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0 ,大小:616.50KB ,
资源ID:684311      下载积分:11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843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治安学概论课件PPT.ppt)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治安学概论课件PPT.ppt

1、治安学概论制作者:王玉宝西南政法大学侦查学院第一章治安学概述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一、治安的含义一、治安的含义 1 1、古代治安的含义、古代治安的含义(1 1)稳定局势、没有内讧;)稳定局势、没有内讧;(2 2)安定民心、防止动乱。)安定民心、防止动乱。2 2、近代治安的含义、近代治安的含义(1 1)广义的治安:有四个层次的涵义)广义的治安:有四个层次的涵义 第一、社会治安问题:即妨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安宁的违法第一、社会治安问题:即妨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安宁的违法犯罪现象;犯罪现象;第二、社会治安秩序:即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安宁的社会秩序;第二、社会治安秩序:即国家依

2、法建立起来的安宁的社会秩序;第三、社会治安状况:即社会治安问题与社会治安秩序的综合第三、社会治安状况:即社会治安问题与社会治安秩序的综合形势;形势;第四、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即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建立和维护第四、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即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2 2)狭义的治安:有两个层次的涵义,即广)狭义的治安:有两个层次的涵义,即广义治安涵义的第二和第四层含义。义治安涵义的第二和第四层含义。3、治安学中的“治安”的含义,即狭义治安之涵义。指为了社会全体的利益,通过国家法律、法指为了社会全体的利益,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活动所规范和建立起来的社会规和行政管理活动

3、所规范和建立起来的社会公共秩序,以及以警察力量为主题所实施的公共秩序,以及以警察力量为主题所实施的管理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行政活动。其特管理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行政活动。其特征如下:征如下: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治安是一个法律概念;第一、治安是一个法律概念;第二、治安是一个政治概念;第二、治安是一个政治概念;第三、治安有特定的内容和含义。第三、治安有特定的内容和含义。二、治安管理二、治安管理 国家治安机关依照法律和法规,国家治安机关依照法律和法规,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其本质特征:常运行的行政管

4、理活动。其本质特征:1 1、治安管理是国家的行政管理行为;、治安管理是国家的行政管理行为;2 2、治安管理是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实施的行为;、治安管理是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实施的行为;3 3、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管理行为、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管理行为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三、治安学三、治安学 研究治安管理的基础理论,通过概括研究治安管理的基础理论,通过概括治安现象的一般规律,揭示治安管理的本质和功能,治安现象的一般规律,揭示治安管理的本质和功能,完善和发展治安管理的体系并指导治安实践的一门科完善和发展治安管理的体系并指导治安实践的一门科学。学。其特征如下其特征如下:1 1、基础性、基础

5、性 它研究的是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基它研究的是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而不关注局部性的具体问题;本原理,而不关注局部性的具体问题;2 2、间接性、间接性 目的是为治安实践提供宏观和科学的目的是为治安实践提供宏观和科学的思路,对治安管理实践的服务是间接的;思路,对治安管理实践的服务是间接的;3 3、稳定性、稳定性 由于其基础性决定了它的内容具有相由于其基础性决定了它的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对稳定性;第二节治安学研究对象和体系一、研究对象(一)宏观治安管理活动及其一般规律(基(一)宏观治安管理活动及其一般规律(基础治安原理);础治安原理);(二)一般治安问题及其对策(部门治安规(二)一般治安问

6、题及其对策(部门治安规律)。、律)。、二、治安学的具体研究内容(一)治安学的基本范畴;(一)治安学的基本范畴;(二)治安管理的功能和任务;(二)治安管理的功能和任务;(三)治安管理的主体研究;(三)治安管理的主体研究;第二节治安学研究对象和体系(四)治安管理的客体的研究;(五)治安管理主客体的关系;(六)治安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七)治安管理的法律依据及法律关系;(八)治安管理的实施机制(九)社会治安评估。第二节治安学研究对象和体系三、学科体系(一)基本理论(一)基本理论1 1、基础理论:国家治安理论和指导思想;治、基础理论:国家治安理论和指导思想;治安学概论安学概论;社会因素影响治安的规律

