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孔子的体育文化思想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不仅在军事学、政治学、文学、史学、文化学、社会学、艺术等领域均有伟大贡献,在体育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体育文化思想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孔子;体育思想;现实意义1前言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和私学活动,在我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的体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第一位提倡体育的教育家。他长期从事塾馆教育,论语中记载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仍为东、西方教育家所尊崇,他的教育思想学说对中外有很
2、大影响,其中有不少涉及到体育思想。2孔子自身的体育情况众所周知,一个不懂射箭的外行,他是无法教好他人射箭。因此,孔子自身的体育情况是决定他是否胜任体育教学的基础,我们就一般体育规律对其进行分析。从身高上看,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而异之”,按周尺折合成现代公制孔子身高1.91米,按当时的生活水平,可谓超寻常地高大了。其次,从体能看,据列子说符中记载,孔子“能柘国门之关”吕氏春秋卫载“孔子劲杓国门之关”、“足蹑郊兔,力抬城关”。由此可见其奔跑很快,力量很大:第三,从技能技巧上看,据札记射义记载:“孔子射于瞿相之国,盖观者如堵墙 ,当时射箭已很普及,无好奇可言。而孔子射箭
3、场面之热烈,可见其射术的精堪和高超了稿;第四,从兴趣到爱好上看:据盂子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至今泰山顶上还留有孔子登临处的遗迹。由此可知孔子不仅学习六艺中的射、御之术,而且喜爱登山运动。他之所以有那么好的体能、技能是因为平常喜爱锻炼的结果:第五,从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上看,孔子五十五岁对,被迫弃官离鲁,为宴现其政治主张开始周游列国。当时的情况是孔子年事已高。而且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同时心理上也遭受到巨大的打击和摧残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于适郑,与弟子相残孔子独立郭东门。孔子在这生理、心理双重磨难下,流浪十四载六十八岁才重返鲁国,而且活到七十三岁。可见其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成熟。3
4、孔子的体育文化思想3.1注重“仁”、“礼”的体育道德观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仁”是主体和核心,是孔子的基本观念之一,其核心内容为仁爱、爱人、人与人相亲。“礼”是儒家的一种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和生活准则是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贵贱、长幼、尊卑的一种秩序。“仁”与“礼”是紧密相关的,“仁”为主体,“礼”为功用,而体育活动则是为“仁”、“礼”服务的。另据论语八佾记载:“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就是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要是有争的话,那一定是比箭。互相作揖,然后登场,射完走下来饮酒,假如大家都是君子仁人,这就达到了“仁”的境界,又何必在再争个什么高下呢?而那些没有达到
5、“仁”的境界的人,是没有资格懂得射术的。孔子在教育过程中也积极实践体育教育,他在课余时间里,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亲自教授学生射箭,驾御等技能。3.2注重以“六艺”为教育内容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孔子的体育思想,是与其教育思想紧密相关的。他是学校体育思想的开拓者,他认为学习的次序,本末兼顾之道,是“志于道、据于德、行于仁、游于艺”。孔子所说的道、德、仁、艺是为学先后的次序,是各有其内容含义的。不可否认,他是“德”、“礼”思想的鼓吹者、执行者。他并不主张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他是注重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同时注重游戏娱乐的。“游于艺”中就包含着体育的因素,“艺”是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6、其中射、御、乐人们都承认含有体育的因素,可是当时的射是伴随着礼乐道德的教育出现的,御是军事技能,行礼就有射,行乐就有舞,行礼要周旋跪拜,作乐能愉悦身心,调理情感,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外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曾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里“勇”显然是体育方面的要求。在整本论语中,孔子虽然谈论“勇”的篇幅不多,但事实上,在孔子一生的教育生涯中,体育是占据了其教育内容三分之一的重要学科,其目的是培养:艾武兼备、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仁”士。3.3注重养成良好饮食作息的体育养生思想养生保健思想是我国古代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一贯强调要加强精神修养,主张“思无邪”
7、,“知者动,仁告静。”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方面为自己制定了许多制度,如他主张“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髓而渴、鱼暖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八不食原则以及“食不言,寝不语”,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这些观点是符合卫生保健要求的。孔子亦注重有规律的科学的生活作息。他骂学生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孔子说:“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老过度者,疾共杀之”。就是说不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又不节制饮食,乱吃乱饮,无限度的游乐或者劳累过度,疾病就会一块袭来,置人
8、于死地的。由此可以看出,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习惯的养成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此即对当今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4孔子体育文化思想的现实意义(1)孔子对体育活动,十分强调要为“仁”和“礼”服务,也就是要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这显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他强调的重义轻利的思想,给体育运动明显的竞争机制带来严重的影响,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现代化体育进程的速度。但他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思想品德的体育道德观,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现代德育论原理所要求的。(2)孔子的“六艺”教育内容,显示出了对学生进行
9、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萌芽,只是他未明确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但他必定对后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三好学生”以及当代中国教育界进行的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改革,有着积圾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孔子教育内容中的“射”、“御”科目,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这种“武艺”的掌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为统治阶级的保护人和接班人,因此,重视锻炼身体并不是它的直接目的。(3)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所蕴含的养生保健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道家、医家、佛家的养生保健思想以及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均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促进现代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10、起着有利的促进作用。5小结综上所述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位伟大的体育教育家。他的体育思想不仅注意强身健体之作用,同时也注意其陶冶性情之功效因此,我们应该从价值多元的视角出发。从体育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诠释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一分为二的态度进行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6参考文献1 张华.孔子的体育文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31322 史国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体育伦理思想 J .体育文化导刊,2001, (11)3 郝勤.体育史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8524 张华.孔子的体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25295 胡旭,丁聪,韩 微.刍议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J .延安大学学报,2010,29(2):10210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