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议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临泉县谢集乡高集小学余金兰浅议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大学毕业我就投入到农村教育中来,从教小学数学。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入调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农村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惊讶,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低,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提出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是小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为此,我针对自己的教学经历,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此谈一下我浅薄的看法。一影响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因素。1、错误的感知。小学生进行计算,必须首先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
2、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准就下笔,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错误:“3”写成“8”,“53”写成“35”,“+”写成“”,以及抄着上一行而串到下一行等等。在计算0.25-0.255时,易出现这样的错误:0.25-0.255=05=0。2思维定势。教育心理学指出: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小学生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
3、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学生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却将末位对齐,如 ,或是在计算72072=10、68068=10这些口算题后,接着计算11011时,由于思维定势学生往往会把减法错算成除法,即1101110。3注意力分配不当 。有些学生在学习新法则时,只顾高度注意法则的执行,而造成某些口算的错误。比如初学除法竖式计算时,只注意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 另外,有些学生在连续做了某些类型的题目后,改动题目,却由于注意未转移,以致张冠李戴,造成错误。如:学生强化练习了1626+8426=(16+84)26=10026=2600,将题目中的加号改为乘号,有
4、些学生仍会做成(16+84)26,注意不到符号已经变化了。还有些“粗心错误”,如草稿纸上的答案未抄到本子或试卷上,三步混合运算只算两步就以为得出结果。这都是由于没有发挥注意的监督功能,只注意前一方面,而遗漏了后一部分,显得“虎头蛇尾”。 4情绪不稳。小学生的情绪不够稳定,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计算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对又快,由于动机过强、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算式简单则麻痹轻视;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畏难情绪、导致错误。比如:425425一眼看到这题觉得非常简单,许多同学会算成产生了4254251运算顺序方面的错误。二提高运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
5、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学生板演,抢答;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2. 培养学生计算细心的好习惯。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
6、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规范书写。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3)认真审题。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们在
7、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通过验
8、算,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3.口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首先,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 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
9、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5.持之以恒的训练。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利用中午辅导或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每次都做到有的放矢,才会使我们的常抓不懈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作为我们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同时训练应循序渐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