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脚内侧踢球技术第六小学 李慧青脚内侧踢地滚球的技术特点是脚与球的接触面积大,出球平稳而且准确,动作幅度小隐避性大等。因此在踢点球、罚球区前沿的横传、直传、中后场20米左右距离的直传、斜传、横传多采用的技术,同时也是禁区内推射所采用的技术。另一方面,就其运用在传球中来说,对于接球者地滚球比空中球更易处理且处理球的时间更短,能更好的与下一个技术衔接,现代足球比赛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就是战机,是获取胜利的基本要素,快速处理球是现代足球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看似简单,但要掌握好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好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中发现学生易出现以下的错误,错误的出现就会造成失误。下
2、面就对易犯错误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给出纠正方法。 一、 出球是空中球,而不是地滚球就是踢出去的球不是在地面上滚动,而是在空中飞行。出现这种错误有两种情况:1、击球点不正确,击球点在球的后下部。而正确的击球点应该在球的后中上部;2、支撑脚离球的距离较远,支撑脚离球的距离远造成击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有夹角。纠正方法:1、强调准确的击球点是脚内侧踢地滚球的技术要点。教师在正确的示范下进行精讲,学生应多进行单人对墙练习。单人对墙练习的方式简单,练习时学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改进技术要点上。也可以两个同学一起练习,一位同学用脚将球踩在脚下(在同伴进行练习时要观测,并指出其错误),另一位同学站在球后做击球
3、动作;2、让学生明白支撑脚在踢球技术中的重要性。强调支撑脚应在球的左边(以右脚踢球为例),而不是球的左后方。在纠正初期可以用线标明支撑脚踏点的位置。练习方式可以采用两个同学一起练习,一位同学用脚将球踩在脚下(在同伴进行练习时要观测,并指出其错误),另一位同学进行助跑、支撑、摆腿练习,也可采用单人对墙练习,或两人对踢。二、出球准确性差就是传球不能传到指定位置。出现这种错误有两种情况。1、助跑不是直线,使摆腿方向与踢球目标不在一条直线上;2、脚的触球部位不正确,触球部位在脚背内侧。而正确的触球部位是脚的内侧即足弓(跖趾关节、舟骨和跟骨所构成的部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的学生是膝关节外展不够,还有可能
4、是髋关节柔韧性差,导至膝关节外展不够;有的学生是对脚内侧与脚背内侧的概念区分不清。纠正方法:1、强调脚内侧踢地滚球的助跑方法是直线助跑。在练习时用线把助跑路线标出来。练习方式最好是单人对墙练习;2、让学生明确踢球的正确部位是足弓;3、加强膝关节柔韧练习,进行膝关节的无球外展柔韧练习;4、加强髋关节柔韧练习。三、出球力量不适当在比赛和练习中,如果传球力量过大,给接球队员的接球造成难度容易失误,如果力量过小,容易被对方抢断下来,造成传球失误,如果是射门,力量小守门员可以很轻松的拿住球。纠正方法:击球时踝关节的状况对出球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击球时踝关节应该紧张。可采用多种传球练习方式来提高。我认为应
5、采用有竞争性的练习方式,比如抢球练习,二抢五,半个球场的比赛等,结合实战,让学生更能体会踢球力量对传球质量的重要性。当学生因传球力量不适当而失误,此时指出错误并加以提醒,这样学生的记忆才深刻。四、出现“卡壳”现象踢球时,球“卡”在脚下,球没有踢出去。此种情况下可能失去重心易摔倒。出现这种错误有两种情况。1、击球点过高,在球的顶部;2、在击球瞬间时支撑脚超越球,此时球的位置在身体重心的后面。纠正方法:1、让学生明确击球点是在球的后中部或后中上部。两个同学一起练习,一位同学用脚将球踩在脚下(在同伴进行练习时要观测,并指出其错误),另一位同学站在球后做击球动作;原地徒手摸仿踢球练习然后进行有球的双人或多人传球练习。在多次练习中建立良好的本体感觉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2、在明确支撑脚的位置后先进行球静止状况下的踢球练习,当基本掌握后再进行两人基本战术的练习。脚内侧踢地滚球的教学先进行无球徒手模仿练习然后进行有球练习,有球练习先进行原地练习然后进行运动中踢球练习,当学生掌握后进行有对抗性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错误要及时纠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正确的技术得到巩固。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可使学生避免产生“厌学”的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