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1.幼儿学习数学的目标解读幼儿学习数学的目标解读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2.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 1、量与计量 能区别和说出物体量的差异;并进行分类、排序、对应比较。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学习量的守恒,学习自然测量3.2、数与数量关系 幼儿认识10以内的自然数和0,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和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认识序数。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会计数就是数
2、数,学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会用数词表示数的结果。初步理解数的守恒。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理解加减的意义,学会10以内加减运算,认识加号、减号、等号,能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3、几何图形 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4、空间方位 能区分和说出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能 按指定方向进行运动。5、时间 能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知道一星期七天的名称及其顺序;认识时钟,会看整点与半点。5.数学活动设计的类型1、认知理解型活动:主要目的是理解有关的数学概念,掌握相应的技能。如“什么
3、是长方形”“什么叫相邻数”“认识时钟”等2、操作游戏型活动:主要目的是运用已有经验,练习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找座位”“数字接龙”“比高矮”“几何形体分类”等。3、探究发现型活动:主要是根据目标,解决实际问题。如“等分图形”“铺路”等。6.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1、集体活动形式:教师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在目前的幼儿园中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因为它可以比较集中的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培养幼儿较好的遵守规则,培养一定的自制力,并让幼儿体验到集体活动和游戏的快乐。集体活动形式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的整齐划一,忽视幼儿在发展上的个体差异。7.2、小
4、组活动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数学小组活动可以是同一内容,即每一小组的学习内容是相同的,虽然提供的材料相同,但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已有的经验不尽相同,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层次也会有差异,数学小组活动可以是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这种安排使幼儿有充分的机会选择与自己的发展水平相应的材料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幼儿之间也有更多的交往和学习。8.3、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1、先进行集体活动,后分小组活动。2、先小组活动,后集体活动。在数学教育中,有些教学内容可以让幼儿先进行尝试、探索获得经验,在此基础上教
5、师可启发幼儿互相讲讲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9.3、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1)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2)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与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3)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并可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获得的零散的、点滴的经验得到及时地整理,使其系统化。10.4、“超市购物”主题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活动有:(1)物品分类(参观超市、游戏活动小小超市);(2)认识
6、人民币(到银行取钱,取5 元钱);(3)10 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5、“超市购物”主题涵盖的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有:(1)参观超市(社会领域);(2)超市里的货物真多(社会、语言领域);(3)我和老师买东西(社会、数学领域);(4)收集各种物品的包装盒(科学、社会、数学领域);(5)制作商品标价(数学、美术领域);(6)制作、装饰钱包(美术领域)。11.6、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根据“蔬菜”这一主题,可以设计以下的教育教学活动:(1)分类活动:这一主题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可开展分类活动。比如按种类、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生长地点等进行分类,还
7、可将蔬菜按其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2)统计活动:在分类基础上进行统计活动,以了解每类蔬菜有多少,幼儿还可自己设计各种形式的表格来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还可以记录今天幼儿园买了几种蔬菜,吃叶子的有几种。(3)比较数量的多少和物体量的差异:分类统计后,可以比一比他们数量的多少,比比长短、粗细等。12.(4)观察、记录种植蔬菜的生长情况,记录播种的日期,第几天种子发芽,第几天种子长出第一片叶子等。(5)蔬菜超市游戏;学习分类摆放,在超市买菜,学习加减的运用,学习制作蔬菜,感知物体的形状等。13.7、数学教育活动中,以“蔬菜”为主题可以整合的数学教育内容(1)学习分类;(2)感知物体数量、形状
8、及物体量的差异(如长短、粗细);(3)感知时间、空间;(4)学习加、减运算。教师对主题中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的分析、检核,可使教师了解主题具有的数学教育价值,明确哪些数学经验可整合在主题中。14.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向幼儿提供的学习经验是经过教师有意识选择的,故这些经验的学习,有助于幼儿对事物数量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幼儿感知和把握数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敏捷、灵活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幼儿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进行交流和对话,这引导
9、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学习经验。(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条件。他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获得发展。15.2、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机能的要素转化成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例如,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活动,看点子卡片拿取相应数量的花生豆(或纽扣、瓶盖、珠子等)看点子卡片盖相应数量的实物章,看点子卡片作相应数量的动作等等。16.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有以下6 个要素所组成:目标指这一操作活动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要具体,以便于教师的把握,使其能
