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难路虎 阳坡教学点 杨世根 基本情况: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较难开展,因为学生的识字量极为有限,没有熟练掌握拼音识字和查字典,遇到生字无法自行解决。从而影响对数学题意的理解。此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这种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即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也导致数学教材用字量的增加。学生遇到生字的概率随之增大,生字问题成为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难路虎。 关键词:1, 灵活调整-根据教学实际进度更新数据。2, 凸显盲区-关照数学要用语文不做要求的字。3, 语数配合-突破学生阅读数学课文的文字
2、障碍。4, 分层要求-确立数学课本用字要求的学习水平。 正文: 灵活调整,根据实际教学进度更新课本数据。实际上,语文课本要求学习的汉子与实际教学中学生认识的汉字,数学课本中运用的汉字与学生阅读课本时需要的汉字都可能有出入。假设语数教学严格按照页码同步推进,语文作出的要求被保质保量完成,没有添加也没有缺漏:学生学习用字只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实际上,语数教学进度的多样性决定了。因此,实际运用者必要时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灵活调整,以准确把握语数课本在汉子字汇上对比关系。 凸显盲区,关照数学要用而语文不做要求的字。 对现在情况而言,识字教学对数学课本用字中的部未提出学习要求,由此形成的学生识字盲区是教师应
3、特别注意的。数学教师如果忽视了这类字的大量存在,往往会想当然的以为课本中出现的汉子学生能认识。这种想法的后果是不从学生实际的识字水平出发,所以应把这类字找出来,并给予特殊的关照是必要的。 语数配合,突破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文字障碍。数学用字与语文要求学习的字很不一致,这意味着学生迫切要用的字,往往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个意义上,语数两种的力量还没有充分整合,数学不要成为识字水平高的学 生数学,使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必须集中语数两种的力量。突破数学课本中常用字,使学生学习数学不再为生字所累。 分层要求,确立数学课本用字要求的学习水平。语文课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学习要求,“认识”和“学会”。对照实际教学中对字汇的要求,我们很难将数学用字纳入其中。数学用字也存在不同层次要求,如“多、少、大、小”这些字,学生必须掌握它们意义,才能正确理解某些数量关系。再如:“整、复、练等”要求相对较低。分层确立数学用字的标准,才能使语文识字教学对数学教学的配合更具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