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及对策摘 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农村孩子分享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成果,他们从小小的屏幕上领略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与神秘莫测,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趣。计算机确实让孩子耳目一新,充满好奇和探索,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教学却在农村学校不甚景气。本文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让计算机教学在农村学校永放光彩。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问题;对策一、引言(一)选题缘起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如果现在我们的信息不发达,我们的生活也许就不会这么的好。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电脑随处可见,
2、大部分的运作都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听到学生为上网而耽误学习的事件。学生会电脑那时一件好事啊,可是为什么家长就如此的担心呢?其实学生上网都是为了打游戏。在我的见习期间,对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有了一些看法,有的农村中小学根本就没有电脑,即使有也是设备非常的简陋,中小学生对接受新的知识有一股热情,但是在学校根本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仅没有信息化的设备,连老师也不是很齐,这种现象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的,所以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信息也是我们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催化剂。我们都知
3、道信息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却被忽略了,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教育家在这方面的考虑也没有那么全面,可以说被忽视了。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重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技术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 2.实践意义 信息化的广泛使用,对在校的中小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不受重视,信息技术和师资力量不足,以致于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学生不会正确的利用网络信息。对学生和对教育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改变信息化教育的观念,重视他对学生的影响。(三) 文献综述 信息化技术虽然发展的历史不是很久,但是对它各方面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主要有祝智庭 的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
4、、陈琳的 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阮智勇 、王建平 的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王德禄 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维娜艾莉的知识的进化、霍华德加德纳的 多元智能 、周振军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杨永双的农村地区加快发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策略、黎朝建的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刘付强的影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若干因素及对策、周敦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桑赫尔兹,林斯塔夫,德怀尔的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相关著作、相关期刊和网上的资料作为本文的研究参考,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总结和得出结论。2.归纳法在研究
5、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归纳。 二、前言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加强农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1教育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必须实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数字图书馆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推动信息技术课程和教材建设,采用音像录放等设施,尽快把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广大农村
6、,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2那么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本文将对其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三、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信息技术的错误认识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够明确。有些学校领导人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农村教育基本上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惟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在国内应用于教育的时间不长,且其本身发展迅速,从部分家长和教师看,把信息技术课称为微机课,在认识上产生误区,以为只是教学生打打字,反正不是必修课,也不是考试
7、科目。”3还有少数学生家长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玩玩游戏,对学生学习这门课加以阻拦,因此,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很多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如下:1.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入地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就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教育就是信息技术教育。其实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范围更广泛的各种技术。”42.信息技术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等名词、概念在国内炒得沸沸扬扬,有关其作用、优点的文章漫天飞舞,教师和学生在这些观点、理论的引导下,
8、就产生了误解,片面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后就可以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一切问题。并且他们对信息技术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的,于是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失望也很大。3.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源于当前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时,大家主要强调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对一个学校信息技术开展情况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看其计算机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于是大家都片面的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了就是信息技术教育。 (二)资金短缺和经费不足农村小学计算机的设备,大至来自两种渠道,一是后援单位赠送,这些多是“老品牌”,耐不了多少风雨;二是靠学校向银行贷款自行购买,算是新玩意了。由于我国受教
9、育的人数太多,而国家经济实力不够强大,是典型的“穷国办大教育”。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总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平均起来增长不多。“资金的短缺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滞后。”5资金短缺,经费不足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原因,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济发达地区有能力给与支持,但农村地区大部份县、乡财政已拿出大部分的财力来办教育(主要是支付教师工资),投资发展教育信息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资源的匮乏目睹农村学校计算机房,多是缺乏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有的也张贴一些,可都没按制度去执行,制度在机房只成为“墙上的风景”。学生带食物上机,雨天穿着泥泞的鞋子进机房。机房不按时作息,机