10、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例如,瓶子与数游戏(小班)。目标:能将瓶子与瓶盖配对,能将4 个瓶子按大小顺序排队。17.材料:指幼儿操作活动中所需使用的物品。提供材料应注意:提供的材料应充分,以满足幼儿反复摆弄练习的需要;提供的同一类活动材料应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这样既可以满足和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又可引导幼儿的思维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所提供的材料应多样化,让幼儿从运用多样材料的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有更多体验;不同的小组也可提供不同层次和要求的操作材料。(活动设计重点)18.规则:
11、指幼儿操作活动的要求和完成活动所必需的步骤,使幼儿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怎样使用材料。制定的活动规则,要体现数学概念的属性及关系,运算的性质及规律。形式:指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三种:个别操作、两人或多人操作、集体(全班)操作。操作方式取决于活动内容及班级人数、教师力量的配备。19.指导:指教师如何向幼儿讲解、说明活动材料的活动规则,以及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的要求,包括对个别幼儿的指导。评价:指评定活动的教育效果,即幼儿是否达到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进步。20.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12、活动建议或活动延伸几个部分。(1)活动名称:就是给活动起一个名字。如给数找朋友(理解和掌握相邻数的关系),送园片回家(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图片放在一起)。现有活动设计中,活动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一是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另一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找朋友、盖印章等。第一种命名形式不太儿童化 缺乏生活气息,但有些中大班的数学内容无法采用生活的语言表达,只能选用这种形式。第二种命名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幼儿也会感到有趣,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21.(2)活动对象:该项活动是针对哪个年龄段幼儿的,应明确指出。(3)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教育
13、效果。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A:活动目标中的学习内容应包括:知识概念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学习;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22.举例:复习5 的组成 活动目标:复习5 的组成,知道5 分成两份只有4 种不同的分法;(启发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评议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活动内容可能对幼儿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但所提出的目标往往只是选择其主要的方面,不可能、也不必要将所有的方面都一一列出。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应重视幼儿整体的发展。充分发挥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23.B: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数
14、学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教师作为表述主体,常用的表述词语有:“启发幼儿引导幼儿”,幼儿作为行为主体常用的表述词语有:“会体验感受了解能够积极参与”。现实教学中目标表述常见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活动目标表述上采用的行为主体常常不统一,即有的条目由教师做的事来表述,有的条目又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在同一活动中,表述的方式应该是统一的。表述活动目标最好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来表述其行为的变化。24.4、活动准备:(1)学习经验的选择,也就是为了达到提出的活动目标,教师应为幼儿选择哪些学习经验,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
15、时要考虑,所选经验是否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够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既能给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经验,既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2)幼儿的经验准备,即幼儿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先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具备哪些能力,教师可用任务分析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的准备情况。任务分析要分析两方面的情况:第一,要分析进行这一学习活动,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环节有多少。步骤和环节越多,难度越大,对幼儿学习的要求也越高。第二,要分析幼儿在进行这一学习活动时,已具有哪些知识技能、哪些能力、他们还缺什么,教师应
16、为幼儿创设什么条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完成任务。25.(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教具学具的种类,实物 教具、学具玩具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专门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学具等,形象直观教具、学具画有各种物体的图片、实物卡片、几何图形卡片等。26.5、活动过程:第一部分,活动开始。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材料、配合提问来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第二部分,活动进行。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也可集体进行活动。第三部分,活动结束。教师可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给与表扬和鼓励,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27.6、活动建议和延伸:活动建议:
17、一般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或者是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提出其他的活动方式。活动延伸:是指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注意到这一问题,才能使幼儿以获得的数学经验在后面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前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也将成为后一活动的基础和准备。28.教师选制运用教具和学具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选制运用教具和学具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具学具的选制、运用要有助于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形象鲜明、大小适中、所有幼儿都能看清,不要太新奇,以免分散注意力。教学具应尽可能具有多种用途,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价值;选制、运用教学具时,要考虑不同年龄
