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第一节 压强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会区分压力和重力;(2)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初步建立压强概念;(3)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会用压强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建立压强概念学习难点:建立压强概念三、教学资源气球、钉子、薄金属片、钩码、针板、自制压力小桌、细沙槽、海绵、饮料瓶、一端削尖的铅笔四、课堂设计课堂活动活动策略意图l 课前活动活动1:比比谁能先将气球压爆启发:为什么女同学的气球那么容易爆掉?是不是遇到尖锐的物体,气球就一定“一触即发”?活动2:钉板上的气球能承受多少重物
2、?借助新奇的活动,抓住学生趣点。让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走向生活场景乃至物理场景。 l 压力导语:同样尖锐的物体,为什么气球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就来研究这个现象。问题:活动中气球为什么会爆了?引入压力观察:演示实验:重物压薄金属片,改变角度,观察金属片形变程度。体验:请用手对桌面和桌脚施加压力,体验压力作用在何处,方向如何?活动1:学生用手对桌面施加向下的压力,对桌脚施加水平方向的压力。初步交流:压力作用于受压物体表面,指向受压物体。活动2:作图 水平、竖直、斜向压力归纳:这三个力的共同点是什么?小结: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问题:压力和我们前面所学的重力相同吗?比较:体会压力和重力的区
3、别。小结:压力和重力没有必然联系。利用意想不到的现象,构建认知冲突,启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充分感知压力,为画压力示意图,形成压力概念做铺垫。在体验的基础上,从生活情境上升到物理情境。通过比较归纳压力的共同特点(垂直),建立压力概念。这是一个找出力学概念相同本质的过程。通过充分的观察、体验、交流,再消除前置知识的干扰,得出的结论就是自然的,生成性的。观察和体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压力的理解。设计问题,层次深入,体会到“受压物体”“表面”“垂直”。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图,知道压力与重力不同,作出判断即可,不过分拔高。l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观察: 图片 雪地行
4、人导语:两位同学对雪地有无压力?女孩寸步难行,滑雪的男孩却很轻松,同是压力,产生的效果为何差异那么大?体验:活动3:请把手指当作受力物体,用铅笔按压手指,哪个更疼?用的力再大一些,感觉有何变化?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压力大小 (2)受压面积 探究活动:器材:自制压力小桌、细沙槽、海绵、饮料瓶、气球、一端削尖的铅笔问题:采用什么实验方法? 如何改变压力(受压面积)? 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设计:(1) 自制压力小桌放在沙槽里观察(2) 饮料瓶放在海绵上观察(3) 手掌和手指按气球观察(4) 用不同的力按铅笔观察交流展示:得出结论:受压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压力一定,受压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让每位同学获得亲身体验。提醒学生注意:小心别弄伤手。进一步观察和体验,打破学生“压力大,作用效果大”的潜概念,引发学生的选择性知觉,将活动引向学习主题。整个探究过程分两个层次,先探究压力的关系,明确如何改变压力,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后探究与受压面积的关系。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设计,会选择器材,合理探究。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更多的方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只是照教材中图片“看图说话”的教学,学生因没有真实感受,会造成物理意识的缺失。根据学情生成课堂教学。将探究过程细分并加以适当引导,避免探究的盲目性。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余地,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培养
6、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l 建立压强概念问题:一块砖平放、侧放、竖放对水平地面的作用效果比较。两块砖叠放和一块砖平放比较。大象和舞蹈演员比较。结论: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阅读:压强的学习意义 定义 公式 单位讲解:介绍帕斯卡问题:问题:重1N的两个鸡蛋放在1m2桌上,对桌面的压强是1帕吗? 体重大,对地面的压力大,压强一定大吗?课件:理解受压面积的含义。计算:压强公式的简单计算,注意受压面积问题。在实验获得结论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层层递进,建立压强概念自主学习了解压强的公式,适当了解帕斯卡生平,渗透人文教育。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显而易见的错误,深化学生对受
7、压面积的认识。教学中的活动强化有意识的比较,从而引起学生的“选择性注意”。 通过谬论性的结论深化认识。l 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解释:滑雪者为什么能轻松滑行而不陷入雪中?尖锐钉板上的气球为什么可以承担很多重物? 设计:生活中,经常见到路面破损,对于大型载货车你有何建议?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与压强有关的现象? 交流、讨论、视频学以致用,既前后呼应,瓦解学生“压力大,压强大”的潜概念,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说理”和“用理”的能力。l 梳理与小结你有何收获?平常的现象中蕴含着不平常的道理,生活即物理,知识即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学会观察、实验、思考,就一定能将天地间隐藏的大美一一发现,并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