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核性评估研讨会发言材料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汪承平 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张文兵院长在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动员会上的讲话和XX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操作指南,充分认识到参加审核评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作为审核性评估试点院校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良好机遇。教学评估不仅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促进内涵建设、推动改革创新、引导特色发展。对于审核性评估工作,外国语学院认为学校要认真领会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研制指标体系、指标内涵和主要观测点,拟定评估操作规程。外国语学院要要需要仔细梳理,认真思考,查找不足,重点加强改革、加强建设;对外国语学
2、院已取得的成绩我们将对照建设方案,收集整理支撑材料、典型材料;要尽快召开动员大会,营造氛围。 外国语学院通过水平评估以来,一直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自2006年以来,在英语专业建设上,我们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全程渗透”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将英语专业技能和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渗透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做到教师的素养的养成“润物细无声”;全国、片区、省等中小学示范课录像已于2007年开始进入课堂。上述改革措施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1年10月8日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
3、见文件精神。2008年英语教育专业被评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英语教育专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探索获XX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建设,英语教育特色专业成效显著,学生的就业能力显著提高,在近几年在cctv杯/ftrp杯演讲比赛中,我校每年都获二等奖以上好成绩,2011年还获全国二等奖;在过去两届XX省师范院校学生教师技能大赛中分别获 一、二等奖好成绩。 外国语学院自2004年起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先后获得教育部教改立项,省级以及校级教改立项8项。在2006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估专家认定为特色、亮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122模式于2008年获XX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近期,我们
4、着力进行新的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入eap和esp课程。esp教学把实用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提炼出与职业领域相适应的英语应用能力,形成了一个针对性强、以实用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学途径,其基本特点是“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让大学英语真正为专业服务,为学校各专业双语教学打下基础。此项改革在XX省范围内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我们外国语学院这些年来开展的工作,符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定位。但是对照审核性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问题;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学生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少等。针对即将到来的评估,我们将通过我们主观努力能够做得到的
5、指标,我们要做精、做强。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 我们相信,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做好每 项工作,并勇于改革创新,突出亮点,我们就能够以“平常心、正常态”(张文兵,2012)迎接此次评估。我们外国语学院对于顺利通过审核性评估,充满信心。 第二篇:审核性评估研讨会发言材料审核性评估研讨会发言材料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汪承平 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张文兵院长在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动员会上的讲话和XX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操作指南,充分认识到参加审核评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作为审核性评估试点院校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良好机遇。教学评估不仅能够促
6、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促进内涵建设、推动改革创新、引导特色发展。对于审核性评估工作,外国语学院认为学校要认真领会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研制指标体系、指标内涵和主要观测点,拟定评估操作规程。外国语学院要要需要仔细梳理,认真思考,查找不足,重点加强改革、加强建设;对外国语学院已取得的成绩我们将对照建设方案,收集整理支撑材料、典型材料;要尽快召开动员大会,营造氛围。 外国语学院通过水平评估以来,一直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自2006年以来,在英语专业建设上,我们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7、。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全程渗透”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将英语专业技能和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渗透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做到教师的素养的养成“润物细无声”;全国、片区、省等中小学示范课录像已于2007年开始进入课堂。上述改革措施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1年10月8日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2008年英语教育专业被评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英语教育专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获XX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建设,英语教育特色专业成效显著,学生的就业能力显著提高,在近几年在cctv杯/ftrp杯演讲比赛中,我校每年都获二等奖以上好成绩,2011年还
8、获全国二等奖;在过去两届XX省师范院校学生教师技能大赛中分别获 一、二等奖好成绩。 外国语学院自2004年起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先后获得教育部教改立项,省级以及校级教改立项8项。在2006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估专家认定为特色、亮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122模式于2008年获XX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近期,我们着力进行新的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入eap和esp课程。esp教学把实用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提炼出与职业领域相适应的英语应用能力,形成了一个针对性强、以实用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学途径,其基本特点是“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让大学英语真正为专业服务,为学校各专业双语教学打下基础。此
9、项改革在XX省范围内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我们外国语学院这些年来开展的工作,符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定位。但是对照审核性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问题;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学生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少等。针对即将到来的评估,我们将通过我们主观努力能够做得到的指标,我们要做精、做强。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 我们相信,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并勇于改革创新,突出亮点,我们就能够以“平常心、正常态”(张文兵,2012)迎接此次评估。我们外国语学院对于顺利通过审核性评估,充满信心。 第三篇:保障
10、性住房研讨会发言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研讨会讨论材料 XX县区人民政府 (2011年9月) 一、保障性住房项目进展及谋划情况 今年,市上下达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950户(包括新增租赁补贴70户、棚户区改造80户)69600平方米,我县计划完成1366户111306.8平方米,占市上下达任务的143.8%。目前,廉租房2栋208套10400平方米,工程主体已完工,年底即可投入使用。经济适用房3栋198套16000平方米,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限价商品房6栋264套27720平方米,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公共租赁房1栋18层468户,总建筑面积32186.8平方米,工程主体已封顶。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28