10、子不按程序开关,排风系统不完善,卫生脏乱等,这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久缺的是,没有安装“UPS”电源系统。在农村,电压不稳定,供电不正常,上机时一旦突然停电,所有的机子没来得及关机,可以想象,主机硬盘怎受得了这几下折腾。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在中小学的应用也较迟,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很多教师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经过很多人的努力,相继开发了一大批教育资源。这些资源表面看上去较多,但真正能够满足教学实际需要的有用资源却相对不足。同时各个学校和各级机构在开发这些资源的时候相互之间也没有进行很好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11、了资源的重复开发,这就使得本来不足的资源更加缺乏。在软硬件建设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很多学校配置了很好的软硬件资源后,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不会使用或者由于升学压力等原因不愿使用的现象很普遍。“还有的学校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评估,一时投资配置了一些软硬件资源,但在检查和评估过后,就将其搁置一边,或者是由于资金不足不能继续建设,只好搁置。”6这几种情况的后果是一样的:资源的利用率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效益低下,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四)教师的信息素养薄弱农村中小学由于受重视程度、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教师数量不足,许多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多数教师是改
12、行任教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质量不高,培训机会少。不少教师只具备基本的电脑常识,而应用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等不能达标,基本的网络知识甚少。在很不现代的农村乡镇级中心校,虽然条件并不很好,但是教师的编制依然存在超、满的普遍现象。在编的教师大多是中青年系列,这群体几乎也算是普师、大专毕业,可计算机专业的聊聊无几,一些刚毕业的在这方面专业的想进进不了。学校领导再三要求配计算机专业的过来,可管人事的就以超、满为由拒绝分派,让本校“就地取材”。于是乎,学校只好让那些通过自学、培训略懂皮毛的教师来兼任。这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令人费解的是,有些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开设都是“校本课程”,没有统一教材,
13、授课教师想教啥就教啥,没有授课计划。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不论是哪个年级,哪位老师上课,一律都是“游戏教学”,好象计算机教学除了游戏外,别无选择。专机上教师“教”得起劲,分机上学生“学”得精彩。教师不能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学习,这也使得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变得很枯燥、乏味,影响了师生的积极性。“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缺乏.新技术、新手段的效益体现的关键是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效益之谈。”7而农村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还没有掌握电脑知识,更难以将现代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教书方法之中。教师领导的观念和行为非常重要,因为“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虽然一些农村的中小学已经完成了
14、建机房,购设备,布网线等硬件建设,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教师还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和使用,谈不上对信息技术的深刻认识,在具体的教学中难以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这列快车,他们觉得倒不如粉笔、黑板加一张嘴奏效。因此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领导并不积极的推行教育信息化,以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对策研究(一)认识的转变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
15、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
16、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8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师生转变错误的观念,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及相关临近概念的涵义和区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作用,以及怎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实践。1.宣传新的学习观。传统观念中学习仅限于继承性学习,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还要求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并且这两种学习更为重要。“要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如舆论导向或工作中的奖励、晋级、晋职等引导和促进师生自觉地学习
17、,使他们在时间上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空间上形成“不局限于学校学习,而是在整个社会中学习”的观念,在目标上形成“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观念,让所有人认为学习是一种需要,并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这种需要,宣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信息化的学习方式。”9做好学习信息课程的宣传工作,否则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闲课、玩耍课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个
18、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2.改变思想观念。人类进入了知识及经济时代,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教材、教法及评价方式的单一导致学生思维的单一,缺乏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是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以及对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性。”10通过集中的理论培训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师认识到农村教育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前,我们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知识的拥有量是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主要标志,但知识量的急剧膨
19、胀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知识。在信息社会,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博闻强记已经不很重要。相反,怎样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二)加强资源建设1通过各种正确渠道筹措资金,缓解计算机教学的压力,鼓励农村小学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自学、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为学校服务。农村小学大多有后援单位扶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后援单位的资助干好每一件事。当然,后援单位的帮助是在有限的,我们不能光等、靠、要,要想方设法挖掘我们的潜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如:学农基地的开发,校内外各店铺的招租等,这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给予优惠政策,下大力气支持、鼓励骨干教师参与
20、计算机的自学、培训,掌握先进的现代技术教育本领与计算机的维修技能,学为校所用,减轻学校负担,真正为学校办实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规范来促使可共享资源的高度共享。现阶段,还有很多的资源没有实现有效的共享,其中有很多是完全可以供大家共享使用的,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规范来有效的达到这种共享,从而减少重复开发,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最优秀的资源应用到更多的学校,提高教学的质量和资源开发的效益。“要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开发、重复建设,国内企业与学校要转变角色,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国的网络资源开发中去,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策略,从而推进教育资源的建设,满足教学日益增长的
