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下面好范文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2、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根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假设相交或重叠那么为陡崖。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 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 (2)
3、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3)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 (1)河流流向的判断: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结合地形特征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0C;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选点:水库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库区多项选择在“口袋型”的洼地或小盆地区;露营地应在等高线较稀疏的坡地或高地,防止靠近河流,避
4、开谷地和陡崖,以防止洪水、泥石流和滑坡。 (2)选线:公路、铁路修建多沿等高线延伸,即与等高线平行,尽量少穿越等高线。“之”字形道路是为了降低坡度。引水线应尽可能从地势高处引向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3)选面:平原宜开展种植业,山区宜开展林业和畜牧业。 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上下、地形区分布三方面表述。 总分值术语: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势-高-低;地形崎岖或平坦;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广布等。(地势上下可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或根据河流流向判断)。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
5、中,使地球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二、 的区位条件分析:(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自然条件和 条件。) (1)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我国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包括纬度、昼长、地势和天气四大因素 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昼长因素:白昼越长,那么日照时数越多,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地势因素: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天气因素:晴天,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
6、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余都相等,约为150/小时。 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纬度和海拔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赤道线速度为1670km/h,南北纬300为1447km/h,南北纬600是赤道的一半,为837 km/h,由此可判断高、中、低纬。 (1)同经度同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经度每隔150地方时差1小时,10差4分钟。 (2)光照图中地方时确实定: 昼半球 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 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1)时区计算:某地所
7、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假设小于7.5,那么直接舍去;余数假设大于7.5,那么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3)世界时:即0(中)时区的区时,也是00经线的地方时,又叫国际标准时。 找1800经线和0时经线,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0经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 (3)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春分(3月21日)或秋分(9月23日);与极圈相切,为夏至或冬至。 夏至(6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
8、现极夜; 冬至(12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5)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解题时知道晨昏线,一定要绘出夜半球。 (1)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北右南左) (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那么右岸侵蚀严重,左岸堆积明显。南半球反之。河流向哪岸偏,那么哪岸侵蚀。 大小: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大小为23.5(23026,)。 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
9、一系列地理现象。 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假设黄赤交角变小,那么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太阳高度日变化: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那么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那么减小。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北半球达一年中
10、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受太阳直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那么,即两点同在北半球,那么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不同半球,那么纬度差为两点纬度相加。 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太阳能热水器
11、的倾角调整: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于赤道处,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5N,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有: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赤道昼夜等长。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5S,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有: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赤道昼夜等长。 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那么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那么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点向北 ,那么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向南 ,那么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那么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那么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那么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常规计算:根据昼弧或夜弧所占比例计算或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规律计算: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的夜长。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