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过程,科学课也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果我能早点参加这样的学习,相信我会有更大的进步。以前我备课,怕麻烦,是抄教案。通过“国培”学习,使我明白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备课是关键,备课要备学生,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高明的老师。 2011.11.19 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