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小黄营小学 王岩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列入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认识。一、优化数学策略,强化估算意识。要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老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可行性,生活中有许多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进行精确计算。如:在购物前必须要顾及一下带钱的多少或考虑带的钱够不够。如:妈妈想买1袋米(每袋90元),40元的牛肉7.5元的蔬菜和20元的鱼。妈妈带了150元钱,能买回这些东西吗?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估算很快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到在买东西之前先进行估算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
3、标定位在做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二、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对小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是物体的长度、数量、面积、体积、质量等的估测,通过学生的估测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数量的大小,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有所感爱。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实际上估算作为
4、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50克花生有几粒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就是解决问题的捷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
5、深认识。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相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如:解决“在开家长会时,每张长凳最多坐5人,33位家长至少需要准备几张长凳”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借助学具,用小棒代表长凳,用图片代表家长,在操作中得出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通过计算335,
6、判断至少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则用乘法,5735,3533,而5630,3033,因此至少要准备7张长凳,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相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掌握估算的方法,让估算和笔算相结合在计算教学中如果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遇到与计算 关的数学问题时,能自觉
7、采用恰当的估算方式预先进行估算,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能有初步了解,首先教会学生加、减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在加减法的估算中,一般都是取近似数尽量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时,先把第一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再和乘数相乘,如:6924看作7004。乘数是两位数的时,先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再用这两个近似数相乘,如:42039看作40040。在除法中,除数是一位数时,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够除,就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把前两位后面的尾数省略,然后用求得的近似数除以除数,
8、如:59103看作60003,24208看作24008,除数是两位数时,先分别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然后求这两个近似数的商,如:601228看作600030,278073看作280070。接着在计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采用恰当的估算方式预先进行估算,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如,教学笔算4832时可以先让学生按4030估计得数一定比1200大,按5040估计得数肯定比2000小,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估算方法,从而形成估算技能。 五、结合教学,渗透估算方法。估算虽然是一种大概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能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
9、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作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的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算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四舍五入法。这是估算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即用四舍五入取数的近似值,再计算结果。在使用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或需要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一般以与实际值接近并且使计算简便为佳。、找规律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四则运算的规律。如两个加数的和不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减法中的差不大于被减数,某数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则商小于被除数。加法运算中的和不小于任一加数,
10、减法运算中差不大于被减数。乘法运算中如一个因数小于1,则积小于另一个因数等。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实际中常用的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如:1克,1千克,50克大约有多重?1米有多远?1平方米大约多大?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数据,如:一个大拇指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1个鸡蛋大约是50克等。不仅如此,在计算上,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如: 25与4相乘等于100,125与8相乘等于1000等等。学生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可利用这些知识,来提高估算的能力,运用这些规律估算,是提高估算能力的基础。、观察估算法。观察算式、数据、图形的特点,从整体或局部对结果进行分析或审查中得出结论。常用的有
11、观察首位,进行估算。如:235870,商的最高位是3,否则就错。观察末位进行估算。如36252888,只需算一下个位6+5+8=19,可以知道得数88是错的。、趋近中位法 :此法适合求一组形如振动的数的和。就是先观察所求的这组数都趋近哪个数,我们不妨把这个数视为趋近的中位数,再用这个趋近的中位数乘个数即可。如:估算报亭10月上旬(206、 201 、204、 205、 198、 196 、198、 195 、203)营业额。每天的营业额都趋近200元,用20010估算就容易了。、据零求整估算法。如一页课文有多少字,一个球场大约能站多少名学生等。例如:我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为给学生建立一
12、万的概念,就准备了很多的绿豆,想通过实物加深学生对万的认识。我教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先数出10袋100粒放在一个透明杯子里,正好可以装满,这就是一千。我问:“那用这个杯子满满地装上几次就是一万呢?”同学们异口同生的回答:“10次。”在这个实验中那些绿豆并不是准确的一万粒,也是一种估算,根据单量估算出相应数量,“据零求整”,不仅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同时在实验中渗透给学生一种量化估计的方法,便于他们以后进行较大数量的估计。6、转化法:就是将估算的问题利用某种性质或规律转化为另类问题进行同理类推的估算方法。如:已知甲商店11.5元可以买5袋牛奶,乙商店12.9元可以买5(袋)赠1(袋)。要估算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本课是小数除法的第一节课,可以引导学生先估算,再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教材上就介绍了把11.5元换算为115角,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整数除法的估算,就容易多了。 总之,估算是一种较为快捷的非严谨运算。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捕捉一切可利用的估算教学的课程资源,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