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罗宗容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一)集中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上课的一开始,小学生都坐不定,精神还沉浸于课间十分钟的玩耍中,这时候教师使用一些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迅速集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 扬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在总结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只有的特征,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上课的开始,教师要设计好新课的导入,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之后
2、,就能以积极的热情轻松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认识数学价值。 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的时候,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对新知识的迁移。 系统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迁移的基本条件。教师在设计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作好铺垫,也易于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分类,建够新的知识网络。 二、导入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课堂导入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
3、先导,它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的成分,所以在上课开始,教师应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注意力吸引过来,通用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维能跟着老师走。 (二)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的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三)导入要有针对性。 新课的导入必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选择的方法就不同。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故弄玄
4、虚,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他的教学环节。 (四)导入应有相关性。 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不像其他科目的内在联系不大,所以学习数学要循序渐进,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有必要把与新知识有关连的旧知识复习一下,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 三、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一)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新教材内容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理念。在具体教学与导入语内容的设计中,也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用生活引出数学,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又可降低一些抽象知识
5、的难度。 (二)形散而神不散,注意课堂的前后呼应。 既然导入的内容源于生活,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身边的点点滴滴和国内外大事都可作为素材,所以导入的表达形式以通俗文体和日常语言为宜,不必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推理。要形散而神不能散,所举生活实例不能游离于课程目标之外海阔天空不着边际,这会导致主题的不明确,从而削弱内容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因此,应围绕课程标准并与教材紧密联系,以课文主要知识点为线索,将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并巧妙灵活地将章节标题嵌入到导入问题中,做到既具备数学思想又不乏趣味和生活气息。 (三)个人风格与教材风格相结合。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往往因各自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经
6、验、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及性格爱好等不同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不管个人风格如何,都应与教材风格相结合以至相融合。既热情奔放慷慨激昂,又不失生动活泼;既富于哲理,又要通俗易懂;既要轻松自如娓娓道来,也要亲切生动力避平铺直叙。总之,要从小学学生的年龄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 (四)渗透学法指导。 从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会学数学比学会数学更重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以及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学法指导,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在章节导入中应有针对性地提醒学生每一章节的学习将主要用到哪些方法,以让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尤其是一些重
7、难点部分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四、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 (一)直接导入,明确目标。 上课的一开始,教师就直接点明本课所将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个明确的目标导向,只要的导入方法叫做直接导入。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一读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都可采取直接导入法。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的时,一上课就出示课题,让学生自由的说: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你知道了跟它有关的什么事?会在哪里见过它的存在?经过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对三角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有的说: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明白为什么很多的大桥和有些房子的房顶会是三角形呢?这样的新
8、课导入一开始就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明确这堂课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和怎么学,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各项学习目标,更好的调空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设疑导入,诱导思考。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设计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让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 如讲统计初步这节课时,导入时采用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 个很吝啬的财主,叫儿子去买一包火柴,临走时还叮嘱儿子要根根能点着火。儿子把火柴买回来教给财主,财主问是否能根根点得着,儿子响亮的回答说根根点得着,因为我把
9、每根火柴都点过了。在同学嫩哄堂大笑后,教师就提出问题,如果你办这件事,你又该怎么办呢?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你就知道怎么办了。这样的导入能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设疑导入法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转化为活跃状,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三)谜语导入,集中注意。 谜语导入就是教师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 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的新课导入设计: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学生猜出后教师拿出一个实物钟。提问: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时钟帮助人们掌握时间,安排一天的工作、学
10、习、休息,它的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猜谜语是学生 十分喜欢参与的游戏形式,猜谜语导入,很容易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并能很快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了积极的状态中。 (四)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有目的的地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带入典型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情与境。如在认识容量与升教师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寺庙里住着一对师徒,每天着个徒弟都得挑满一缸的水。后来来多了一个和尚,师兄弟两人每天就抬满一缸水就可以了。最后又来了一个小和尚,结果人多了,个个都懒了反而没有水喝了,老师父为了公平起见就买多了两个水缸。规定每个人每天
11、要挑满一缸的水,结果大师兄就挑了三号水缸,二师兄就挑了个二号水缸,结果小和尚却哭了(三个水缸大小的顺序为123上课的时候把三个水缸的挂图挂到黑板上)。同学们知道知道小和尚为什么哭了吗?他们的师父真的公平吗? 教师充分地利用了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知道容器是有大小之分的,大的容器装的东西多容量就大,小的容器装的东西少容量就小。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五)应用导入,认识价值。 应用导入就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在生产实践中有应用价值的事例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设计为: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
12、去、趣的比吗?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伸平长度的比例大约也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例大约是1:7z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例有什么用呢?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你穿;你如果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犯罪的脚印就能估计出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 这里,际上就是用这些比去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组成比例。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学习,可以激
13、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从实际应用导入新课揭示了知识的价值,既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事例作为抽象思维的支撑,感到亲近易学,又让学生感到学了有用。从中让学生认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科学的感情。 (六)类比导入,形成网络。 类比导入是建里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的相似或相同之处而进行类比推理,得出其他方面也有相似或相同的结论。如乘法交换律新课导入设计,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加法交换律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口答下列题目:36、63、34、43、56、65由此引出乘法交换律也有类似的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14、乘法交换律的内容。这样由加法交换律类推出乘法交换律,不但对乘法交换律的内容他初步感知,而且参透了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类比导入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触类旁通,更好的使新旧知识形成网络,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知识体系,认识、追求、热爱数学的内在美。 (七)尝试导入,大胆创新。 在学习新内容前,先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当学生不能求解时,就会对新授内容产生学习动机,从而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循环小数导入时,教师写了两个分数:1/3、4/7 ,把学生分成两组开展竞赛,看哪一组先将分数化为小数。预备、开始不到两秒钟,就有学生自言自语,13除不尽,而且小数部分的3不断出现教师抓住机遇,引导学生观察: 0
15、33 3)10 9 10 9 1 小数部分的3不断重复出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一种小数,叫循环小数。 这样的的导入,先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然后在师生讨论中,自然地引入新课,并得出结论,把单纯的教师讲解变为师生的双边活动。 尝试导入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大胆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八)操作导入,手脑并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
16、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如:有余数的除法。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的摆好了两个正方形;9根小棒还是每4根一个正方形。这时,学生发现剩一根小棒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的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动手操作,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为建立有余数出发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计算基础。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动手操作获得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器官进行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够强有力的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吸收新的知识,并很快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状态。同时,促进学生的首脑并用。 总之,新课导入能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个精心设计的的富有艺术性新课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并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作为教师必须重视新课导入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以达到课堂教学水平的最高境界。10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