18、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应多使用实物、玩具等直观性形象的材料,中大班除实物教学具外,还可用一些实物图片或卡片。实物图片已不是某个具体的实物,而是同类实物特征的概括,并将立体的物体变成平面的图形,这类教学具对发展幼儿的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9.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1)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实现的。(2)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是自然地渗透其中。主题活动中的每个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其主要的价值取向,幼儿在活动中会自然地获得某方面的数学经验。(3)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此教师应给予关
19、注和支持。30.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1)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数学教育内容;(2)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教育内容;(3)在这一主题中 幼儿所要学习的经验,需要通过哪些教育教学活动获得。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举例-超市购物(1)活动的生成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产生了超市的主题游戏。几天来,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反映着他们对真实生活中超市的认识,迁移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自然地进行着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31.观察到这一现象,我思考到,超市是幼儿熟悉的 环境,超市购物又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幼儿对此有着丰富的经验。
20、数学就在儿童的身边,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超市购物”这一主题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价值,何不抓住孩子的兴趣,将l0 以内组成、加减的教学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呢,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后,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开展“超市购物”这一主题活动。32.此主题活动教育价值的思考A:10 元以内的人民币(1 元硬币、1 元、2 元、5 元、10 元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B: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 以内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1、。C: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D: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33.E:商品价码标签 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及时贴标签、笔。组织策略:(1)以游戏中某个幼儿提出要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引出话题;(2)让幼儿之间通过讨论确定各种商品的价格;(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F:“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 准备:面值为1 元、2 元、5 元、10 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组织策略:(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请每个幼儿到“银行”取5 元钱;(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 元钱的不同方
22、法。34.G:钱包、装饰钱包 准备:幼儿自己收集的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糨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式样;组织策略:(1)请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钱包的样式;(2)请幼儿谈谈自己要制作钱包的形状、式样和颜色;(3)鼓励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和装饰;(4)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介绍各自制作的钱包。H:买两样东西 准备:“银行”里准备1 元的硬币或1 元、2 元、5 元的纸币若干,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取5 元钱;(2)请幼儿用这5 元钱到“超市”去买两种商品;(3)请幼儿介绍用
23、5 元钱买了两种多少钱的商品;(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5)幼儿选用适合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35.I:你还剩多少钱 准备:“银行”里有l 元的硬币或1 元、2 元的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取5 元钱;(2)请幼儿用这5 元钱到“超市”里买一件商品,算算还剩下多少钱;(3)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还剩下多少钱;(4)幼儿选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记录,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J: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准备:“银行”里有l 元的硬币、或1 元、2 元和5 元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记录纸、笔若
24、干。组织策略:(1)教师交代活动要求,先到超市去挑选两种商品,看看这两种商品各是多少钱,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进行记录。再到“银行”去取相应数目的钱,最后到超市去购买这两种商品;(2)幼儿进行活动,挑选商品记录价格、到银行取钱、购买商品;(3)请幼儿相互介绍购物的情况。36.K:大家各买了什么(此游戏可进行多次)准备:超市场景图一幅,上面画有班级“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并标有价格。组织策略:(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商品以及各种商品的价格;(2)教师说出自己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或类别,让幼儿猜测。(3)在幼儿明确如何说清猜测条件后,请个别幼儿让同伴猜他在“超市”中买了哪两样东西。
