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初中物理说理题的教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总结)沈标泉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的习题,大致可分为四类:问答题、计算题、作图题和实验题。中问答题占习题总数的五分之二,它体现了初中物理教学以定性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释物理现象能力的教学目的。而问答题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叙述题,用于检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以学的物理知识。二是判断题,用于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它要求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三是说理题,用于检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灵活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说明某一物理现象的产生原因或根据一定的物理规律预测新现象的出现等。说理题在问答题总数中占百分
2、之七十以上。说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基础知识理解、运用的过程。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规定,说理题的基本解答过程为:说明初始状态,指出判断的理论根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说理的过程中,要求语言精炼,说理充分,解释科学,条理清楚,推理严密,结论正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好课本上的习题,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初涉物理的初中生,由于生活经历的浅薄和受文字表达能力的程度低的制约,他们最感棘手的,就是解答说理题,其毛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似是而非,含糊不清,只会从概念到概念。例如:“为什么锤头松了,只要将锤头柄在石块上撞击几下,就又能套紧?”学生回答:“锤头有惯性”;“为什么
3、夏天自行车胎内气体不能打得太足?”学生回答:“因为受热要膨胀。”他们只会说出一些名词或概念,说到一点事物的共性,却无法对事物作具体分析。二是明于心而难于言,语言逻辑性差。例如学生回答“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镜片上为什么出现一层小水珠”的问题时,答道:“因为室内温度高,室外进来的冷眼镜遇到热空气,液化成小水珠。”虽然知道这个问题属于液化现象,但将因果关系颠倒了,什么物质发生了液化也不清楚。思维混乱,实质性的问题尚未搞清。三是语句不完整,论述不严密。如:“为什么灯丝断后,重新搭接使用,灯会变得更亮?”学生答:“因为电阻减小,电功率增大了。”虽然说到了问题的实质,但没有理论根据
4、,表达不完整。如何发展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突破“说理题”解题难点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了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物理教学语言的提炼。对于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规律,包括阐述的每一个物理现象,都做到授课语言准确、通俗、科学,同时运用恰当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层次有条理地给学生分析展开。第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把实验、观察、判断、说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验、观察、判断是直观形象、思维过程,而说理则是逻辑思维过程,只有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初步完成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讲述“惯性”一节时,我不厌其烦地演示了一个个实验:惯性“小球”“小车”,对
5、课后要求学生解释的“锤头由松变紧”的实验现象,也通过了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实验中要求学生观察思考:1、锤头和锤柄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哪一部分受力改变运动状态?3、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结果怎样?实验完毕,让学生讨论,并按顺序分析回答:“锤头和锤柄一起处于向下运动状态,结果锤头就紧紧套在锤柄上了。”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眼、脑、口一起用,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课后作业效果普遍较好。第三,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理服人,加强辅导。说理题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批阅作业的难点,它不能像批阅计算题那样给予明确的正误判断。如果学生似是而非
6、的回答,打上个半对半错,学生无法知道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就造成遗漏问题,而如果逐句逐字去改,则时间不允许,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在说理题作业批改期间,总是采取“对症下药”个别辅导说明题的解题方法。如批阅“在北方的冬天,为什么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一题作业时,我发现有的同学解释为“冬天从室外进来的人镜片上带着雪花或结有薄冰,进了暖和的屋子里,雪或冰吸热化成小水珠”对这不全面的解释,我就向学生反问:如果没有下雪,镜片上干燥时,你又怎样解释?从而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从而得到正确的解释“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
7、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而对于另一部分同学在解答题中出现的语言叙述颠倒的问题,我则分别让他们自习重读一遍答案,找出主动、被动关系,把语言重新组织一遍,并要求他们引以为戒,注意检查。这样做,虽然批阅作业经费了大量的精力,但及时纠正了学生错误的,有的是片面的理解,使他们心悦诚服,也为以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第四充分利用物理公式说理,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物理说理题可以为理论说理题和公式说理题两大类。其中理论说理,即灵活运用概念、定律、原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诸如:应用惯性定律、大气压强作用、热膨胀、物态变化现象,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光的反射定律等说理的题类。而公式说理题,则是正确运用公式分析,演绎推理。
8、这一类说理题的解答方法,我也特别注意加以指导。如分析“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正确”时要求说理,有的同学只想到“因为铁的密度比棉花大,所以铁比棉花重。”针对此问题,我采用演绎推理法,问:“如果一座棉山与一座小铁山相比,也是铁重吗?要说明铁比棉重,必须有什么条件?”答:“体积相等。”我再问:“如果铁和棉花一样重,它们的体积如何?”答:“棉花的体积大于铁的体积。”于是我再引导学生应用密度公式写出推理过程:“根据公式在体积相等的条件下,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所以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再根据m=V,得到铁的重量大于棉花的重量。”应用公式说理,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分析已用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还要他们注
9、意不同的题目要正确选择符合题意的公式。如讨论“断了的灯丝重新搭上后使用,灯为什么更亮?”一题时,前半部分可应用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理论解说:“断了的灯丝搭上后,长度减小,电阻亦减小”,而后半部分可以应用公式。应用此公式,由于灯丝前后两次都接同一电源,电压一定,所以当灯丝重新搭上后,电功率增大,灯变得更亮。由于我在说理题的教学及解题方法指导上注意了有的放矢的训练和“对症下药”的启发诱导,向学生剖析了说理解答中应有的思考分析方法,使学生原来惧怕说理题的畏难情绪得到了扭转。不仅加深和巩固了他们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记忆的理解,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