7、和特点;社会因素影响治安的规律和特点;2 2、基本依据:社会因素影响治安的规律和特、基本依据:社会因素影响治安的规律和特点;国家治安法律法规;治安规范性文件。点;国家治安法律法规;治安规范性文件。(二)基本经验:(二)基本经验:1 1、历史经验、历史经验 2 2、现、现实经验实经验(三)基础知识(三)基础知识:1 1、业务管理、业务管理 2 2、治、治安机关及人员管理安机关及人员管理(四)基本技能(四)基本技能:1 1、应用技术、应用技术 2 2、技、技能能第三节治安的历史考察 一、古代治安职能的产生和发展一、古代治安职能的产生和发展 二、近代以来旧中国的治安活动二、近代以来旧中国的治安活动

8、三、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民主政权的治安活动三、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民主政权的治安活动 四、新中国的治安活动四、新中国的治安活动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491949年年1010月月1 1日至日至19531953年(初创)年(初创)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541954年至年至19661966年(奠基)年(奠基)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671967年至年至19761976年(被破坏)年(被破坏)第四阶段:第四阶段:19771977年至年至19911991年(拨乱反正)年(拨乱反正)第五阶段:第五阶段:19921992年迄今(蓬勃发展)年迄今(蓬勃发展)第四节治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哲学一、哲学 二、法

9、学二、法学 三、公安学三、公安学 四、行政学四、行政学 五、社会学五、社会学 六、管理学六、管理学第二章治安的功能与任务 第一节 治安的功能概述一、治安功能的含义 根据狭义的治安的涵义,治安作为治安管理活动在实现它的功能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整体系统,对外界施加影响,这种对外界所起的作用,就是治安的功能。第一节 治安的功能概述二、治安功能的实质(一)治安的功能是治安管理作为国家和人民意志这一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二)治安的功能是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体现;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管理活动,使国家有目的地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约束和制裁;(三)治安的功能是社会关系自身力

10、量的体现 .第二节治安的规范功能一、指引功能1 1、确定性的指引,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法、确定性的指引,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法律义务,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律义务,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2 2、不确定指引,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形式赋予社会、不确定指引,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形式赋予社会成员权力,给社会成员以选择行为的权利。成员权力,给社会成员以选择行为的权利。二、评价功能1 1、具有突出的客观性,使社会成员明确违法行为、具有突出的客观性,使社会成员明确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应承担的责任;2 2、具有普遍的有效性,普遍的规范社会成员的行、具有普遍的有效性,普遍的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为。第二节治安的

11、规范功能三、预测功能三、预测功能 让社会成员预选指导行为的法律后果,以避免盲让社会成员预选指导行为的法律后果,以避免盲目行为目行为 四、教育功能四、教育功能 1 1、用明确的规范形式,形成社会成员对自己正当行、用明确的规范形式,形成社会成员对自己正当行为的习惯性选择;为的习惯性选择;2 2、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实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施加、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实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施加影响。影响。五、强制功能五、强制功能 1 1、强制处罚违法行为,加强治安的权威性;、强制处罚违法行为,加强治安的权威性;2 2、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治安机关的严肃性。、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治安机关的严肃性。第三节治安的

12、社会功能一、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秩序1 1、维护社会治安基本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基本秩序;2 2、保障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公共安、保障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公共安全;全;3 3、保障和维护生产和交换秩序。、保障和维护生产和交换秩序。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1 1、控制和防范违法犯罪;、控制和防范违法犯罪;2 2、及时查处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及时查处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3 3、依法行政、执法为民。、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第三节治安的社会功能三、维护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三、维护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 1 1、全方位的限制违法犯罪温床的滋生;、全方位的限制违法犯罪温床的滋生;2 2、特定的监督管

13、理;、特定的监督管理;3 3、发现和打击违法、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犯罪。四、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四、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展 1 1、防控和治理治安灾害事故;、防控和治理治安灾害事故;2 2、加强各领域的日常治安业务管理;、加强各领域的日常治安业务管理;3 3、加快治安设施和制度的建设。、加快治安设施和制度的建设。五、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五、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1 1、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2 2、清除社会丑恶现象。、清除社会丑恶现象。第四节治安功能的局限性 对治安功能的认识,必须在治安实践中才能反映出来,对治安