11、户25000平方米,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年底竣工。近期,我们将按照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全力加快在建工程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2012年,我县计划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272户9.3万平方米,总投资2.45亿元。其中,廉租房210套10500平方米,总投资1680万元;经济适用房300套24000平方米,总投资7200万元;限价商品房330套33000平方米,总投资9900万元;公共租赁房432套25920平方米,总投资5700万元。目前,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土地已落实,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招标;廉租房正在进行立项审批、编制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12、1- 征地补偿即将结束;公共租赁房已完成前期一切工作,已进入招标程序。2012年我县保障性住房均可在今年9月底至10月中旬全部开工建设。 二、主要做法 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政企共赢、服务为先”的原则,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全力加快建设进度。 (一)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在 一、二期廉租房建设中,2008年我县一次性征地21.56亩,到2011年4年共建设廉租房432套,超额完成了各年度任务。同时,在认真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干部群众现有住房情况及各类人员住房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制定XX县区“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800套,
13、改造棚户区800户,今年一次性征地110亩,计划利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我县干部群众住房困难的问题。 (二)广开渠道,多方筹集房源。按照“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思路,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廉租房以政府为主导建设,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利用中央补助资金、省级配套资金、市级奖励资金XX县区财政配套资金分年度建设。公共租赁房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动员驻长企业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引导亭南煤矿、大唐彬长发电厂、100万吨煤基二甲醚、胡家河煤矿、杨家坪煤矿等重点企业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公共租赁房,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限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由政府组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动作”的方式建设,按成本价
14、(征地补偿 和地面附属物赔偿)划拨土地,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最低市场价建设房源。棚户区改造由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建房,政府在土地、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逐步改造县城昭仁镇四关。同时,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每个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10%的比例建设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廉租房,政府在土地出让、规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三)结合实际,合理界定收入标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将保障性住房供应对象划分为城镇低收入家庭、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3类。低收入家庭收入线按全县城镇低保线的1.5倍确定,具体为445元/人/月;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收入线按2010年全县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确定,具体为12000元/人/年;中等收入家庭收入线按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线确定,具体为16000元/人/年。在合理确定3类家庭收入线的基础上,以此为依据,分类确定保障对象,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对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提供公共租赁房,包括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对中等收入家庭提供限价商品房,分层次满足各类家庭的住房需求。 (四)严格程序,公平配租。根据省、市保障性住房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三审三公示”的方式确定保障对象。第一步,由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户主持申请书、户口薄、身份证、婚姻证明、收入证明、住房情况证明等相关资
16、料到所在乡镇(社区)报名,由乡镇(社区)进行一审,一审符合条件的进行公示。第二步,经一审合格并张榜公示无异议的家庭,由乡镇(社 区)报县房管部门进行二审,二审合格的进行二次公示。第三步,经二次审核公示无异议的家庭,由县房管部门报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三审,审核后再次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如有举报投诉的,暂缓待查;公示无异议或举报不成立的家庭,最终确定为保障对象。通过“三审三公示”程序,确保了保障对象的准确无误。 (五)严抓细管,注重质量。树立“保障性住房质量必须高于一般商品房”的理念,严把“三道关口”,确保工程质量。一是严把“施工关”,通过招投标程序,确定具有建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建
17、保障性住房,由县住建局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常驻施工现场,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督。二是严把“监理关”,实行政府监理和企业监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工程建设用料、安全、质量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三是严把“验收关”,由住建局质监站负责,从工程的基础开挖、主体施工到设施安装等各个环节逐项进行全面验收。同时,实行保障性住房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对建筑质量承担责任,督促、指导施工单位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廉租房实施过程中存在“三难”。首先是收入标准界定难,由个人自主申报的收入状况很难进行核实,缺乏统一标准;其次是管理难,由于廉租房入住家庭收入水平较低
18、,取暖费、房租、水电费、物业费等各项费用每年大约在2500元左右,对低收入家庭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物业管理难度较大;第三是退出难,目前尚无明确的退出机制,我县目前对廉租房保障对象实行 信息化管理和“三年一审”,入住后如何有序退出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是廉租房、限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需矛盾突出。到今年底,我县将建成廉租房432套,但根据摸底、申报、审核结果显示,符合入住条件的不足200户,加之明年的210套建设计划,将有400套左右的廉租房无人居住,造成了廉租房房源多、符合入住条件家庭少的局面。相反,大部分干部群众住房问题欠账较大,根据调查摸底结果显示,目前我县限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达
19、到3000多套,但由于我县财政基础薄弱,今年建设的462套和明年计划的630套限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需求量,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土地征用难度较大。由于国家土地政策严紧,用地审批程序复杂,时间较长,加之征地过程中群众要价过高,致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落实比较缓慢,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四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缺口较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大,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十分有限,县级财政压力较大。据调查,“十二五”期间,我县需建设廉租房240套,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3000多套,县财政每年需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加
20、大投入,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利用3年时间基本缓解各阶层人员住房问题。二是认真研究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尽 快制定相关政策,严肃纪律,严格程序,确保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平稳有序推进。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招投标程序,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加强“五项管理”,确保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四是进一步创新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形成以公共财政为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多方参与的投资格局,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全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
21、困难,实现干部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第四篇:高校审核性评估的重要性及意义创和谐校园,迎本科评估 今天的主题班会,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开展新一轮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地做好迎接审核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2006年,我们皖西学院在全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顺利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进程。五年之后,2011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文件),这标志着全国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全面展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是由省教育厅牵头,对已经通过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22、评估的高校进行的又一轮评估,这在全国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XX省是受教育部委托的试点省份之一。今年4月,XX省教育厅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教高20123号)中,明确皖西学院与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全省两所审核评估试点院校。 此次评估确定皖西学院作为全省审核评估试点院校,既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与期望,更体现了对我校实现新发展的鞭策与激励,历史又给我们提供了实现新跨越、推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坚信,迎接审核性评估,必将再次强力推进皖西学院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成为推动学校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强大引擎。 高校评估的意义重大,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以下为评估的具体意义。 1