21、需要。”11同时通过交流与合作,建立发达地区与暂时落后地区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落后地区通过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免费或有偿使用发达地区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在发达地区的帮助下,尽快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所必须的、由软硬件支撑的校园环境,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大力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而发达地区应该尽力帮助落后地区。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主要应由政府投入。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要把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纳入政府预算,乡镇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同时,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
22、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三)加强教师的培养众所周知,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多是大专毕业或是大专在读。据最新统计,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这说明了农村小学教师缺的不是文凭,而是另一种能力。什
23、么能力呢?这值得我们反思。在落实新课改的今天,有谁真正做得了万斤油?稍微留心你会发现,农村小学的一些新课程在课程表上是有所体现了,但真正有多少落到实处呢?那些综合性强,具有挑战性、操作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不是闲置着,就是无形中被传统的学科替代了。这不仅仅是计算机一门学科,还有艺术、综合实践、自然等。在大家的潜意识中,好象课改只是针对传统的语文和数学课程,其他都不是重要的,不属探究行列,是副科。于是,就可以不那么认真负责了。其实,小学课程并没有正副之分,每门课程对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分配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打破常规,不要老让优秀的教师上语文或数学,让一般的老师去扛“副”科,这有失偏颇
24、。我认为,真正难伺候的应该是这些“副”科了。按新课程的要求,要上好这些学科,没有一定的能力与特长是很难对付的,也很难令学生满意的。由种种迹象表明,在新一轮课改的大潮下,不仅要健全结构合理,配备齐全的农村小教师队伍,还要多引进或培养特长型与知识型相结合的,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型教师,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高低,是农村中小学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配合相应的学科,进行多媒体实验教学与常规教学进行比较,让很多教师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过时了,不转变教学观念和
25、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同时,制定了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渗透,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1.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在引进教师时,严格把关,对于待引进教师的专业水平、计算机水平、普通话水平等严格考核,这样使得新教师可以很快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教学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很好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通过健全的市场体系吸引城市优质信息资源的持续健康地进入,开启城市信息资源向农村持续输送的管道。 2.对在职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培训班,并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
26、教师参加培训。通过专业培训让教师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目前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在国内很熟欢迎,我们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当然还可以参加其它类型的培训。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师置身于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之中,不仅学会了信息技术,同时学会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培养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3.建立校园知识管理的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与创新。由知识管理理论知道,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
27、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也称为“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它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难以传播。”12例如教师所拥有的有关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是显性知识,而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亲和力等则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能够编码,容易沟通和共享,而隐性知识是隐含的、高度个性化的、不易被复制和模仿、不易被共享。如果能够应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建立校园知识管理的机制,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各种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教师之间可以经常进行教学心得交流,通过交流实现扬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
28、能。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定期交流,在相互平等的氛围下,师生之间可以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一方面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的需要和了解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明显对教学双方很有利。有校园网的学校可以在网上开辟专栏,如“课程答疑”、“教学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大家谈”等,师生可以在网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知识的共享,引起知识的创新。五、总结由此而知,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的困境不是不能克服的,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理念着想,相信我们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前景一定是灿烂辉煌的。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
29、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技术并不是教育改革的万灵药,但是它可以是促进改革的催化剂。对于寻求简单的革新方案的人来说,技术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对于寻求有力的工具支持互助学习环境的人来说,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的应用,是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不
30、断探索,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才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参考文献:【1】祝智庭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J 中国电化教育,2003,(9);【2】陈琳 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3,(1);【3】阮智勇 王建平 .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J . 电化教育研究,2001(1);【4】王德禄 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5】维娜艾莉美知识的进化1 广东:珠海出版社,1998,9;【6】霍华德加德纳 美 多元智能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7】周振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9)【8】杨永双农村地区加快发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04,(2)【9】黎朝建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困境与对策【10】刘付强影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若干因素及对策【11】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9【12】桑赫尔兹,林斯塔夫,德怀尔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18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