14、功能的认识,必须在治安实践中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对治安功能的认识必须结合治安管理来把握。因此对治安功能的认识必须结合治安管理来把握。一、治安管理是预防违法犯罪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治安管理是预防违法犯罪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众多预防违法犯罪方式的一种是众多预防违法犯罪方式的一种 二、治安管理的功能范围不是无限的二、治安管理的功能范围不是无限的 三、治安管理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开性和三、治安管理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开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适应性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 四、治安功能的发挥与治安人员的素质、精神条件和四、治安功能的发挥与治安人员的素质、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有密

15、切关系物质条件有密切关系第五节治安管理的任务一、预防、发现和控制犯罪(一)强化治安管理,严密社会面的控制;(一)强化治安管理,严密社会面的控制;(二)加大对重点人群的预防力度;(三)(二)加大对重点人群的预防力度;(三)加强对社会上监改对象的监督;(四)加强加强对社会上监改对象的监督;(四)加强对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指导。对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指导。二、预防和查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一)广泛选传法制,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一)广泛选传法制,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开展专项治理,禁止社法的自觉性;(二)开展专项治理,禁止社会丑恶现象;(三)发挥治安管理的职能,会丑恶现象;(三)发挥治安管理的职

16、能,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严格执法及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严格执法及时处罚。时处罚。第五节治安管理的任务三、预防查处治安灾害事故(一)做好预防治安灾害事故的宣传教育;(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三)严格管理监督强化安全检查;(四)查处治安灾害事故。第三章治安管理主体 第一节治安管理主体的含义构成和特征第一节治安管理主体的含义构成和特征 一、治安管理主体的含义一、治安管理主体的含义 治安管理主体就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治安管理活治安管理主体就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治安管理活动的发起者、承担者。动的发起者、承担者。(一)治安管理主体是实践主体(一)治安管理主体是实践主体(二)治安管理主体是

17、执法主体(二)治安管理主体是执法主体 1 1、治安管理活动的内容是国家治安管理职能的体现;、治安管理活动的内容是国家治安管理职能的体现;2 2、治安管理活动是按照法律要求实施的执法活动。、治安管理活动是按照法律要求实施的执法活动。第一节治安管理主体的含义构成和特征二、治安管理主体的构成(一)个人主体(一)个人主体 在社会提供物质条件和精在社会提供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基础上,相对独立的进行治安管理神条件的基础上,相对独立的进行治安管理活动的自然人(人民警察)活动的自然人(人民警察)(二)组织主体(二)组织主体 国家依法设立的治安管理国家依法设立的治安管理机构机构(三)社会主体(三)社会主体 从事

18、社会治安管理的群体从事社会治安管理的群体 三、治安管理主体的特性三、治安管理主体的特性(一)法制性(一)法制性 (二)目的性(二)目的性 (三)(三)适应性适应性 (四)能动性(四)能动性第二节治安管理组织一、治安管理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治安管理组织是国家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充分发挥治安管理的职能作用,通过法律法规加以确定和建立的治安管理体系,其特征如下:1、组织目的明确;2、人事调配恰当;3、责权分配合理;4、财务数量适中;5、价值观念整合。第二节治安管理组织二、治安管理组织的机构设置(一)设置的原则(一)设置的原则 1 1、目标原则、目标原则 ;2 2、精简、精简原则;原则;3 3、科

19、学原则。、科学原则。(二)设置的层次二)设置的层次 1 1、中央治安管理机构;、中央治安管理机构;2 2、省市自治区治安管理机构;、省市自治区治安管理机构;3 3、县级治安、县级治安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三、治安管理组织的职责和权限(一)中央治安管理机构;(二)省市自治(一)中央治安管理机构;(二)省市自治区治安管理机构;(三)、县级治安管理机区治安管理机构;(三)、县级治安管理机构。构。第三节治安管理人员治安管理人员即治安管理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治安管理人员即治安管理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一般为承担治安管理任务的人民警察。一般为承担治安管理任务的人民警察。一、治安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一、治安管理人员