23、.教育部组织的评估是对学校的外部评估,是为了促进学校内建立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一套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体制。 2.通过外部评估要逐步建立起定期向社会提供高校有关信息的机制,来满足学生或家长选择学校的需要。 3.通过外部评估,学校在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也会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4.面对国内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和教育市场竞争,学校要不断地增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生存发展的能力。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只有能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 5.通过评估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可信度,有利于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趋势。 实际来说评估意义相当巨大,对于学校,评估意味着学校的排名,学校的
24、声誉,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于学校的重视及发展也会受到评估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良好的教育,优美的环境,毕业后找工作时,毕业学校状况也是用人单位很重视的因素,所以说评估对我们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了解此次评估的重要性及意义,切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次评估,把迎评促建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提振精神,全力以赴。端正学习态度,为此次评估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 为服务于学校自我评估和专家进校考察评估,根据审核评估项目、要素和要点提示,拟定相应引导性问题。这些引导性问题,围绕学校“在做什么。在如何做。效果如何。问题如何。如何改进。”
25、五个方面展开。既包括定性内容,也包括定量数据。数据应是学校近三年(以学校自评年度为准)的年度数据。引导性问题起示范作用,不具有限定性。 1.定位与目标1.1办学定位 (1)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 (2)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 (3)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4)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是如何体现的。 1.2培养目标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总目标是否能够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学校各专业
26、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 (3)学校师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学校师生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 (4)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学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落实到位的。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是如何体现的。效果如何。 (3)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本科教学的。有哪些具体重视举措。产生的直接影响及效果如何。 (4)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 (5)学校在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师资队伍2.1数量与
27、结构 (1)学校的师生比如何。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2)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3)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4)聘请境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效果如何。 (5)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中有海外学习或培训经历的情况如何。 (6)来自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及承担任务情况。(7)学校的师资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2教育教学水平 (1)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
28、育人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2)学校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如何。 (3)学校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4)学校是否建立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效果如何。 (5)聘任海外、境外或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能力与效果如何。 (6)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3教师教学投入 (1)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学校有无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效果如何。 (2)学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 (3)教师能
29、否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4)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情况。实际效果如何。教师参加校以上级别的教改立项项目的人数及比例如何。 (5)教师在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情况。 (6)学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1)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学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制度措施如何。执行效果如何。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否有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2)学校建立的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开展工作情况。效果如何。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人均经费
30、是多少。 (3)学校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4)学校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情况。效果如何。 (5)学校如何在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及薪酬分配方面向本科教学倾斜。是否将体育、艺术教师组织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及艺术竞赛等纳入薪酬分配体系计算工作量。有何长效保障机制。 (6)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教学资源3.1教学经费 (1)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是多少。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占学校总经费比例如何。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多少
31、。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多少。 (2)学校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近三年学校教学经费变化情况。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学校是否制定落实“三个优先”的制度和具体措施。(“三个优先”是指新增经费优先保证教育教学需要,新增生均拨款优先用于学生培养,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 (3)学校教学经费是如何分配的。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有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是否有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是否将学校体育、艺术、国防教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学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是否有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校综合运动会、课外
32、体育活动与业余训练。是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每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学校开展艺术活动专项经费。是否有国防教育专项经费。 (4)学校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结果如何。 (5)学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2教学设施 (1)高校的办学条件指标与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合格要求、优秀要求相比较如何。 (2)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实验室、课堂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设施、图书馆、体育场馆设施等公共教学设施)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及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33、时间的要求。 (3)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如何。利用率如何。(4)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状况如何。优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程度如何。 (5)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1)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2)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3)新办专业的建设情况如何。其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 (4)学校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 (5)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培养方案
