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一、一、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算法律制度的构成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由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与国家预算管理有关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一)预算法人大现行的预算法为1994年3月22日通过的,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地位: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二)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国务院于1995年11月2日制定并通过了预算法实施条例,并于1995年11月22日起施行。法律制度制定时间施行时间预算法1994.3.221995.1.1预算法实施条例1995.11.21995.11.22第一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算法律制度(一
2、)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也称为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二)国家预算的作用(考点)1.财力保证作用;-收2.调节制约作用;-支3.反映监督作用-管二、国家预算1.一级政府一级预算。2.我国的国家预算共分为五级,具体为:(1)中央预算;(2)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3)地市级(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4)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5)乡镇级(乡、民族乡、镇)预算。这五个级次的预算,除中央预算外,其他四个级次的预算又称为地方预算。
3、统一领导、各级管埋、权责结合(预算职权原则)(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1.按照政府级次可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1)中央预算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a.地方向中央上缴的b.中央对地方返还的或者补助的(2)地方预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a.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缴的收入b.上级政府对于下级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四)国家预算的构成2.按照收支管里范围分为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1)总预算a.地方各级总预算=本级预算+汇总的下一级b.下一级只有本级的总预算=本级预算c.没有下一级的总预算=本级预算(2)部门单位预算各部门预算=本部门所属的各部门单位预算组成国家预算管理流程预算决算执行报告
4、监督执行编制/审批国务院及地方各级财政部人大行政、权力(政府、党委)人大党委各级人大的职权:审查权、批准权、变更撤销权;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监督权、审批权、撤销权。特殊:设立预算的乡、民族乡、镇,由于不设立人大常委会,因而人大职权中还包括由人大常委会行使的监督权等1.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权利比较审查权批准权变更撤销权全国人大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央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决算不适当的决议地方人大本级总预算草案和总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本级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本级人大常委会及本级政府预算决算不适当的决议(一)各级人大及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立法和审批审查、批准、撤销;监
5、督、看执行报告人大人大常委监督权审批权撤销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决算方案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地方人大常委会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决算方案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2.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地方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地方人大常委会权利比利比较1.国国务院院财政部政部门的的职权编制执行提案报告国务院财政部 编制中央预算决算的草案和中央预算的调整法案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用动用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
6、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定期向本级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预算的执行情况(二)各(二)各级财政部政部门的的职权(编制、制、执行、提案、行、提案、报告)告)干活和反馈编制、组织、提出、报告(三)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1.各部门的职权(1)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2)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3)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2.各单位的职权(1)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2)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3)安排预算支出;(4)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根据预算法规定,国家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划分类别预算收入划分类别预算支出来源划分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益3.专
7、项收入4.其他收入内容划分1.经济建设支出2.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6.其他支出按照归属划分1.中央预算收入2.地方预算收入3.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主体划分1.中央预算支出2.地方预算支出四、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税、益、专中央、地方具体内容中央、地方四个环节: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一)预算的编制1.预算年度财政年度公历1月1日12月31日2.预算草案编制的依据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法律、法规A法律、法规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E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D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
8、预算收支范围C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E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B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C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D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B五、预算组织程序财政部国务院下达指示、各级政府、部门编制草案范围、计划、要求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预算收入1.本级预算收入2.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3.地方上解的收入1.本级预算收入2.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3.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4.下级上解的收入预算支出1.本级预算支出2.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1.本级预算支出2.上
9、解上级的支出3.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3.预算草案编制的内容收、支、结余1.审批权各级批各级中央预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2.预算备案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大批准后,必须依法自上而下地向相应的国家机关备案。3.预算批复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民大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当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二)预算的审批人大高要报低的和本级的,向上级政府和本级常委备案本级财政部-部门单位(三)预算的执行1.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2.各级政府预算预备费的动用方案,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提出,报本级政府决定。3.