20、应具备的知识(一)纵向知识(一)纵向知识1 1、治安管理业务知识;、治安管理业务知识;2 2、与治安管理业务、与治安管理业务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二)横向知识(二)横向知识1 1、政治理论;、政治理论;2 2、法学知识;、法学知识;3 3、自然科学知、自然科学知识;识;4 4、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知识;学知识;第三节治安管理人员二、治安管理人员的智力(一)观察能力;(二)记忆能力(三)理解能力;(四)应变能力三、治安管理人员的素质1、良好的政治素质;2、健康的身体素质;3、坚韧的性格因素;4、顽强的意志因素。第四章治安管理

21、客体 第一节治安管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 一、含义和特征一、含义和特征 治安管理的客体就是治安管理的对象,治安管理的客体就是治安管理的对象,即在治安管理过程中主体所指向的对象。即在治安管理过程中主体所指向的对象。其特征如下:其特征如下:1 1、客体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客体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2 2、客体是主体管理活动涉及到的事物。、客体是主体管理活动涉及到的事物。第一节治安管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二、治安管理客体的构成(五要素)1、人;2、物;3、时;4、空;5、事。第二节社会治安问题一、社会治安问题含义和分类(一)含义 社会治安问题是指包括刑法和社会治安问题是指包括刑法和治安行政法

22、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所治安行政法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所造成的社会治安格局紊乱,影响、阻碍和破造成的社会治安格局紊乱,影响、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成员工作和生活的非坏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成员工作和生活的非正常状态。正常状态。(二)分类1 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分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分为:扰乱公共秩序的社会治安问题;妨害公共安扰乱公共秩序的社会治安问题;妨害公共安全的社会治安问题;全的社会治安问题;侵犯人身权利的社会治安问题;侵犯公私财侵犯人身权利的社会治安问题;侵犯公私财产权利的社会治安问题。产权利的社会治安问题。第二节社会治安问题2、按照社会治安问题的表现形式分为:治安案件

23、、治安事件、治安灾害事故 3、按照危害程度分为:犯罪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第二节社会治安问题二、社会治安问题的特点和成因(一)特点:1、长期性;2、复杂性;3、社会性。(二)成因: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文化因素;4、社会因素。第二节社会治安问题三、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条件(一)主观因素:1、心理因素;2、生理因素。(二)客观条件:1、直接条件因素;2、间接条件因素;3、其他相关因素。第五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主客体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主客体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主客体之间的同一性一、主客体之间的同一性(一)同一性的含义(一)同一性的含义 主客体之间内

24、在的、有机的、不可主客体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分割的联系。(二)主客体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二)主客体同一性的表现形式 1 1、主客体相互依存;、主客体相互依存;2 2、主客体相互制约;、主客体相互制约;3 3、主客体相互转化。、主客体相互转化。二、主客体之间的斗争性二、主客体之间的斗争性(一)斗争性的含义(一)斗争性的含义 主客体之间相互排斥、相互限制和主客体之间相互排斥、相互限制和反对的性质。反对的性质。(二)斗争性的表现形式(二)斗争性的表现形式 1 1、对抗性矛盾的斗争;、对抗性矛盾的斗争;2 2、非对抗性的矛盾的斗争。、非对抗性的矛盾的斗争。第一节主客体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5、三、主客体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三、主客体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一)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一)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1 1、主体的职能和任务决定了它和客体的同一,;、主体的职能和任务决定了它和客体的同一,;2 2、同一性总是受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总是受斗争性的制约。(二)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二)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1 1、双方共同存在于治安管理过程中;、双方共同存在于治安管理过程中;2 2、斗争性总是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性总是受到同一性的制约。第二节主客体矛盾关系的作用 一、同一性的作用一、同一性的作用(一)同一性使主客体联为一体,创造稳定的社会环(一)同一性使主客体联为一体,创造稳定的社会环

