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3 ,大小:150.50KB ,
资源ID:67182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67182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

1、平川区第三小学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试行教案 年级 (第 册)共 案 部 分个案及心得2014 秋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 里面的” 运算顺序, 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 境中提出问题

2、,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 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 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 能正确地计算。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 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 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 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 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

3、、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 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 24 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 24 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 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 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 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4、”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 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 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本册教材在数学好玩中安排了 “校园中的测量” “搭配中的学问” “时间与数学”。三个专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总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

5、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生情况分

6、析: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四、

7、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 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第一课:小

8、熊购物教学内容:P2 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 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

9、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 引导学生认识: 只有加、 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 1 个蛋糕和 4 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4+6”中的“34”表示 4 块面包共付 12 元,所以

10、 3 和 4 要先乘。12+6=18 (元)表示 4 块面包和 1 个蛋糕共付 18 元。 算式 “6+34” 红的 “34” 表示 4 块面包共付 12 元, 所以 3 和 4 也要先乘。 6+12=18 (元)表示 1 个蛋糕和 4 块面包共付 18 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 与 6+34 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 买 1 个蛋糕和 4 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 解法一: 34+6

11、解法二: 6+34 (PS: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 18 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 20 元,买 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 8 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 8 元。 3、重点讨论解法 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5、小结

12、: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 题。 )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 1 题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 2 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课时 练习教学内容:P4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

13、算。 3、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 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开火车)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4+8-6 47-10+5 369 2876 72+16 50-46二、巩固练习: 1、第 3 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 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 4、5 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 6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三、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

14、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课:买文具教学内容:P5 6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

15、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 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 本作文本一共 18 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 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 4 元 3 本作文本一共 18 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183=6(元) ,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 10 元。 b . 183+4 =

16、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 10 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 3 本作文本 18 元, “183”表示 1 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 1 本作文本和 1 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 183=6,再算 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 要先算除

17、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练一练第1、2题。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第四课时 练习教学内容:P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18、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又是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二、巩固练习P7练一练第3、4、5和6题第五课:过河教学内容:P8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

19、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 P8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

20、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 “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 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 男女生总人数,即 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 )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 与 25 的和除以 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 6 条船。 5、提问:如果 54 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 ,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P9 试一

21、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 (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 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 所 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 练一练所有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第六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

22、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 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 1 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

23、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 (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 3 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 3 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

24、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 1 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 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 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 指导提问: 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 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 “24 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25、: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 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 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 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 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

26、立体图形。第一课时 看一看(一)教学内容:第13、14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 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 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 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 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

27、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 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 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 3、学生同桌间游戏。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师生活动示范。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继续探究:

28、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四、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教材第 14 页的练一练。 第二课时 看一看(二)教学内容:第15、16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 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 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 间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一

29、、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 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 p15 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四、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那幅图?说说你的理由。五、反馈交流,模拟情景。 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 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八、作业布置:练一练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

30、手操作能力。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 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练习过程:一、练习: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 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3、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 一画。二、自学自导:1、教师说

31、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 4 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 3 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 4 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 2 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三、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四、全课总结。第三单元 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

32、作用。 、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课时:8课时第一课时 捐书活动教学内容:第17、18页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 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

33、、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 一片爱心。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个年级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二、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2、想一想。 (1) 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 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 想的 ? (3) 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4、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1)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三、学中做: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 1、3、4 题。四、课堂总结。第二课时 运白菜教学内容:第19、20页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

35、题的过 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今天李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 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生1:85

36、0-256-280 =594-280 =314(棵) 生3:850-(280+256) =850-536 =314(棵) 生2:850-280-256 =562-256 =314(棵) 生4:850-(256+280) =850-536 =314(棵) 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生1和生2所提出850-256-280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生3和生4提出850-(280+256)和850-(256+280)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 车和第两车的总

37、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5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 (三)进行验算。三、算一算,再进行验算。四、练习:练一练五、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 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六、作业设计 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们来到池塘边, 饲养员告诉他们,这里养了 800 只鸭子,白鸭子有 250 只,花鸭子有 350 只, 黑鸭子有多

38、少只? 2、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1000 枝玫瑰花,红玫瑰和黄玫瑰的枝数都是 320 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 (两种方法计算) 第三课时 节余多少钱(一)教学内容: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结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教学难点:既要思考解

39、题策略、弄清运算的顺序,同时又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 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 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 (引出问题“八月结 余了多少钱?” )(4) 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5) 学生汇

40、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完成“练一练”的第 1、2 题。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第四课时 节余多少钱(二)教学内容:第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结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

41、数量关系的优越性教学难点:既要思考解题策略、弄清运算的顺序,同时又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列竖式计算:284+139-326 900-156+278 574-(123+194) 540-263+178二、小动物进行爬山比赛,上山要爬525米,下山比上山要多走86米,一共要走多少米?三、练习:1、练一练第3题:巩固和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2、练一练第4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练一练第5题:要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在解答问题。4、练一练第6题:通过游戏形式,练习多位数加减法,同时也了解到有关达芬奇的一些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第五课时 里程表(

42、一)教学内容:第24、25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 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会读图。2、能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3、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讲授新课。出示主题图,表格。(1)保定到

43、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813-689 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一说,画一画。 (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1题、第 2 题和第 3 题。 四、课堂总结。 第六课时 里程表(二)教学内容:第26、2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

44、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教学难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坐过车没? 学生:坐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 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 1:不知道啊! 学生 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老师:不是。 学生 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老师:恩,是的。就是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 35 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

45、同学们现在根据 表中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 1:160 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老师:星期一出发时度数是 35 千米,回家时是 160 千米,160 - 35 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 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度数减去前一天的度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二、玩中学,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 27 页“练一练”第 1 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 月底比 6 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 呢?有哪些原因呢?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 2 题、第 3

46、 题和第 4 题。四、课堂总结。第七课时 练习二(一)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2、3和4题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列式计算。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过程:一、第1题: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再列式解决问题。二、第2题:巩固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三、第3题:培养独立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第4题: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八课时 练习二(二)教学内容:练习二第5、6、7和8题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借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