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1月15日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 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项一教育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概念 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知识和技能、发展人智力和体力、影响人思想和品德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涉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教育重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社会规定,有目、有筹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所盼望方向发展活动。考点 3:学校教育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办法考点 4:教育属性1.教育本质属性
2、 教育是一种有目地培养人社会活动。它有如下四方面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一种故意识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生存需要。(2)教育是以人培养为直接目的社会实践活动。(3)教育是故意识、有目、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活动。(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矛盾活动。2.教育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备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她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许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来源学说主张代表人物神话来源说神(上帝或天)所创造宗教生物来源说动物界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来源说小朋友对
3、成年人“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来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发展需要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特点(1) 具备目性,但无严密筹划。(2) 无级别性(阶级性);(3) 教育内容简朴,教育办法单一。(4) 教育目一致,教育权利平等。(5)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教育奴 隶 社 会学校名称教育内容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夏、商、西周庠序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外国古印度古儒吠陀为主典型、经义宗教教育古埃及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军事体育尚武
4、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崇文封 建 社 会学校名称教育内容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春秋战国私学以儒、墨为主显学百家争鸣汉代官学私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征辟制隋唐六学二馆分科教学(经、史、律、书、数)科举制宋后来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西方中世纪教会学校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培养教师和僧侣骑士学校七技培养封建骑士古代学校教育基本特性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备非生产性。(3)具备阶级性;封建社会学校还具备级别性。(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体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5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构造体系。考点8:近当代教育特性(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注重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行。(义务教育最早来源于16世纪德国)(3)教育世俗化。(4)注重教育立法,倡导依法治教。 考点9:20 世纪后来教育1.20世纪后来教育新特点(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当代化。巧记:“全民多现终”2当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入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
6、教育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助于国际交流。3.教育各时期发展特点时期特点原始社会教育无级别性;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教法单一古代社会教育阶级性和级别性;与生产劳动相分离;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当代社会教育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20世纪后来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当代化专项二教育学产生于发展考点 1:教育学概念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摸索并揭示教育规律一门社会科学。(1)主线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本学科考点 10:教育学萌芽 萌芽阶段特点:(1)以习俗结识为主。 (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
7、主。 (3)关于教育阐述包括于哲学或道德阐述。-并没有专门阐述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A.中华人民共和国(1)学记乐正克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观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重要性 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 豫时孙摩 启发诱导 长善救失“学不躐等”:教学要循序渐进(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3)墨翟兼爱、非攻B西方(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启发性原则)(2)柏拉图:抱负国,寓学习于游戏 从现实世界到达抱负世界(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
8、,初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4)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也叫论演说家培养、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学法书考点 11:教育学创立阶段 人物著作教育观点培根新工具1. 科学归纳法2. 初次指出“教育学”应独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标志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1. 教育要遵循人自然发展;2. 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3.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4. 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课程康德(赫尔巴特教师)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动物”;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卢梭爱弥儿浪漫主义自然教育倡导自然教育和小朋友本位教育观洛克教育漫话1.“白板说”;2.“绅士教
9、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1. 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本;2. 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办法;4. 教育性教学原则(德育);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民主主义与教育1. 新三中心:小朋友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2.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组或改造;3. 学校即社会;4. 从做中学;斯宾塞教育论1. 教育预备说;2.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巧记:1.“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再规范”;2. “级智夸大独立”( 夸美纽斯):级:班级授课制;智:泛智教育;大:大教
10、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3.“一、二、三、四+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一:一本书普通教育学;二“学”:伦理学、心理学;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办法4.“民主威新分三、四、五步走”(杜威):民主:明主主义与教育;威:杜威;新三:小朋友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四: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五: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拟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考点 12:教育学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克鲁普斯卡
11、娅(列宁老婆)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探求教育问题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对国内建国后教育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国内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教育学著作2.当代教育理论发展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涉及差生都得到普通发展原则。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构造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范例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教育理论著作被称为“活教育学”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小朋友心理学教学目是发展学生智力布鲁姆教育目
