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学习数学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尽管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但数学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为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如果在数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利用它,就会导致数学与现实生活分离、与周围空间不相符。由此,会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本来就在我们身边的东西,学生会觉得是那么的遥远;另一种是本来熟知的事物,学生却觉得非常陌生。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觉得难度很大。例如:有一天,一位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描述他的学生如何如何
2、笨拙时说:“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一些,还剩4只,飞走几只?竟然答不上来。”因为这是数学教师提出来的数学问题,不是妈妈问的生活问题,即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数学与生活实际、周围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把两者分割开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寸步难行,即使是死记硬背的数学理论也将成为一摊污泥,毫无用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作为教师,我们应从课堂教学着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们对数学有亲切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一、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3、,就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1、就地取材学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反过来说,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蕴含着数学知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现成材料进行教学。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这是一道单纯运用公式的应用题,怎样把这种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实际问题呢?那时,我们学校正在建教学楼,校园内有一堆沙子,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圆锥形的沙堆,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要计算沙堆的体积,你需
4、要哪些数据?”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和小组讨论后,开始动手测量起来。有的测量底面周长和高,有的测量底面直径和高,有的测量底面半径和高。量完后,通过计算,结果发现第一种最准确。2、创设情境学数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对于人民币,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一点儿也不陌生。在学习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游戏,第一种:用面值1元、2元、5元、1
5、角等人民币去跟另一个同学按要求兑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无形中学生就把元、角、分三个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了;第二种:让学生充当售货员,请另一位学生用手上人民币去购买物品。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会看商品价钱,二是练习一些简单的计算。这些游戏内容都是学生常见而且喜欢做的,所以学习这样的内容学生感到轻松,记忆深刻,并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3、捕捉素材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6、。”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的切入点,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活化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学生在比较喜欢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开始拉开了学习统计的序幕,抓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并采用师生互相比赛的形式,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在熟知的知识背景下进入学习新知的学习氛围,并从熟悉的游戏的结果需要进行统计,进而揭示课题,给学生一种自然而然的学习。再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从生活中人们爱玩的“扑克牌24点游戏”这一生活情境去引出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4、借用现象
7、学数学。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例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先通过月亮由缺到圆,由圆到缺,再到圆的重复出现,周而复始的现象来启发学生获得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老师又问:“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老师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试计算:、13; 、14.222。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
8、定了基础。二、数学知识实践化。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上,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1、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康德说过:“手是外部的脑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把动手操作和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圆形纸片,先让他们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什么是圆,增强直观性;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想办法找到圆心。心理学家认为:“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们采取各种方法,相
9、互讨论,共同研究探索着寻找圆心。此时,课堂的气氛相当热烈,学生想出很多办法。显而易见,通过操作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再例如:在练习中,学生对“一半的一半”很难理解。我便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条绳子对折,从中间剪开,其中一段就是一半,这时学生就会知道用其中的一段对折后剪开,其中的一小段就是“一半的一半”。通过实际操作使之理解,难题就不难了。再例如:学习“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往往会出现教室是8厘米宽,铅笔是2米长等等不切合实际的答案。原因是学生的脑子里未建立长度的观念。如何让学生很快地建立起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长度观念呢?只有让学生亲自分别丈量一下实物。通过学生
10、的实际操作,感知了长度为1米、1分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而能准确地使用长度单位,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正确思维。2、巧设练习,创造运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学过新知识后,我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设计了如下两道题:、如果在校园内建一个圆形花坛,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画圆呢? 、如果在花园内安装喷头给花园喷水,你认为喷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最为合理呢?通过这两道题的训练,既巩固了画图的方法,强化了圆的有关知识,又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数学知识是
11、有用的知识,是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活知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老师家里有一台洗衣机(出示平面图),要计算洗衣机的体积,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数据呢?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进行计算。我还让每位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的一两件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家具的长度数据,试着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在这样的一些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真正品尝到学数学的无穷乐趣。总之,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说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善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数学课堂才能涌动生命的灵性,才能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更加坚定自己学好数学的信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