26、境。境。(二)同一性使主客体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发展。(二)同一性使主客体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发展。二、斗争性的作用二、斗争性的作用(一)斗争性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根本手段;(一)斗争性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根本手段;(二)斗争性也是解决非对抗性矛盾的重要策略。(二)斗争性也是解决非对抗性矛盾的重要策略。三、治安管理在主客体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三、治安管理在主客体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中不断发展。中不断发展。第三节主客体矛盾关系的意义 一、坚持矛盾分析方法认识社会治安问题一、坚持矛盾分析方法认识社会治安问题 1 1、善于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善于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同一;

27、2 2、善于运用相互转化的观点看问题。、善于运用相互转化的观点看问题。二、既要看到全面,又要把握重点二、既要看到全面,又要把握重点 1 1、用全面性的观点看待问题、用全面性的观点看待问题 2 2、必须注意突出重点、必须注意突出重点 三、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三、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 1、坚定不移的坚持原则性、坚定不移的坚持原则性 2 2、在策略方法上注意灵活性、在策略方法上注意灵活性第六章治安法律行为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治安法律行为的法律依据治安法律行为的法律依据 一、法律依据的含义一、法律依据的含义 治安管理主体在对治安管理客体实施治安管理主体在对治安管理客体实施管理、控制以及救护

28、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法律制度、法律原则和法律规管理、控制以及救护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法律制度、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定。定。二、法律依据的渊源二、法律依据的渊源 1 1、宪法、宪法 2 2、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3 3、治安行政管理法规和规章、治安行政管理法规和规章 4 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5 5、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 三、效力冲突及其解决三、效力冲突及其解决 1 1、层级冲突;、层级冲突;2 2、时际冲突;、时际冲突;3 3、特别冲突;、特别冲突;4 4、区际冲突。、区际冲突。第二节治安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件 一、含义和特点一、含义和特点(一)含义(一)含义 治安管理

29、法律关系指治安管理法律规范,在调整公安机关及其治安管理法律关系指治安管理法律规范,在调整公安机关及其警务人员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警务人员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二)特点(二)特点 1 1、治安管理法律关系是依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治安管理法律关系是依法形成的社会关系;2 2、治安管理法律关系是依以公安机关为当然一方的法律关系;、治安管理法律关系是依以公安机关为当然一方的法律关系;3 3、治安管理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治安管理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 4、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是由法律规范所明确规定的;、当事人的

30、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是由法律规范所明确规定的;5 5、治安法律关系引发的争议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解决。、治安法律关系引发的争议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第二节治安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件二、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二、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一)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 在具体的治安在具体的治安管理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管理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二)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客体(二)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客体 在具体的治安在具体的治安管理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所共同影响和管理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所共同影响和产生作应的对象。产生作应的对象

31、。1 1、物;、物;2 2、行为;、行为;3 3、精神产、精神产品。品。(三)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内容 治安管理法治安管理法律关系主体及其相对方在该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律关系主体及其相对方在该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具体内容。的义务的具体内容。第三节治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一)产生 治安管理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实际构成。1、一定法律事件的发生;2、一定法律行为的发生。(二)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变更 治安管理法律关系产生以后到消灭之前,其主体或者内容发生变动和变化。1、主体的变更;2、内容的变更第三节治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三)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消灭

32、 治安管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或者管理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终止。1、权利和义务已经充分行使或者履行完毕;2、特殊的事件出现,使权利和义务无法行使和履行。第三节治安法律关系的变更和消灭(二)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变更 治安治安管理法律关系产生以后到消灭之前,其主体管理法律关系产生以后到消灭之前,其主体或者内容发生变动和变化。或者内容发生变动和变化。1 1、主体的变更;、主体的变更;2 2、内容的、内容的变更。变更。四、认识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的意义1 1、为管理主体准确适用法律提供保证;、为管理主体准确适用法律提供保证;2 2、为管理主体认识分析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为管理主体认识分析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33、;3 3、促进管理主体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促进管理主体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第四节治安法律行为的监督机制 一、含义和特征 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公民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对治安管理主体行公民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对治安管理主体行使职权以及与行使职权相关的治安法律行为使职权以及与行使职权相关的治安法律行为实施检查和监督。(治安行政执法监督)特实施检查和监督。(治安行政执法监督)特征如下:征如下:1 1、监督主体广泛多样;、监督主体广泛多样;2 2、监督对象集中明、监督对象集中明确;确;3 3、监督作用双全;、监督作用双全;4 4、监督范围有限。、监督范围有限

