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应用问题 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进而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恰当的构造反比例函数模型,可以把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函数的问题来解决。下面选择2014年中考中有代表性的试题,与九年级学生一起共勉。一、反比例函数增减性的直接运用1(2014年天津市)已知反比例函数y=,当1x2时,y的取值范围是()A0y5 B1y2 C 5y10 Dy10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将x=1和x=2分别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确定函数值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反比例函
2、数y=中当x=1时y=10,当x=2时,y=5,当1x2时,y的取值范围是5y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3)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二、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的运用2(2014孝感)如图,RtAOB的一条直角边OB在x轴上,双曲线y=经过斜边OA的中点C,与另一直角边交于点D若SOCD=9,则SOBD的值为6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
3、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解答:解:如图,过C点作CEx轴,垂足为ERtOAB中,OBA=90,CEAB,C为RtOAB斜边OA的中点C,CE为RtOAB的中位线,OECOBA,=双曲线的解析式是y=,SBOD=SCOE=k,SAOB=4SCOE=2k,由SAOBSBOD=SOAD=2SDOC=18,得2kk=18,k=12,SBOD=k=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函数k的几何意义,过图象上的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所得三角形的面积是|k|,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三、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3(2014舟山)实验数据显示,一般成人喝
4、半斤低度白酒后,1.5小时内其血液中酒精含量y(毫克/百毫升)与时间x(时)的关系可近似地用二次函数y=200x2+400x刻画;1.5小时后(包括1.5小时)y与x可近似地用反比例函数y=(k0)刻画(如图所示)(1)根据上述数学模型计算:喝酒后几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当x=5时,y=45,求k的值(2)按国家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时属于“酒后驾驶”,不能驾车上路参照上述数学模型,假设某驾驶员晚上20:00在家喝完半斤低度白酒,第二天早上7:00能否驾车去上班?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分析:(1)利用y=20
5、0x2+400x=200(x1)2+200确定最大值;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2)求出x=11时,y的值,进而得出能否驾车去上班解答:解:(1)y=200x2+400x=200(x1)2+200,喝酒后1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200(毫克/百毫升);当x=5时,y=45,y=(k0),k=xy=455=225;(2)不能驾车上班;理由:晚上20:00到第二天早上7:00,一共有11小时,将x=11代入y=,则y=20,第二天早上7:00不能驾车去上班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综合应用,根据图象得出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四、反比例函数与正方形的综合运
6、用4(2014泰州)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函数y1=(x0)与y2=(x0)的图象上,A、B的横坐标分别为a、b(第1题图)(1)若ABx轴,求OAB的面积;(2)若O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a+b0,求ab的值;(3)作边长为3的正方形ACDE,使ACx轴,点D在点A的左上方,那么,对大于或等于4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x0)的图象都有交点,请说明理由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分析:(1)如图1,AB交y轴于P,由于ABx轴,根据k的几何意义得到SOAC=2,SOBC=2,所以SOAB=SOAC+SOBC=4;(2)根据分别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A、B的纵坐
7、标分别为、,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OA2=a2+()2,OB2=b2+()2,则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2+()2=b2+()2,变形得到(a+b)(ab)(1)=0,由于a+b0,a0,b0,所以1=0,易得ab=4;(3)由于a4,AC=3,则可判断直线CD在y轴的右侧,直线CD与函数y1=(x0)的图象一定有交点,设直线CD与函数y1=(x0)的图象交点为F,然后比较FC与3的大小,于是可判断点F在线段DC上解答:解:(1)如图1,AB交y轴于P,ABx轴,SOAC=|4|=2,SOBC=|4|=2,SOAB=SOAC+SOBC=4;(2)A、B的横坐标分别为a、b,A、B的纵坐标分
8、别为、,OA2=a2+()2,OB2=b2+()2,O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OA=OB,a2+()2=b2+()2,a2b2+()2()2=0,a2b2+=0,(a+b)(ab)(1)=0,a+b0,a0,b0,1=0,ab=4;(3)a4,而AC=3,直线CD在y轴的右侧,直线CD与函数y1=(x0)的图象一定有交点,设直线CD与函数y1=(x0)的图象交点为F,如图2,A点坐标为(a,),正方形ACDE的边长为3,C点坐标为(a3,),F点的坐标为(a3,),FC=,3FC=3()=,而a4,3FC0,即FC3,CD=3,点F在线段DC上,即对大于或等于4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
9、数y1=(x0)的图象都有交点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图形与坐标和正方形的性质;会利用求差法对代数式比较大小五、反比例函数与圆的综合运用5( 2014福建泉州)如图,直线y=x+3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2,1)(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设PCy轴于点C,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求ABC的周长和sinBAC的值;对大于1的常数m,求x轴上的点M的坐标,使得sinBMC=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垂径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
10、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1)设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y=,然后把点P的坐标(2,1)代入即可(2)先求出直线y=x+3与x、y轴交点坐标,然后运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C的周长;过点C作CDAB,垂足为D,运用面积法可以求出CD长,从而求出sinBAC的值由于BC=2,sinBMC=,因此点M在以BC为弦,半径为m的E上,因而点M应是E与x轴的交点然后对E与x轴的位置关系进行讨论,只需运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就可求出满足要求的点M的坐标解答: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y=点P(2,1)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k=21=2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y=(2)过点C作CDAB,垂足为D
11、,如图1所示当x=0时,y=0+3=3,则点B的坐标为(0,3)OB=3当y=0时,0=x+3,解得x=3,则点A的坐标为(3,0),OA=3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A,OA=OA=3PCy轴,点P(2,1),OC=1,PC=2BC=2AOB=90,OA=OB=3,OC=1,AB=3,AC=ABC的周长为3+2SABC=BCAO=ABCD,BCAO=ABCD23=3CDCD=CDAB,sinBAC=ABC的周长为3+2,sinBAC的值为当1m2时,作经过点B、C且半径为m的E,连接CE并延长,交E于点P,连接BP,过点E作EGOB,垂足为G,过点E作EHx轴,垂足为H,如图2所示CP是E的直径
12、,PBC=90sinBPC=sinBMC=,BMC=BPC点M在E上点M在x轴上点M是E与x轴的交点EGBC,BG=GC=1OG=2EHO=GOH=OGE=90,四边形OGEH是矩形EH=OG=2,EG=OH1m2,EHECE与x轴相离x轴上不存在点M,使得sinBMC=当m=2时,EH=ECE与x轴相切切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2所示点M与点H重合EGOG,GC=1,EC=m,EG=OM=OH=EG=点M的坐标为(,0)切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同理可得:点M的坐标为(,0)当m2时,EHECE与x轴相交交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设交点为M、M,连接EM,如图2所示EHM=90,EM=m,EH
13、=2,MH=EHMM,MH=MHMHEGC=90,GC=1,EC=m,EG=OH=EG=OM=OHMH=,OM=OH+HM=+,M(,0)、M(+,0)交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同理可得:M(+,0)、M(,0)综上所述:当1m2时,满足要求的点M不存在;当m=2时,满足要求的点M的坐标为(,0)和(,0);当m2时,满足要求的点M的坐标为(,0)、(+,0)、(+,0)、(,0)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垂径定理等知识,考查了用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考查了通过构造辅助圆解决问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系数比较大由BC=2, sinBMC=联想到点M在以BC为弦,半径为m的E上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