10、各级政府财政支出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4.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依法组织预算的收入,严格管理预算的支出5.县级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具备条件的乡名族乡、镇也应当设立国库预算调整是指经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人大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的变更。1审批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全国人大常委审查和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调整方案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乡、民族乡、镇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本级人民代表
11、大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四)预算的调整2备案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经批准后,由本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备案3不属于预算调整的范围(1)在预算执行中,因上级政府返还或给予补助而引起的预算收支变化,不属于预算调整。(2)接受返还或者补助款项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3)接受返还或者补助款项的乡、民族乡、镇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有关情况。(四)预算的调整返还和补助不算,要报常委备案(一)决算草案的编制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二)决算草案的审批1.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
12、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3.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六、决算六、决算年度执行结果财政部门汇总并编制,报政府(国务院)审定,上报人大常委审批(三)决算的批复1.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决算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准之日起20日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2.各部门应当自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决算之日起15日内向所属的各单位批复决算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决算批准之日起30日内,将本级政府决算及下一级政府上报备案的
13、决算汇总,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六、决算六、决算4个监督主体: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财政、审计部门(一)权利机关的监督(1)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2)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3)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二)各级政府的监督政府各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下级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七、七、预决算的决算的监督督人大常委监下级,报上级4个监督主体: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财政、审计部门(三)财政部门的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
14、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四)审计部门的监督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七、七、预决算的决算的监督督监督本级部门,报上部门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一)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是规范我国政府采购活动的根本性法律,也是制定其他政府采购法规制度的基本依据。(二)政府采购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特别是财政部制定,包括: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中央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三)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15、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第二节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1.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不包括个人、私有企业和公司。国有企业不属于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2.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财政性资金和需要偿还的公共借款纳税人税收+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收费二、政府采购的概念与原则企业和个人(非)货物、工程和服务。4.政府集
16、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1)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2)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确定并公布。(二)政府采购的原则1.公开透明2.公平竞争3.公正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3.政府采购的对象目录以外,标准以下,分散采购三公一诚集中采购(一)政府采购的功能1.节约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强化宏观调控3.活跃市场经济4.推进反腐倡廉5.保护民族产业三、政府采购的功能和执行模式(二)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我国采取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1.集中采购(政府集中采
17、购+部门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指由政府设立的职能机构统一为其他政府机构提供采购服务的一种采购组织实施形式。集中采购必须委托采购机构代理采购。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的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集中采购的需要设立集中采购机构。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优缺点优点:取得规模效益,减低采购成本,保证采购质量,贯彻落实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便于实施统一的管理和监督。缺点:集中采购周期长、程序复杂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无法满足紧急情况的采购需要。三、政府采购的功能和执行模式市以上政府(二)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我国采取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2.分散采购由各预算单位自行
18、采购的模式。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在委托范围内代理采购。优点:有利于满足采购及时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手续简单。缺点:失去了规模效益,加大了采购成本,也不便于实施统一的管理和监督。三、政府采购的功能和执行模式可自购也可委托(一)采购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二)供应商向采购人提供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条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四、政府采购当事人非企业和个人(国企)法人、组织、个人(三)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代理机构是指具备一定条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而依法拥有政府
19、采购代理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采购代理机构集中采购分散采购 一般采购代理机构集中采购机构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的人民政府四、政府采购当事人公开招公开招标(主要方式)(主要方式)邀邀请招招标邀邀请3家以上供家以上供应商商(1)公开招标指采购人或者代理采购机构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方式(信息公开)(1)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2)货物服务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2)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的比例过大的。(3)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
20、招标采购。(4)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五、政府采购方式竞争性争性谈判判与不少于与不少于3家供家供应商商谈判判(商量)(商量)3家家单一来源一来源唯一唯一(1)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1)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2)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2)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灾难)(3)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3)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
21、额10%的。(4)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五、政府采购方式5.询价采购(通用,家家一样)向3家以上供应商发出询价单,对一次性报出的价格进行比较,最后按照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的方式。适用范围:货物规格、标准单一,现货货源充足而且价格变动幅度比较小的采购项目。五、政府采购方式(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监管部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二)集中采购机构的内部监督1.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经办采购的人员与负责采购合同审核、验收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2.提高采购人员
22、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六、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三)采购人的内部监督1.采购标准和采购结构应公开2.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应符合法定要求(四)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机关、检察机关等(五)政府采购活动的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六、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一)概念: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指以财政国库存款账户为核心的各类财政性资金账户的集合,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支付、存储及资金清算活动均在该账户体系进行。第三第三节国国库集中收付制
23、度集中收付制度(二)国(二)国库单一一账户体系的构成体系的构成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特设专户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收支支央行商业银行财政直接支付政直接支付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国库支付中心代理银行用款单位收款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授政授权支付支付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国库支付中心代理银行收款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账户开开户银行行适用范适用范围国库单一账户中国人民银行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活动,并与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支付。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商业银行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在国库会计中使用。预算单位零余额账商业银行