34、。二、治安行政执法监督的原则1 1、依法监督原则;、依法监督原则;2 2、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公开原则;3 3、效率与效益相统一原则。、效率与效益相统一原则。第四节治安法律行为的监督机制三、治安行政执法监督的手段(一)政治监督(二)国家监督 1、权力机关监督;2、司法机关监督;3、行政机关监督(三)社会监督(四)警务公开第四节治安法律行为的监督机制四、治安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一)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1、治安行政机关的重大决定;2、治安行政执法中的重大违法事件;3、有关治安行政执法中的控告、检举;4、其他有必要监督的事项。第四节治安法律行为的监督机制(二)司法机关的监督内容1、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违

35、法行为;2、侵犯公民人身权的事实行为3、治安行政执法机关工作制度的漏洞;4、治安人员的职务犯罪。(三)行政机关的监督内容1、专门监督及其内容;2、一般监督及其内容第五节治安行政执法程序 一、依法确认治安行政法律关系一、依法确认治安行政法律关系 对治安行政法律关系的确认,实际上就是对治安对治安行政法律关系的确认,实际上就是对治安行政法律适用的确定和对法律事实的认定,它是治安行政法律适用的确定和对法律事实的认定,它是治安行政执法的基础。行政执法的基础。二、采取治安强制措施二、采取治安强制措施 运用警察强制手段,排除治安管理的障碍。运用警察强制手段,排除治安管理的障碍。三、适用治安行政处罚三、适用治

36、安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机关对公民和单位拒绝履行治安义务或治安管理机关对公民和单位拒绝履行治安义务或者从事治安行政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的事实予以认者从事治安行政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的事实予以认定,并决定给与治安行政法律制裁的过程。定,并决定给与治安行政法律制裁的过程。第七章治安管理行为的实施 第一节第一节 治安行为实施的概述治安行为实施的概述 一、实施方式的含义一、实施方式的含义 治安管理机关在实施治安管理行为过程中所采用的管治安管理机关在实施治安管理行为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形式及活动模式。理形式及活动模式。二、实施方式的特点二、实施方式的特点 1 1、适用性;、适用性;2 2、科学性;、科学性;3

37、 3、法定性、法定性 三、治安行为实施的法律后果三、治安行为实施的法律后果第二节治安管理行为实施的类型一、静态管理 管理主体和客体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下的管理方式二、动态管理 管理主体根据客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三、动静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及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四、我国治安管理的主要模式第三节治安管理行为的实施手段 一、治安管理权力的含义与特征一、治安管理权力的含义与特征 治安管理的权力是法律赋予治安管理机关和人员在履行治安管理的权力是法律赋予治安管理机关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所具有的支配力量,是国家在组织、管理社会治安中运职责时所具有的支配力量,是国家在组织、管理社会治

38、安中运用警察力量的意志表现。特征如下:用警察力量的意志表现。特征如下:1 1、治安管理权力由国家赋予并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治安管理权力由国家赋予并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权威性;具有权威性;2 2、治安管理权力体现为运用警察力量,组织社会秩序的、治安管理权力体现为运用警察力量,组织社会秩序的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3 3、治安管理权是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依法享有的、治安管理权是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依法享有的“权权利利”,是其履行职责的保证,具有专属性。,是其履行职责的保证,具有专属性。第三节治安管理的实施手段 二、治安管理手段的含义二、治安管理手段的含义 治安管理手段

39、是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为了维护社会治治安管理手段是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采取的措施,即实现治安管理目的的法律措施。安秩序依法采取的措施,即实现治安管理目的的法律措施。二、治安管理手段的法律特征二、治安管理手段的法律特征 1 1、法定性;、法定性;2 2、适当性;、适当性;3 3、强制性。、强制性。三、认识治安管理手段的意义三、认识治安管理手段的意义第四节治安行政权和手段一、行政命令权 限制、限制、禁止、禁止、取缔取缔二、行政决定权 确认、确认、认可、认可、许可、许可、赋予、赋予、剥夺、剥夺、委托委托第四节治安行政权和手段三、行政教育权 劝阻、制止、训诫、具结悔过、责令改劝