12、的分类学教学目的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巧记:木(姆)有目的,哪(纳)来构造,挖根(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专项三教育与社会发展考点 1:教育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当代教育社会功能涉及: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教育派生功能。2.按教育作用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相对)考点 2:教育与生产力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 第一次科技革命:初等教育 第二次科技革命:初级中档 第三次科技革命:高
13、档中档 信息革命:高等教育大众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构造变化。(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增进作用(教育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手段(2)教育生产新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补充:(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观点:舒尔茨以为有知识、有技能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不不大于物力资本投资。(2)社会化理论-提出者:鲍尔斯和金蒂斯观点:学校教育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备“社会化功能”。考点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性质
14、(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某些教育内容(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作用(教育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舆论力量。(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阶级或阶层选拔,使原有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变化旧社会政治关系。考点4:教育与精神文化互有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选取。(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办法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增进作用(教育文化功能)。(1)教育具备筛选、整顿、传递和保存文化
15、作用。(2)教育具备传播和交流文化作用。(3)教育具备更新和创造文化作用。(4)教育具备选取、提高文化作用。3.教育与文化关系特殊性(1)文化自身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自身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考点5: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某些成员习得且共同具备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缩影。按照不同层次和原则,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文化核心考点 6:教育与人口发展关系(一)人口对教育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规模、构造和质量2.人口构造影响教育构造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二)教育对人口作用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2.教育可以提高
16、人口素质;3.教育可以优化人口构造;4.教育可以增进人口合理流动。 专项四教育与人发展很重要内容考点 1:人发展概念 人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身心有规律、持续变化过程,特别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过程。 涉及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考点 2:个体身心发展普通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种由低档到高档、简朴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过程(教育启示:由详细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档向高档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适应近来发展区)2.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体现出身心发展不同总体特性及重要矛盾,面临着不同发展任务(教育启示:不同阶段不
17、同质,不能搞“一刀切”,量力而行) 3.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同一方面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不同方面所达到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时期是不同(教育启示:不同步期不同速,抓核心期)4.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机体之间互补、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互补(教育启示: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自身优势,增进学生个性化发展)5.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别性: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比较(教育启示:因材施教)考点 3:心理发展基本特性简答题1.持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别性考点4:影响人发展因素理论1.内发论内在需要(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性本能是人发展主线动因)、
18、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遗传赛过一吨教育”)、高尔登(“优生学”)。观点: 人身心发展力量重要源于人自身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2.外铄论外在力量(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婴儿,不论她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她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人”)、斯金纳。观点: 人发展依托外在力量,环境刺激和规定、她人影响、学校教育增进人发展,学习是成长重要途径。3. 多因素互相作用论:人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互相作用成果考点 5: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内部因素遗传也许性(物质基本) 遗
19、传意义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也许性。 遗传素质差别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年龄特性。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发展,遗传在人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夸大。 遗传素质具备可塑性。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是人身心发展动力通过人活动体现出来外部因素环境现实性 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各种也许 环境把遗传提供也许性变为现实性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1.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为什么)(1)学校教育是有目、有筹划、有组织培养人活动,它规定着人发展方向。 【概念】(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
20、学生发展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体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基本规定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备加速个体发展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特别是基本教育对个体发展影响具备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备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功能。专项五教育制度考点 1:教育制度概念1. 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2.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种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系,详细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 任务、目、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互相衔接关系。它处在国民教育核心和主体地位。考点 2:学制在形式上
21、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是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193.非制度化教育理念“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考点 3:教育制度影响因素(建立学制根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小朋友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影响考点 4:西方发达国家当代学制发展历程当代学制最早出当前欧洲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分支制前苏联发展趋势:双轨学制在向分支性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考点5:国内当代学制沿革学制名称颁布时间特点地位壬寅学制1902只颁布没有实行初次颁布癸卯学制1904规定男