24、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每日发生的支付于当日营业终了前由代理在财政批准的用款额度内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在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中使用该账户可以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可以向本单位按账户管理规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以及财政部门批准的特殊款项,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第三第三节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集中收付制度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账户开开户银行行适用范适用范围预算外资金账户商业银行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并对预算外资金的日常收支进行清算。特设专户商业银行用于记录核算预算单位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
25、库单一账户清算。第三第三节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集中收付制度划分类别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划分类别财政支出支付方式直接缴库由预算单位或缴款人按规定,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者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适用范围:工资支出、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等。集中汇缴由征收机关按有关法律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适用范围: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等。三、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第五
26、章第五章 会会计职业道德道德第一节会计职业道德概述第二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第四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组织与实施第五节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一、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一)职业道德的概念(二)职业道德的特征1.职业性(行业性)2.实践性3.继承性4.多样性(三)职业道德的作用1.促进职业活动的有序进行2.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节:会计职业道德的概述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2.较多关注公众利
27、益(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1.指导功能2.评价功能3.教化功能(四)会计职业道德作用作用1.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2.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3.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4.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内在要求第一节:会计职业道德的概述指导、评价、教化(一)联系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职责,两者联系密切。1.两者作用上相互补充、协调2.两者内容上相互借鉴、吸收会计法律制度中含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也包含会计法律制度的某些条款。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四、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考点)(二)区别(考点)
28、1.性质不同(,他律性,自律性)2.作用范围不同3.表现形式不同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二)区别1.性质不同会计法律制度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2.作用范围不同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会计职业道德则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四、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考点)(二)区别3.表现形式不同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颁布和修改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条例。会计职
29、业道德出自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日积月累,约定俗成。其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较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四、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考点)(二)区别 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会计法律制度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既有国家法律的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5.评价标准不同会计法律是以会计人员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为标准来判定其行为是否违法;会计职业道德则以善恶为标准来判定人们的行为是否违背道德规范四、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考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8个方面:(考点)爱岗敬业-(基础)本职、热爱、职守诚实守信-秘密、作
30、假;信誉、实事廉洁自律-公私、守法、廉洁客观公正-不偏、独立坚持准则-依法办事提高技能-业务提高参与管理-单位流程结合强化服务-形象,服务第二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敬业:人们对其所从事的会计职业或行业的正确认识和恭敬态度,并用这种严肃恭敬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将身心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爱岗”是“敬业”的基石,“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职业荣誉感。2.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3.
31、安心工作,任劳任怨。4.严肃认真,一丝不苟。5.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一、爱岗敬敬业基基础(一)含义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古往今来的交往中产生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二)基本要求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二、诚实守信(一)含义廉洁就是不贪污钱财,不收受贿赂,保持清白。自律是指自律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是
32、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二)基本要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3.遵纪守法,一身正气。三、廉洁自律(一)含义客观是指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二)基本要求1.依法办事。2.实事求是,不偏不倚。3.如实反映。四、客观公正五、坚持准则核心(一)含义1.坚持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所左右。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判断题)基本要求1.
33、熟悉准则2.遵循准则3.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五、坚持准则核心(一)含义会计工作的专业性极强,提高技能就是要求会计人员不断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持续提高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职业技能包括:会计理论操作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自动更新知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二)基本要求1.具有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2.具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六、提高技能(一)含义参与管理,简单的说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二)基本要求1.努力钻研相关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
34、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协助领导作出科学决策。七、参与管理(一)含义强化服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二)基本要求1.强化服务意识。2.提高服务质量。八、加强服务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积极有效的途径。它是一种外在的经营和督促。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接受教育(外在教育)自我修养(内在教育)三、内容(考点)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4.其他
35、教育第三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一)接受教育的途径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2.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始终。自我修养的途径四、接受教育途径1.慎独慎欲慎独: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觉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办事。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慎欲:用正当的手段获得物质利益。要把国家、社会公众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2.慎省慎微慎省: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总结而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不断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慎微:在微处、小
36、处自律,从微处小处着眼,积小善成大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自警自励自警:随时警醒、告诫自己,要警钟长鸣,防止各种不良思想对自己的侵袭。自励:以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理想、信念激励自己、教育自己(二)自我修养途径一、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二、会计行业的自律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四、社会各界的监督配合第四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考点)一、会一、会计职业道德道德检查与与奖惩的意的意义1.促使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对会计人员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使广大会计人员生动而直接地感受到道德的价值分量3.有利于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环境二、会二、会计职业道德道德检查与与奖惩机制机制(一)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1.执法
37、检查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检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第五节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考点)二、会二、会计职业道德道德检查与与奖惩机制机制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二)会计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与约束(三)依据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注意】对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进行表彰奖励,应注意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第五节会计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奖惩(考点)谢谢观看看爱你的老慢你的老慢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