40、阻、制止、训诫、具结悔过、责令改正正 责令管教、责令看管和治疗责令管教、责令看管和治疗四、行政控制权 检查查验、调查、指挥、设卡盘查、检查查验、调查、指挥、设卡盘查、检验考核、检验考核、技术监控技术监控第五节治安强制权和手段一、人身强制权 强制传唤、留置、约束、强行带离现场、强行遣送、强制戒毒、强制教育和治疗二、财物强制权 没收、追回追缴、暂扣第五节治安强制权和手段三、证件强制权 暂扣机动车驾驶证或行驶证、扣留居民身份证、收缴居民身份证四、经营权利强制权 限期整改、暂扣公安机关颁发的许可证五、强制执行权 强制拘留、强制检查、扣缴扣押、退还退赔第六节治安处罚权和手段一、一般治安行政处罚 :警告、

41、罚款、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警告、罚款、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证二、特殊治安行政处罚 停业整顿、吊销证照、吊扣证照、停业整顿、吊销证照、吊扣证照、限期(驱逐)出限期(驱逐)出境境三、执行罚 通过附加制裁,剥夺当事通过附加制裁,剥夺当事人的一定权益,使未执行的已经生效的治安行政处罚人的一定权益,使未执行的已经生效的治安行政处罚得以执行而采取的手段。得以执行而采取的手段。第七节治安紧急处置权及其手段一、紧急征调使用权二、紧急排险权三、紧急管制权第八节治安行为的实施过程概述治安管理的实施过程就是治安管理需要经过治安管理的实施过程就是治安管理需要经过的环节和步骤的环节和步骤一、获取信息一

42、、获取信息 信息类型如下:信息类型如下:1 1、敌情和治安防范信息;、敌情和治安防范信息;2 2、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和教育状况;教育状况;3 3、违法犯罪动态、违法犯罪动态二、科学预测二、科学预测 1 1、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类和、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类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2 2、对信息进行研究发现相关、对信息进行研究发现相关规律和问题;规律和问题;3 3、得出科学、准确、客观的、得出科学、准确、客观的结论。结论。第八节治安行为的实施过程概述三、制定计划 1 1、超前性;、超前性;2 2、导向性;、导向性;3 3、评价、评价性;性;4 4、协调性;、协调性;5 5、经济性;、经济性;6 6、创

43、新、创新性。性。四、组织协调 1 1、警力的配备与协调;、警力的配备与协调;2 2、警务、警务保障。保障。五、监督控制六、经验总结第九节治安计划一、治安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一)含义(一)含义 治安机关为了实现治安目标预先拟定的治安机关为了实现治安目标预先拟定的部署和安排,是指导治安管理部门及其工作部署和安排,是指导治安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活动的方案。人员进行活动的方案。(二)内容(二)内容 1 1、制定计划的依据;、制定计划的依据;2 2、计划的目的、原则、任务;、计划的目的、原则、任务;3 3、工作目标、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工作目标、实施的步骤和方法;4 4、组织领导、时间要求和注意事项

44、、组织领导、时间要求和注意事项第九节治安计划二、治安计划的分类(一)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一)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二)全国性计划和地区性计划(二)全国性计划和地区性计划(三)综合性计划和专门性计划(三)综合性计划和专门性计划 (四)指导性计划和指令性计划(四)指导性计划和指令性计划三、治安计划的原则(一)优先次序明确(一)优先次序明确 (二)先进性和可(二)先进性和可行性行性 (三)一致性与灵活性(三)一致性与灵活性 (四)执行性和操(四)执行性和操作性作性第十节治安行为的监督控制一、监督控制的类型(一)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二)国家监督、政治监督和社会监督(三)履行职责的监督

