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单桥实验学校 吴晓芃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新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不够吃”的情况,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如何让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能够“吃得好”、“吃得饱”呢?这
2、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制订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力争我班学生整体成绩能够“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创辉煌”。下面本人谈谈有关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工厂中的产品,因此他们的发展参差不齐是理所当然的,鉴于这种情况
3、,我根据全班30多名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智力诸方面的情况,采用“隐性分层”的方法,把他们分为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同时将各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调整;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或混合分组等方式组织教学,但具体采用哪种分组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课型和教学过程来确定。二、在课堂教学中的分层(1)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对于教学目标,我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明确提出学生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要发展的
4、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感过程。同时,还将两类目标各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与已经确定的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即:A层教学目标为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B层教学目标为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C层教学目标则要在教材基本要求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如我在上移多补少应用题这个内容时,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让A类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B类学生在适当的提示下参与探索,C类学生则通过探索过程中与组内同学的交流合作获知“凑十法”。这样做既能激发A、B类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保持C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尽量的满足不
5、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A层高水平学生是指那些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学习成绩很好,能够轻松完成教学要求并能得到更大发展的学生;B层中水平的学生则指那些有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成绩较好,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C层低水平的学生则指那些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差,完成教学要求比较困难的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优势互补作用,努力做到以点带面,使课堂效率得到最大化。(2)问题设计的分层。不同层次学生,我们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成功的设计方案能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
6、的感觉。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中说到圆的画法,我就设计了下列问题:1、如果要把这些圆画下来,你有什么办法?(B,C层同学回答);2、如果手中又没有圆规,又急于画个标准的大圆,该怎么办?(A层同学回答)。这样不仅提问的面广了,而且与回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符合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好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
7、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3)合作学习的分层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不同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水平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可以使班集体教学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集中研讨学生的共性问题时,既可以按照C-B-A层的顺序提问学生,让学生相互补充、完善,使问题得到完善解决;也可以先要求A层学生示范作答,再出示同一问题或类似问题让B、C层学生模仿作答;还可以让a层学生承担作业检查、辅导督促C层学生完成作业等职责,并制订“值日小老师”制度,允许个别“小老师”在教学中离座巡查,给其他学生提供帮助,以缓解学生人数多而教师指导时间有限的矛盾。教师还要在课内外强化学
8、生的小组竞争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竞赛,使组内成员接纳C层学生,并把帮助C层学生提高作为每个人的职责。三、课后练习的分层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设计练习时我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这样的作业起点低,层次多,学生容易下手,C组学生有选择练习的机会,A组学生
9、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样就引导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必须基本上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四、评价学生的分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具有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有机组成部分,合理地使用教学评价会使学生得到有序地发展。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我采用的是分组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
10、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五、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要端正教学思想。采用分层分类教学是为了促进各个层次间的融合,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2.要正视个体差异。缩小差别并非意味着消除差异,首先必须承认每个人的固有素质差别的先天性以及后天的差别不可抹除性,鼓励个体间的良性竞争以及个体差别间的良性交流。3.要善于动态调控。教学是一个
11、动态系统,学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不应采用固定模式,分层并不是分而不变的,随着教学进程,要不断调整层次结构。4. 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并非所有教材内容都能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分层或怎样分层,必须从教材内容、课型情况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选择。总之,分层分类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2012.8.2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 单桥实验学校 吴晓芃 2012.8.2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