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检验科临床血液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编制部门检 验 科发布日期2004年9月28日实施日期2004年10月8日版 本2.0页 数共X页编 制张淑芳审 核梁勇批 准朱才义文 件受 控 号文件修订稿修 订 记 录修订版次修 订日 期页码对应条款修 订 内 容批 准1. 血液一般检验1.1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血液常规检验操作。1.2 基本操作规程1.2.1 血液标本采集1.2.1.1 末稍血标本采集:(1) 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婴幼儿通常自拇指或足跟两侧采血。(2) 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3) 紧捏刺血部位,用一次性
2、无菌刺血针穿刺取血。动作应迅速,深度约23 mm,稍加挤压,以血液能流出为宜。(4) 用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按需要依次采血。(5) 采血完毕,用消毒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片刻。参考:叶应妩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1页.1997.1.2.1.1 静脉血标本采集:静脉血标本采集主要由申请检验科室的护士完成(参见相应操作规程)。真空(负压)采血技术已经成为欧美国家血液采集技术标准,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鼓励在全国推广真空(负压)采血技术。1.2.2 血液常规检验(1) 标本接收和标本采集1) 血常规检验采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或末梢血标本。2) 血常规检验应尽量采用静脉血标本;对
3、特殊患者(如新生儿、必须为治疗保留静脉血管的肿瘤患者等),可以采用末梢血标本。3) 检验人员在接收临床血常规检验标本时,应对送检标本和检验申请单进行认真核查,并对不合格标本和不合格检验申请单作相应处理。(2) 基本操作步骤1) 对检验申请单和标本管作对应编号;2) 将血标本充分混匀;3) 按照COULTER-JT血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上机检测、打印结果。(3) 结果分析和报告1) 检验人员应参照血常规检验参考值指标和临床诊断审核检验结果。如发现与临床诊断不符的检验结果,或有以下异常结果,应对标本进行复查:A. 血红蛋白低于100 g/L或高于180 g/LB. 白细胞低于3.0109/L或高于2
4、0109/L(新生儿例外)C. 血小板低于80109/L或高于450109/LD. 白细胞分类比例异常,且与临床诊断不符2) 急诊血常规检验应在标本送达后半小时内发出检验报告。1.2.3 手工法血细胞分析1.2.3.1 白细胞计数(1) 取小试管一支,加白细胞稀释液0.38 ml。(2) 用微量吸管准确吸取末稍血20 ul,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吸管插入试管中稀释液底部,轻轻将血放出,并吸取上层清液反复嗽洗吸管二次,最后用手摇动试管混合。(3) 充池,静置23 min,待白细胞下沉后,用低倍镜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4) 计算 白细胞/L = 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50106 (5)
5、 参考值:成人4109/L10109/L儿童5109/L12109/L新生儿15109/L20109/L参考:叶应妩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45页.1997.1.2.3.2 白细胞分类计数(1) 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2) 推好的血膜在空气中待干,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3) 染色1) 瑞氏-姬姆萨法:平置血膜片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约1 min后,滴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对准血片吹气,与染液充分混合,510 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2) 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
6、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类细胞所占比值(百分率)。(4) 参考值细胞类别成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1%5%分叶核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56页.1997.)1.2.3.3 血小板计数(1) 取清洁试管,加入血小板(草酸铵法)稀释液0.38 ml。(2) 准确吸取毛细管血20 ul,擦去管尖附着血液,置于血小板稀释液内,立即充分混匀,待完全溶血后,再次混匀1 min。(3) 取上述均匀的血小板悬液1滴,注入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池内。(4) 静置1015 mi
7、n,使血小板下沉。(5) 用高倍镜计数中央1个大方格(400个小格)内血小板,乘以0.2109 即为每升血液内血小板数。(在相差显微镜或暗视野显微镜下进行血小板计数,效果更佳)(6) 参考值:100300109/L(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22页.1997.)1.2.3.4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1) 操作 1) 小试管中加Hinkelmann液或乙醇-伊红稀释液0.38 ml。2) 常法取末稍20 ul,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两侧充池。3) 静置35 min,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2) 计算与报告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20