45、和遵纪守法的监督第十节治安行为的监督控制二、监督控制的程序 1 1、确立标准;、确立标准;2 2、掌握动态;、掌握动态;3 3、衡量评价;、衡量评价;4 4、纠正偏差、纠正偏差 5 5、总结提高、总结提高三、监督控制的方法 1 1、思想控制;、思想控制;2 2、规范控制;、规范控制;3 3、组织控制、组织控制第八章治安行政结果与评估 第一节概述一、治安行政结果的含义一、治安行政结果的含义 治安主体在一定目标指引下,经过计划、组织、治安主体在一定目标指引下,经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作用于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作用于客体所形成的实际后果。其含义的要

46、点包括:客体所形成的实际后果。其含义的要点包括:1 1、治安行政结果是治安主体将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客、治安行政结果是治安主体将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客体的产物,主体、客体和手段是形成结果不可少的前体的产物,主体、客体和手段是形成结果不可少的前提;提;2 2、治安行政结果是治安主体有目标的行为的产物;、治安行政结果是治安主体有目标的行为的产物;3 3、治安行政结果既包括治安行政效益也包括治安行、治安行政结果既包括治安行政效益也包括治安行政产生的负效政产生的负效 第一节概述二、治安行政结果的分类(一)按主体的层次分类1、高层次治安行政结果:全国性治安行政结果;2、中层次治安行政结果:省、县级治安组织在本辖

47、区实施的治安行政结果;3、基层治安行政结果:公安派出所等基层治安组织在本辖区实施的治安行政的结果。第一节概述(二)按结果的性质分类(二)按结果的性质分类 1 1、物质价值方面的结果;、物质价值方面的结果;2 2、精神价值方面的、精神价值方面的结果;结果;3 3、人的价值方面的结果。、人的价值方面的结果。三、研究治安行政结果的意义三、研究治安行政结果的意义(一)治安行政结果可以帮助人们评价社会治安状况;(一)治安行政结果可以帮助人们评价社会治安状况;(二)治安行政结果可以对治安管理实践起反馈作用;(二)治安行政结果可以对治安管理实践起反馈作用;(三)治安行政结果可以为治安行政考核奖惩提供依(三)

48、治安行政结果可以为治安行政考核奖惩提供依据。据。四、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估四、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估第二节治安行政结果的考评一、治安行政结果考评的原则一、治安行政结果考评的原则(一)真理评价原则(一)真理评价原则 通过考评可以检验、修正、发展主体的通过考评可以检验、修正、发展主体的主观认识并加以反馈抑制到主体的实践活动;主观认识并加以反馈抑制到主体的实践活动;1 1、用结果检验主体对社会治安问题的认识正、用结果检验主体对社会治安问题的认识正确与否;确与否;2 2、用结果修正主体的认识上的偏差;、用结果修正主体的认识上的偏差;3 3、用结果指导主体的实践活动和今后方向。、用结果指导主体的实践活动和今后方

49、向。第二节治安行政结果的考评(二)道德评价原则(二)道德评价原则 在直接现实性上评价主体的活动和结果在直接现实性上评价主体的活动和结果是否符合社会伦理关系的需要,是否能推动是否符合社会伦理关系的需要,是否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1 1、评价治安主体的职业道德;、评价治安主体的职业道德;2 2、评价治安、评价治安管理环节所体现的宗旨;管理环节所体现的宗旨;3 3、评价治安主体治安管理实践活动的动机。、评价治安主体治安管理实践活动的动机。(三)审美评价原则(三)审美评价原则 通过考评评价治安行政结果能否满足广通过考评评价治安行政结果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环境的需要。(心灵美大人民

50、群众的安全环境的需要。(心灵美 环境美环境美 生活美)生活美)第二节治安行政结果的考评二、治安行政结果考评的内容二、治安行政结果考评的内容(一)目标项目达成度:(一)目标项目达成度:1 1、正确计算结果效益;、正确计算结果效益;2 2、评价用相对数表、评价用相对数表示的项目值时要与绝对数相结合;示的项目值时要与绝对数相结合;3 3、评价定、评价定性目标值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性目标值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二)目标完成进度的均衡性(二)目标完成进度的均衡性(三)实施目标对策的有效性:(三)实施目标对策的有效性:1 1、对策的实施是否符合成本原则;、对策的实施是否符合成本原则;2 2业务管业务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