22、女不许同校初次实行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第一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学制壬戌学制1922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新学制”“六三三学制”沿用至解放初期(时间最长)巧记:人颁布,鬼执行,长期戌美国考点6:国内当代学制确立和发展国内当前学制改革重要内容1.从形态上看,国内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分支型学制。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1世纪以来国内第一种教育规划纲要,是懂得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性文献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主线规定)、改革创新(强大动力)、增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战略目的:“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当代化,基
23、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考点7:教育制度发展重要趋势 不是重点同P31.义务教育范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衔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入方向发展。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考点 8:义务教育制度1.概念: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小朋友和少年必要接受,国家、社会、学校、 家庭必要予以保证国民教育。当前国内义务教育涉及小学和初中阶段。基本教育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2.特点: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3.产生:始于近代,发源于德国。4.国内发展:义务教育法(九
24、年制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修订,实行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制。5.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学制年限:各种形式并存“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专项六教育目考点 1:教育目概念:教育目是教育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总规定,它规定着人才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备全程性指引作用。教育目是整个教育工作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出发点。教育目实现也是教育活动归宿。 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盼望,即人们但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变化,
25、或者产生如何成果。 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总规定指引下,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上详细规定。教育目作用:导向作用、勉励作用、评价作用。考点 2:教育目层次构造国家教育目学校培养目的教师教学目的教育目与培养目的之间关系:(1) 培养目的是教育目详细化。基本教育培养目的重要是为人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个以便基本;高等几哦啊与培养目的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2) 教育目与培养目的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关系。也可以说是普通与个别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教师教学目的居第三个层次,教学目的与教育目和培养目的之间是详细与抽象关系。考点 3:教育目关于理论1.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
26、尔干观点: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巧记:有位公民拨(柏拉图)打恐(孔德)吓(赫尔巴特)电话,涂(涂尔干)害社会2.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观点:个人价值;培养“自然人”。巧记:有一种人,一路(福禄贝尔)啰(罗杰斯)嗦(卢梭),自然无人陪(裴斯泰洛齐)3.能力本位论(能力培养)4.知识本位论(传授)5.宗教本位论6.教育无目论(杜威“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它就是它自己目”)7.社会需要与人自身发展辩证统一论考点 4:确立国内教育目根据1.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教育思想4.国内确立教育目理论根据是马克思关于人全面
27、发展学说内容:(1)人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人;(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唯一办法。国内当前教育目:199.6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考点 5:全面发展教育构成1.德育灵魂与统帅作用2.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3.体育物质基本4.美育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作用考点 6:素质教育基本内涵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线宗旨2.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3.是增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
28、4.是增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5.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考点 7:素质教育基本特点1.全体性2.全面性3.发展性4.主体性5.开放性专项七教育科学研究办法考点 1:教育科学研究含义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办法,遵循科学结识过程,依照对收集到事实材料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查,以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及其客观规律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基本途径。考点 2: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办法 (一)观测法观测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最基本研究办法。分类:理解(1)自然情境下观测和实验室中观测;(2)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3)参加性观测和非参加性观测;(4
29、)构造式观测和非构造式观测(二)调查法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分类:(1)按调核对象选取范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2)根据调查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有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3)根据调查办法和手段,可以将调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三)历史法历史法是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一种研究办法。 环节:收集资料、史料鉴别和史料分析。(四)实验法分类:(1)依照实验进行场合,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2)依照实验目可以分为确认性实验、摸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3)依照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多少,
30、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五)行动研究法(教师+研究者)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摸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实际问题为重要目,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 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第二章 中学课程专项八中学课程考点 1:课程概念广义课程:为实现学校教育目而选取教育内容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国内“课程”一词最早出当前唐朝,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考点 2:课程分类分类原则课程课程特点内容属性学科课程(分科课程)(赫尔巴特、斯宾塞、夸美纽斯)强调
31、一门学科逻辑体系完整性。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杜威)又称生活课程,从小朋友兴趣和需要出发,一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学科课程)单科形式综合课程(怀特海)学科整合,它强调学科之间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课程任务基本型课程培养学生基本能力拓展型课程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实行规定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选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设计开发主体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教育意志,保证所有国民共同基本素质。地方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呈现实需要。校本课程学校教师主导开发,家长、学生、社会参加。呈现方式显性课程以直接、明显方式呈现课程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
32、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课程。考点 3: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窗科相应设立课程,通过度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办法,从而形成学生知识构造。活动中心课程论(经验课程)杜威、克伯屈第一,学习就是经验改造或改组;第二,教学必要从学习者已有经验开始;第三,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社会中心课程论(大体理解)布拉梅尔德、金蒂斯、布厄迪以为教育学校应当致力于社会改造而不是个人发展。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考点 4:制约课程开发因素制约课程三大因素:1.学生年