8、106 = 嗜酸性粒细胞/L(3) 参考值:50300106/L(50300/L)(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11页.1997.)1.2.3.5 网织红细胞计数(1) 基本操作1) 于小管中滴加1滴1%的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2) 加入末稍血2滴于上述试管中混匀。3) 静置1520 min后,取用1滴制成薄血片。4) 油镜下检查1000个红细胞中网积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或绝对值报告。(2) 参考值:成 人0.5%1.5%新生儿3.0%6.0%(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1415页.1997.)1.2.3.6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1) 基本操作1) 按常法制成薄血片,自然
9、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 min。2) 碱性亚甲基蓝染液12 min,水洗、待干。3) 油镜下检查1000个红细胞中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报告。(2) 参考值:0.01%(100/106红细胞)(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16页.1997.)1.2.3.7 异常红细胞检查(1) 大小异常正常红细胞大小一致,直径为69 um,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可出现大小不一,凡直径10 um者称大细胞,15 um者称巨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直径6 um者称小细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病。(2) 形态异常1) 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通常6 um,厚度增加,通常2.6 um,因而红细胞
10、呈小圆球形,细胞中心区血红蛋白含量较正常红细胞多,常见于下列疾病:A.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 异常血红蛋白病(HbS及HbC病等)2) 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有时可呈畸形。正常人血液中也可见到,但最多不超过15%。这种红细胞增多见于:A.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B. 大细胞性贫血,可达到25%。C. 其他各类贫血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3) 靶形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扁薄,中心有少许血红蛋白,部分可与周围的血红蛋白连接,边缘部染色深,故呈靶状。主要见于:A. 地中海贫血;B. 严重缺铁性贫血;C.
11、一些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D. 肝病、脾切除后阻塞性黄疸等。4) 镰形红细胞细胞狭长似镰刀,也可呈麦粒状或冬青叶样。主要见于遗传性镰形红细胞增多症。5) 口形红细胞红细胞淡染区呈裂口状狭孔。正常4%。增高见于:A. 口形红细胞增多症;B. 急性乙醇中毒。6) 棘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状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见于:A. 棘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血浆-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B. 严厉重肝病或制片不当。7) 皱缩红细胞红细胞表面有圆形棘样突起,可见于干燥太慢的血片,也可见一于急性铅中毒,尿中毒症等病人的血片上。8) 锯齿细胞也称刺毛细胞,形态和皱缩细胞相似
12、。主要见于尿毒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9) 裂片细胞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心原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征。其他也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不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 染色异常1) 着色过浅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白病。2) 着色过深中心淡染区不见,着色过深,多见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患者。3) 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染成灰蓝色、灰红色、淡灰色,较正常红细胞稍大。这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多染性物质是核糖体,随着细胞的成熟而逐渐消失,主要见增生性
13、贫血。(4) 结构异常1)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用亚甲基蓝染色,成熟红细胞胞浆内有散在的深蓝色嗜碱性颗粒,外周血中有点彩红细胞增多,表示贫血时骨髓再生旺盛或有紊乱现象。某些重金属中毒时,可大量出现。2) 卡波环成熟红细胞浆内有染成紫红色的细线状环,呈圆形或8字形,可能是残留核模所致,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等。3) 豪-周小体的核碎块成熟红细胞中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可能是残留的核染色质微粒。见于增生性贫血、脾切除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4) 有核红细胞正常人血片中不见,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细胞病、红白血病、髓外造血及严厉重缺氧等常见到。(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14、(第二版).第1718页.1997.)1.2.3.8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在外周血象中,除了各类白血病幼稚细胞外,通常能见到一些细胞形态上的异常变化。(1) 中性粒细胞1) 核象变化: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它与分叶核细胞之间的比值约占1:13。A. 核左移:是指杆状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如晚幼粒、中幼粒等细胞增多为核左移,多见于类白细胞病反应或白血病。再生性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核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等。退行性左移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的核左移,常见于严重感染,机体低抗力低下时,如伤寒伴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败血症等。B. 核右移:是指不仅分叶
