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负数的认识之我见“负数的认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七单元。本单元教学内容有温度,负数的意义,正数和负数的关系等。本单元内容较简单。只是对负数的初步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对代数知识的一次飞跃。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 是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小数、分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这一步认识数。它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与有理数的衔接与过度,并且最后到六年及初中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它原先是初一年级有理数单元的起始阶段,如今下放到小学阶段,其教学的侧重点,教学
2、方式就会自然有所不同。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本单元应该把握的核心概念是探索、理解负数的意义。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数的概念与认识具有好奇心,因此,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是这样安排教学流程的:第一步:突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生活中负数的重大作用。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让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例题程序来学习,而是从温度计的认识开始,让学生读温度计上的数,并表示出来。学生拿到手里的温度计的图上就有零下温度,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怎么来记录。于是各小组想了很多办法来记录温度,例如:有的小组决定用颜色来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也有点决定用符号来表示,零上温度前面用三角形,零下温度用正方形来表示学生通
3、过这个环节,就特别想用一种简洁的方法来表示生活中的负数。于是,我出示负数在我国产生的来龙去脉,了解“九章算术”“赤字”中的负数知识,了解负数的产生和产生负数的必要性。再回头学习教材中的例一,为学生建立负数的初步概念。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负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明白了负数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第二步:以点带面,为负数概念归类,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紧接着,我使用了教科书的例二,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为正负数的数概念归类,结合温度计上温度的记录,海拔高度的表示,让学生认识我们以前学过的非零自然数、小数、分数都是正数。初步体会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的关键作用。第三步:整合教材,让学生全面系统认识负数。让学生掌握用正负数来表示生活中的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以观测的向东走和向西走,收入和支出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最后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讨论再次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的作用。整个过程,我都把握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的产生,高于生活数的意义,用于生活实践负数”这样一个主要线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节中学习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