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莲花高洁的品质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习作者的坚贞正直操守的品质。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画面,创
2、设教学情境。(制作课件配以诗文、音乐)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有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唐代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有唐代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那我们来看看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是因为什么。(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
3、(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师佛从道,创立了宋代“理学”,可以说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他还在自己著书讲学的濂溪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而且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于堂前赏莲自吟,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2、题目含义: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
4、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全文共八句,“爱”字出现了七次,“爱”是全文的主线,以爱串起全篇。“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用来记叙、抒情,偏重于议论。含义:“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作者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先请听录音,注意听准字音,以及句子的语气语调。听了一遍后我们初步了解到在本文中作者是借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的,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这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
5、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在朗读的过程中具体要注意:(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对有些词语更要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
6、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四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4)有些字词在诵读时,语气可以适当延长些,如第l段中的三个“而”。第2段中的三个“也”,叹词“噫”,语气助词“矣”等。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2、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颐(y) 蕃(fn)淤(y)泥 涟(lin) 亵(xi) 濯(zhu) 逸(y) 噫(y)鲜(xin)有闻 3、默
7、读全文疏通文意。(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4、补充解释:爱莲说(一种文体) 可爱者甚蕃(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 )(很)(多) 自李唐来 (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连词,表转折,却)(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连词,表转折,却)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香远益清(更 ) 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树立) 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亲近而不庄重)(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隐士) 君
8、子(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陶后鲜有闻 (少 ) 同予者何人(我 ) 宜乎众矣(应当)(多)之:水陆军木之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有舒缓语气的作用)5、译文:略6、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四)再齐读课文,让学生背诵。(五)课堂练习:(详见课件)课后作业:完成同步导学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