15、核粒细胞增多,且分叶过多、常见4叶、5叶(正常时多分3叶),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此外,疾病进行时突然出现核象右移,表示预后不良。2) 毒性变化: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症时,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异。A. 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和分裂增殖所致。B. 毒性颗粒:胞浆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不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C. 空泡:可在胞浆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末能着色所致。D. Dohle体:胞浆内出现嗜碱性点、线、梨形或云雾
16、状物质,可能为核浆发育不平衡所致,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E. 核棘突:胞核有各种形态的芽状突出,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能中毒、癌转移、严重的放射损伤等有关。3) 退行性变:表现为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胞核可呈固缩、肿胀、破碎、溶解等变化,退行变可以细胞衰老死亡的表现。(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形态变异在多种疾病,如各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为常见,此外疟疾、过敏性疾病、淋巴结炎等亦可见,统称为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常可出现3种异型淋巴细胞,即空泡型、不规则型和幼稚型。(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67页.1997.)1.2.3.9 机器检测见1.2
17、.4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1) 基本操作1) 血沉检验采用3.8%枸橼酸钠1:4抗凝静脉血(如:抗凝剂0.4 ml静脉血1.6 ml,或抗凝剂0.6 ml静脉血2.4 ml)。2) 对检验申请单和标本管作对应编号后,将标本充分混匀。3) 用血沉管将血液吸取到“0”刻度处,将管直立于血沉架上,室温中静置1小时,观察并记录结果。(2) 参考值男:15 mm/60min女:20 mm/60min(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14页.1997.)3. 出凝血检验3.1 检验科目前开展的出凝血检验项目包括:(1) 血小板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2) D-二聚体测定;(3
18、) 3P试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时间试验)(4) PT(凝血酶原时间)(5) AP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6) Fib(纤维蛋白原)(7) INR(国际标准比值)(以上第 (4)(7) 项合称“出凝血四项”检验)3.2 标本要求3.2.1 血小板检查采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或末梢血标本;其他出凝血检验采用3.2%(109 mmol/L)枸橼酸钠按1:9比例抗凝的静脉血标本(0.2 ml 3.2%枸橼酸钠 + 1.8 ml静脉血)。3.2.2 标本应在采血后半小时内送检(条件许可时应尽量在实验室采集),采血时应一针见血,应避免止血带压迫时间太长引起血浆成份改变,标本运送过程应减少
19、机械振动,以免引起溶血(应鼓励全院临床科室采用真空采血管和配套使用一次性采血针)。3.2.3 部分治疗药物可能会导致出凝血试验结果异常,对于正接收药物治疗(如肝素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医师在申请检验时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临床诊断及治疗现状。3.2.4 溶血的标本(抽血不顺利等原因造成)、血球压积明显异常的标本(如从患者输液管抽取的血标本等)、血浆成份发生明显改变的标本(如血透患者的血标本、乳糜血标本等)以及标本量太少或抽血后放置时间太长(如超过2小时)的血液标本,不适合作出凝血检验。3.2.5 检验人员应按照医学检验工作制度的要求,对送检标本和检验申请单进行核收。3.3 出凝血检验基本操作规程
20、3.3.1 血小板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3.3.8 出凝血四项检验(Sysmex CA 100凝血仪测定)3.3.8.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Sysmex CA100半自动凝血仪进行出凝血三项(APTT、PT、Fib、)的检验操作。3.3.8.2 操作规程(1) 标本要求1) 出凝血三项检验采用3.2%(109 mmol/L)枸橼酸钠按1:9比例抗凝的静脉血标本(3.2%枸橼酸钠0.2 ml静脉血1.8 ml)。2) 试验标本应采血后半小时内送检,采血时应一针见血。注射器和抗凝管需清洁干燥,减少机械震动,避免人为的溶血。(2) 基本操作步骤1) 对检验申请单和标本管作对应编号。
21、2) 标本离心2000 rpm20 min。3) 将离心好的血浆标本按对应号加入样本杯中,等待上机检验。4) 上机操作见Sysmex CA100半自动凝血仪操作规程(3) 结果分析和报告1) 检验人员应查看当日质控血浆的检测结果,如果结果在受控范围内,可以进行常规检测和签发检测报告。如果检测结果失控,应当查找原因并向上级人员报告。2) 发现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应当查找原因或进行复查,需要时应当查对该患者近期所做检测的结果。3) 对于一些危及患者生命的结果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做好登记。4) 出凝血三项(急诊)检验应在2小时内完成。3.3.8.3相关文件Sysmex CA100半自动凝血仪操作规程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