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如何运用正确方法保护嗓子 首先,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一定的呼吸训练,首先是吸气: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然后是吐气:说话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说的过程中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避免
2、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是所谓的“气息支点”的问题。其次,可以利用课前课后作一些呼吸练习。如:数葫芦(葫芦一、葫芦二、葫芦三、葫芦)(一口气数多少个)、模仿“狗喘气”、哼鸣练习等等。这些练习既不影响他人,又能锻炼自己的呼吸,同时加强了说唱功能、疏通了筋络、强化了动力,为嗓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2、运用共鸣,说唱省力。运用共鸣就是让有气息支托的声音进入共鸣腔产生共鸣,有共鸣的声音既轻松省力又具有穿透力。我们也来了解
3、一下人体的共鸣器官。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说话时使用的音区和音量、音高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使用低音区,音量小、音高低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使用中音区,音量中等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使用高音区,音量大时,主要是靠头腔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们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声音。共鸣练习最好是用哼唱,即常说的“哼鸣”。用“哼鸣”来练习时,感觉就好象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
4、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打开,把气息的通道留得越宽越好,然后让气息顺利经过这些通道,沿着口腔的咽壁、鼻腔壁进入头腔的蝶窦处,蝶窦处的感觉就是我们前额的眉心处。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哼鸣”声音,这样的声音由低音往高音进行练习,就会感受到三大共鸣腔体的动行,低音区会明显感受到较少用的胸腔共鸣、中音区能感受到使用较多的口腔共鸣、高音区的头腔共鸣须训练才能做到,眉心处的“哼鸣”就是我们要找的头腔共鸣。我们上课一般运用混声共鸣,要做好混声共鸣的途径很多:可请教声乐老师;模仿话剧演员道白;模仿歌唱家唱歌。在生活中,老师们可以用学习婴儿啼哭的方法来练习共鸣。婴儿啼哭一个小
5、时,嗓子不哑就是一个最好的提示。讲课运用共鸣,说话省力,保护嗓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3、吐字咬字,美化声音。字正腔才圆,要使声音优美,就得了解咬字吐字。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时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可以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发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器官只是
6、发声的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需要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意志、情感、愿望及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心理的制约因素阻碍了声音的发挥,所以在进行美化声音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训练,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讲课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表述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样,您说得轻松,学生听得清晰而愉快。4、坚持练声,为嗓储能。花钱大家都希望用利息,嗓子如何实现利滚利呢?那就是练声持之以恒的练声。它就像石油和煤的形成,是12亿年前太阳能的储存。练声就是储存嗓子的利息。定期请声乐老师指导练声非常必要,它既可以纠正发声毛病,又能学会科学用嗓,延长自己的职业寿命。
7、很多演员、歌唱家、播音员都是通过练声,使自己的嗓子恢复正常,并焕发青春的活力。现代发声技巧主要是以调整性格、控制情绪为基础,以自然、真实为方法,以具有纯净、穿透力、自如、质地好的声音为目的。还有一句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点,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风格,而发声也应该因人而异,不同的嗓音特点讲究不同方法,一定要有个明确的判断。如何保护(1)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锻炼身体,注意营养,保持咽喉的健康。(2)口腔不清洁,容易引起咽喉的炎症,所以应养成饭后漱口和睡前刷牙的习惯。(3)预防感冒。因为不少咽喉疾病与感冒有关,所以应注意增减衣服,防止着凉;在感冒流行的时期,外出应戴口罩,尽量少去公共场所。(4)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以免刺激咽喉。(5)说话时要有节制,不要大声喊叫或讲话过多,否则会加重喉部肌肉尤其是声带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