25、L:我和老师买东西(真实的实践活动)准备:给每个幼儿提供1 元钱的硬币。组织策略:(1)给每个幼儿发2 元钱;(2)讨论:如果钱不够怎么办:(3)带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让幼儿到超市中进行购物;(4)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37.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领导(一)活动空间的设置和准备 1、提供的活动区、角空间,要即可摆放各种活动材料,同时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桌椅,摆放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拿取和使用。2、活动空间要相对固定,这有利于幼儿活动的开展。3、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可以安排数学活动专用室,让幼儿在专用室中进行区、角活动。(二)活动区、角数学活动材料的摆
26、放和提供与数学教学活动互相补充。(三)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1、教师要向幼儿提出在区、角活动的要求和规则。2、摆放新材料、增添新内容后,教师应向幼儿介绍新材料的使用方法,新活动的要求和规则。3、区、角活动一般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指导。4、保证每个幼儿每周都有进活动区、角的机会。38.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生活活动:1、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天中,不仅占有一定的时间,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2、在幼儿的生活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反复的发生,因而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
27、。游戏活动:1、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蕴涵着各种数学信息。2、幼儿参加游戏,不仅愉快的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着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39.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的特点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的特点 1、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能够自然而然的、不知不觉的学习数学,获得有关数学经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大多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一般都会反复、不断的出现,这使幼儿能经常地感受这些现象和问题。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探索数学现象和问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幼儿在学习经验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性。3、活动区、角数
28、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与材料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大量的数学感性经验。40.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的影响 1、给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创设了条件。2、使幼儿有机会去建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种难以教会的知识,需要通过幼儿的活动与材料相互作用逐步建构。41.买商品;买商品;“3+4=7”“3+4=7”的意思的意思 (一)某大班教师在一次活动中,让幼儿用“5元钱”去买两件“商品”。有一位幼儿成功地买来了两件“商品”,标价分别是“1元”和“
29、4元”。但是,当她按照教师的要求用一道算式记录自己做的事情时,却令人不解地写下了“1+40”的算式。就连她自己也感到奇怪:她明明记下了自己做的事情用“5元钱”买了“1元”和“4元”的商品后钱全部花完,却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算式。(二)某大班初期幼儿对于10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经对答如流。在一次测查中,当询问一个儿童“3+4=7”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时,他除了回答“表示3加上4就是7”之外,任凭怎样提示,也不能举出一件能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具体事情。42.案例评析:儿童学习数学,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仅仅停留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不能称为数学,而不从具体的事物出发或者脱离具体实
30、践来教授抽象的数学运算,更是违背了数学的本质属性。它既需要建立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又需要拜摆脱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由此,数学具有双重的价值,即:理智训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抽象性与现实性或应用性)43.小丽特别喜欢红颜色的东西,她把积木箱中的红积木全翻出来,正一趟趟抱到桌子上去准备搭一个娃娃家。小刚看了看小丽桌上的积木,发现自己本想用来搭桥洞的拱形积木已被小丽选走了,于是乘小丽再次去抱积木时,悄悄从小丽的积木中拿走了几块拱形积木。小丽回来了,她全然没有发现积木的减少,兴致勃勃地搭起来,搭着搭着,小丽感觉拱形的积木太少了(只有三块),于是又到积木箱中去找。这时小刚又从小丽那里拿走了一块拱形
31、积木。小丽没有再找到她要的积木,失望地回到桌边,忽然她大叫起来:“我的积木怎么少了?”她环顾四周,一眼看见小刚正拿着一块红色的拱形积木,马上跑过去夺了过来,嘴里还咕哝着:“这块积木是我先拿到的。”小刚紧紧护住另外几块拱形积木生怕再被小丽发现。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小丽不再注意他了,赶紧把那几块积木往远处推了推。44.案例评析:23岁的幼儿可产生对集合的笼统感知,即对元素模糊的泛化的知觉。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精确地说出一组物体的数量,只能大致地辨别它们的“多”、“少”,同时他们也看不到集合的范围和界限。45.小班幼儿进行计数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口能从1-10顺着数,但手在乱点;手能按实物顺
32、序一个个地点,口却乱数;口和手能有节奏配合,却不能一一对应地配合。46.案例评析: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儿童的计数能力标志着他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程度,也标志着儿童数概念的初步形成。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47.数数3岁的强强可以清楚地从1数到10,可一次老师请他数数玩具柜上有几个娃娃时,他用手指点数着娃娃,一个、一个点数着(1、2、3、4、5)数完后,他告诉老师:玩具柜上有4个娃娃。4岁的平平已经认识阿拉伯数字,知道可以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如数字“1”可以表示1个苹果,1个皮球,1个娃娃等,数字“2”可以表示两个。一次他看见纸上画着4个苹果,他就在每个苹果上面盖上“4”的数字印章,一共盖上4个“4”的数字印章。48.案例评析: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案例反映了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强强虽能口手一致地点数物体,但他还没有总数概念,所以他未能正确说出娃娃的数目;平平对数字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建构中,他知道4个苹果可以用4的数字表示,可他对每一数字表示物体数量这一意义还未完全理解,所以他给每个苹果都盖上1个数字“4”的印章。严格来讲,这二名幼儿都没有真正形成数概念。4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