34、及其制定(修订)、执行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4课程资源 (1)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2)学校课程总量多少。课程结构如何。双语课程、实践课程比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需求。 (3)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使用性。使用优秀教材和境外原版教材的比例。 (4)学校在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5社会资源 (1)学校在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协同育人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2)学校与社会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 (3)近三年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其中校友捐赠有多少。
35、 4.培养过程4.1教学改革 (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近年来推进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 (2)学校有哪些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政策与措施。 (3)学校在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何总体设计与推进措施。实施成效如何。 (4)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的成效。 (5)学校教学及管理信息化程度如何。学校是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设成效如何。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6)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2课堂教学 (1)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
36、与调整情况如何。 (2)学校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关系。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内容上有无具体举措。成效如何。 (3)是否有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4)学校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进的做法。效果如何。 (5)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激励学生投入学习方面有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6)学校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在加强考风考纪方面制订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7)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有何具体对策。 4.3实践教学 (1)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 (2)学校实习、实训基
37、地建设情况,能否达到教学要求。(3)学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及使用情况。(4)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 (5)学校是如何保障实习实训、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的。(6)学校是如何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7)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4第二课堂 (1)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 (2)学校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建设效果如何。(3)学校是否制定了关于学生校(海)外学习经历的政策和措施。成效如何。 (4)学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学生发
38、展5.1招生及生源情况 (1)学校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如学生性别、民族、区域、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学生教育背景等)。(2)学校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效果如何。 (3)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政策如何。(4)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1)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2)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效果如何。(3)学校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 (4)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效果
39、如何。 (5)学校为学生指导与服务提供了哪些组织与条件保障。(6)是否为特异体质学生提供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与服务。 (7)学校是否建立学生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反馈机制。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指导与服务的具体评价如何。 (8)学校建立了什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效果如何。(9)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1)学校总体学习风气如何。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2)近三年学校公开处理的学生考试违纪、抄袭作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次数。 (3)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能力、审美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如何。 (4)学校
40、是否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是否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纳入评价体系。 (5)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如何。 (6)学校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4毕业生就业与发展 (1)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2)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3)学校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工作。学校对学生创业的激励机制、条件保障及实施效果如何。 (4)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校友。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6)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质
41、量保障 6.l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学校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 (2)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体系结构怎样。(3)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员落实。(4)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学校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激励机制如何。 (5)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2质量监控 (1)学校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有无推进二级院系教学状态评估常态化。 (2)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等自我评估制度。效果如何。 (3)学校是否形成了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良好氛
42、围。(4)学校在质量监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1)学校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制度。 (2)学校是否按要求及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质量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运行情况如何。有无建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机制。是否及时采集并上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4)学校是否按要求定期公布其他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 (5)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与公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4质量改进 (1)学校是否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 (2)学校质量改进的程序与机制是什么。如何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评价。 (3)学校在质量改进中对已参加的外部教学评估(例如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改。效果如何。 (4)学校的质量改进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自选特色项目】 学校有无特色化办学的总体规划与设计。是否建立特色项目的培育、推广机制。成效如何。特色项目对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的支撑程度如何。特色项目的成果及推广应用成效如何。第27页 共27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