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钟祥市实验中学 徐庆要想学好数学,就需要有较高的数学修养,学习数学不光是只会解题,会做几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要懂得数学的精髓,要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修养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文化修养,那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思想智慧的精华,因此德育是我们平时教学的始终,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构建多纬度、有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
2、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他们在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中整体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时刻注意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如何将德育寓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实现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发挥数学教学的潜在德育功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纠正当前数学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和学科能力培养,忽视德育因素,德、智脱节的现象,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
3、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在一线教育实践中的体会是: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即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老师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事先作了大量的准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风趣幽默地讲解,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错误的明察秋毫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
4、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之心,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数学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尤其是职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但要求达到的却是高中学生的水平。他们在学习中自然变得很被动,有的甚至产生恐惧数学的心理。若在课上用生活中的问题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生活实例来加强概念的理解,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函数中的“映射”概念时,需让学生区分什么对应是映射,什么对应不是映射。讲解时可以在结合定义的同时予以一些形象比喻,把原象和象比作电影院中的人和
5、座位,即一人可坐地座,人多时两人或几个人也可坐一座但一人是不能同时坐在两个或几个座位里的,这样可以形象地记住了一对一是映射,多对多也是映射,一对多却不是映射。让学生克服了对数学的惧怕心理,从本质上真正地热爱数学,主动地学习数学。三、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客观世界的科学态度。 数学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一方面,关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数学学习的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反对迷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使数学这门学科更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例如:在讲“概率”时,可以多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通过亲身感受,增加对
6、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如:让学生运用所学概率知识,计算一张数字彩票的中奖概率,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计算的结果又认识了事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数学不仅仅是教学生一些计算、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作为一种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获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
7、实现人的主体创造能力。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标志的社会,而未来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过去一般教师往往喜欢老实听话,学习上“门门高分”,纪律上循规蹈距的学生;而且有好奇心,喜欢思考,有创见的学生往往受到冷遇。但是现在,那种“唯书”、“唯上”、安于现状、缺乏创新与进取 精神的人,或那种“高分低能” “知识偏狭”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中学数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学学校数学教育目标应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由 “漠不关心”变为 “积极探索”,达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在形式陶冶和应用价值
8、之间的平衡,使未来世纪的中国公民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 五、努力营造数学德育氛围,给学生创造环境。 数学并不是所谓的套用几个公式计算式子,也不是算算一些数据,它考察的是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等等,因此我们同学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不要只注意“是什么”,而不去弄清楚“为什么”。数学知识的由来和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都是我们学生必须搞清楚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介绍数学的发现和发明,以及它们的作用,例如在讲到对数时引用马克思的话:“对数的发现和解析几何的发明,是数学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这充分说明了它的作用之大,从而诱导学生去学习这节内容。还有我们在讲到线行规划的时候,如何利用他
9、去解决实际问题,讲到圆锥曲线的时候,也会讲到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些都会引导学生自觉的去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同学们的数学修养。当然,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进行统计实例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活实例的统计,我就曾经让学生回家收集一些有关家庭住房情况变化的数据,然后在课堂上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或表把它描绘出来,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对住房条件变化的一些看法和体验。由于这个题材是选自于同学们的身边,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结果教学效果远远好于课本上的这个例子。同学们把自己家现在的住房面积和以前的住房面积
10、进行了比较,也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自己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还有我也曾经观摩到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对超市里面所购买的餐巾纸的外包装方法进行了调查和分类,并通过数学计算来推算出何种包装方法是最科学,最环保的。通过这样一节活动课,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教会了他们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打基础。总之,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如果能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就会使数学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的发展。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