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2022年范文大全 种子的萌发 其次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说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阅历及试验观看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比试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掌握试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展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试验中设置对比试验的训练及试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设计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育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
2、小组合作,结合生活阅历,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引导学生进展描述,相互沟通,在此根底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供应的资料,结合生活阅历,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相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和充分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索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看教师的试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 指导看书,鼓舞
3、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展分析、排解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启发学生调动阅历储藏,进展大胆假设。 3.制定打算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试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打算,在小组内争论并修订打算。明确操作步骤,做好试验分工,确定组长,争论内容记录员,试验主操作人,观看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展沟通,进一步修订、完善试验探究打算。推想试验结果。 方案二:参照课本的试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打算。明确操作步骤和留意事项,做好试验分工,确定组长,争论内容记录员,试验主操作人,观看记录员。推想试验结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
4、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试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根底上进展小组争论,推出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试验设计思路。 4.试验探究 以试验小组为单位,课下试验探究,定时观看,仔细记录种子萌发的状况。 提出留意事项,催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赐予评价, 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试验的现象和结果。 方案二:观看录像,相互沟通说出试验探究的结果。 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看,并进展描述。 6.表达和沟通: 方案一:各小组沟通探究的过程,并进展分析、争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5、。 方案二:组间沟通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展评比。评出: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看、报告奖等 7.本探究试验胜利的关键 进一步领悟“掌握变量”和设置“对比试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索争论:设置对比组试验条件的重要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方案一:依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试验操作,课下观看记录。 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沟通,课下进展试验操作及观看记录。 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试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试验的过程,展现试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试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 2.探究的结果: 沟通测定种子发
6、芽率的试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 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贮存丰富的养分,渡过休眠期 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及种子的构造,联系生活实际,组间沟通,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方案二:观看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局部切除的种子萌发状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大胆猜想、表达和沟通,得出结论。 方案三:演示并观看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相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缘由。 提示、指导学生进展针对性的观看、分析比照不怜悯况下种子萌发的状况,相互沟通,得出结论。 三、种子的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轴一连
7、接根和茎的那段 胚芽茎和叶 方案一:结合试验观看,自学看书,小组之间沟通,描述萌发的过程,相互补充。 方案二:观看动态展现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 初中生物教案篇二 细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养分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看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拟,连续培育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连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细
8、菌构造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学问,由于: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构造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构造进展比拟,找出它们在细胞构造上的一样点及显著区分,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根底。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局部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对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亲密关系表现在
9、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订正很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亲密,但由于特别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看到,特殊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展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由于初一学生所把握的生化学问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方面的学问,因而讲透细菌在
10、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肯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1)在叙述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谈论后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非常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展直观教学。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假如有教学设备的学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
11、作用高倍显微镜进展观看。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播放细菌显微构造和亚显微构造的录像片段。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构造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学问,可用叙述法。首先课前要预备好细菌构造的模式图。假如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构造示意图画一个。对比图来叙述细菌构造特点时,留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构造进展比拟找出一样点和不同点。留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构造
12、上的重要区分,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别构造如: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爱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当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全部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留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生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相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反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状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叙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爱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
13、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剧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毁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叙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_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洁、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叙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养分方式的叙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争论: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养分物质的?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养分?经争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养分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
14、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分: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叙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展。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年轻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久保存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消失这种状况?让学生答复,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详细作用需要教师来叙述。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试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
15、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看,看看有何变化。 (2)在叙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争论,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订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熟悉,培育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对待分析客观事物的力量。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完课后依据教学目标进展检测,准时反应。并请学生答复“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 随着现
16、代科学技术进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殊是近些年来在环境爱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初中生物教案篇三 生物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看的一般方法,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渐渐培育学生观看、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 教学活动中留意培育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看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诞生物的根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别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
17、的难点。 课前预备: 1. 生物的录像。 2.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3.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录像中消失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依据书上供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学问,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争论(假如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讨论争论完毕后,可讨论争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终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加他们的争论和讨论)。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依据生
18、物的特征说) 补充: 8.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构造根底 9. 生物体能进展新陈代谢 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力量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渐渐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具体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争论,所以许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展争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有一个总的熟悉,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全部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当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晰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学问解答一开头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