33、龄特性、知识、能力基本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影响3.学科(知识)特性影响课程编制考点 5:课程目的内涵广义上课程目的:是指引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核心准则,是指特定阶段学校课程所要达到预期成果。即教育意图=教育方针+教育目+培养目的+课程教学目+教学目的。狭义上课程目的:重要指教育目的=教育目+培养目的+课程教学目+教学目的。课程目的特性: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考点 6:课程设计:是一种有目、有筹划、有组织地产生课程筹划、课程原则以及教材等系统化活动。考点 7:课程设计泰勒目的模式 泰勒,美国知名课程理论家,被誉为教育史上“课程理论之父”
34、。 泰勒原理1.拟定目的(最核心一步)2.选取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成果补充:过程模式斯腾豪斯对“泰勒模式”批评基本上提出。考点 8:课程内容(一)课程筹划指向学校内涵: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关于学校教学教育工作指引性文献。作用: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都是以课程筹划作为根据开展。制定根据:教育目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的课程筹划构成:课程设立(首要问题)、学科顺序、学时分派及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二)课程原则(教学大纲)指向学科内涵:课程原则是课程筹划详细化,是课程筹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关于学科教学内容指引性文献。作用:课程原则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根据。课程原则构造:前言、课程目的
35、(核心某些)、课程内容及实行建议。(三)教材指向教师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主体某些。课文是教科书主体某些。教材编写两种模式:(1) 直线式教科书构造:均不重复编排形式。(2) 螺旋式教科书构造:重复浮现三者关系:课程筹划是制定课程原则根据;课程原则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根据。考点 9:教材编写原则1.按照不同窗科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基本性。3.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国内社会发呈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要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合用性。4.在教材编排上,要做到只是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规定统一。5.教科书编排形式要有助于学生学习。6.教科书编排要
36、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衔接。考点10:课程评价1.目的评价模式泰勒【以目的为中心】 以目的为中心而展开,是在泰勒“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基本上形成。它只关注预期目的,忽视了其她因素。2.目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美)(1)主张把评价重点从“课程筹划预期成果”转向“课程筹划实际成果”上来。(2)主张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成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成果。(3)评价指向不应当只是课程筹划满足目的限度,并且更应当考虑课程筹划满足实际需要限度。3.CIPP评价模式4.CES评价模式考点 11:基本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1.基本理念:三维目的观、综合课程观、内容联
37、系观、学习方式观、发展评价观、校本发展观。2.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新课程构造重要内容: 1.整体设立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立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实行学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2.从小学至高中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性质:普及型:面向每个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基本性:课程内容和规定应当是基本性发展性:课程应着眼学生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不同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
38、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程构造具备均衡性、综合性、选取性三个基本特性。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1.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人2)学生是独特人3)学生是具备独立意义人2.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2)合伙学习3)探究学习3.教师观1)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增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教育教学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课程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新课程规定教师应当是社区型开放教师。4.教师教学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协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城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她教
39、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伙5.教师教学观转变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同步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新课程改革详细目的:1.实现课程功能转变(核心目的)2.体现课程构造均衡性、综合性、选取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联系4.改进学生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第三章 中学教学很也许考察是考德育专项九教学概述考点 1:教学内涵1.教学含义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构成一种活动。地位:教学是学校教
40、育中心工作。2.教学与教育关系某些与整体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基本途径。学校教育工作必要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基本途径。3.教学与智育关系 智育不但可通过教学实现;教学是智育途径之一。考点 2:教学任务形势教育与实质教育1.形势教育(17世纪)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主张:发展学生智力(重能力轻知识);理论基本:官能心理学2.实质教育(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主张:传授对生活有用知识(重知识轻能力);理论基本:联想主义心理学考点 3:国内现阶段教学任务传授系统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其她略)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干。 培养社会主义品
41、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本。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考点 4:教学作用和意义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增进学生发展最有效形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要坚持以教学为主。专项十 教学过程考点 5:教学过程概念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关于教学过程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1.孔子: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荀子:闻、见、知、行。3.礼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朱熹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西方1.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2.赫尔巴
42、特:明了、联想、系统、办法。后发展成五阶段:分析、综合、系统、办法(席勒)预备、联合、总括、应用(莱茵)。3.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考点 6:教学过程本质结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结识过程,体当前:1.间接性 2.交往性 3.教育性 4.有领导结识(引导性简捷性)考点 7: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本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基本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互相转化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多少并不完全表白智力高低,而发展学生智力也不是一种自发过程,知识与智力互相转化,普通来说应注意如下条件:第一, 传授给学生知识应当是科学规律性知识。第二, 必要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 注重教学中学生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参加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时间和空间。第四, 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注重学生个别差别。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在组织者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