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情感行为班集体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践策略研究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知”、“情”、“意”、“行”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从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包括父母双方六个家长围着转,因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责任感。在学校里,老师也为此而苦恼。作为已有十年班主任工作的笔者认为,德育的“核心”可以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入手,这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也是我国
2、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班主任如何利用班集体在进行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笔者认为“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效性,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方面,了解责任感的形成条件,做到心中有数。一、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必须先让小学生具有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二、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在认识和行为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三、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讲的就是这一点。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
4、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认识情感行为”三者结合,培养学生责任感。“认识”、“情感”、“行为”三者是统一的,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中不能孤立的进行。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过程中,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从整体性角度去考虑。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班集体中把教育学生“凡事三思而后行”作为实
5、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在进行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一、通过对不良事例的讨论让孩子们猛醒当今的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笔者结合同学们观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图片展,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带同学们回忆了图片展中的内容,事例中的孩子有的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有的偷拿家长与同学的财物;有的甚至去抢劫那么,究竟是谁把他们引向了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发现问
6、题没有及时制止,还有同学认为老师没能及时发现问题等等。但是没有学生认为是他们自己缺少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的缺乏是他们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们认识到了他们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这样,使孩子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该具有责任感。如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都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二、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
7、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在书海中漫步,是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开展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哥白尼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了解了现代学子魏源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了解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少年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可是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很强烈。书海漫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三、社会调查,明确责任感之重要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8、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让他们迫切地感受责任感的重要,从而能自觉的在日常行为中体现责任感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决定开展“社会调查”大行动。孩子们走向街头巷尾,来到企事业、机关单位,调查了各行各业中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其中,公安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个体户张司机几十年如一日安全驾驶等事例令同学们啧啧称道。在我们南通,精神文明建设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莫文隋”正是有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主动的帮助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让有困难的人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无不让学生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同时自然感到了一种责任,那就是处处多为别人着想。这
9、是大家的心声,这次活动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动力,是促使学生从知到行转化的动力。四、生活聚焦,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可贵,令人敬佩,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我认为,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的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于是,我们应重视把各种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作为契机。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利用及时激励的方式强化学生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同时,在班级中展开评比,个人与个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同轨班级之间,展开了定期评比。让学生认识到,在集
10、体中要处处为大局着想,想到自己的言行是否影响到集体的利益。尤其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更是进行责任感教育的与检验的阵地。半年来,班风班貌得以很大改观。在“献爱心”活动中、教师节主题队会上、每月的争创文明班级中、运动会中的“翻身仗”及每两周的小组轮流出黑板报中都留下了同学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烙印。看着自己班上的同学由开始的以自我为中心一天天懂得了为他人着想,懂得了在集体中应分工合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临近期末,我们又对一学期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责任感在我们的心中升腾”的主题队会进行了升华。这样不仅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
11、练作用,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内化,转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短短半年时间,实验按实施计划有序而理想地进行着,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班级学生班风班貌改观大,班级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全班学生个个有了努力的方向。大多数同学责任感强,从而使差生变好,优生更优,深受家长、学校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在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班级人均捐款额居全校三十几个班的前列。在一个学期中多次获文明班级称号。特别是运动会上班级学生一改过去怕苦怕累的状况,大打了一个“翻身仗”,所有集体项目都位居前列,因而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由此可见,“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方面确有成效。但改革探索之路是充满艰辛的,如何更好的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是我们广大班主任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标。愿责任感之花在孩子们心中永远绚烂!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