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将语言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地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教师要重视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际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寓语言教育于一日生活(来园、进餐、睡觉、如厕、盥洗、饮水、散步、做操、户外游戏等)之中,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有的幼儿吃(chi)和湿(shi)分不清,教师就应利用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个别的发音训练。进餐时问:“你吃的是什么?”;洗手时问:“毛巾放在水里就怎么样了?”教师与幼儿单独交流时,可以针对幼儿具体情况
2、,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如体育活动后,或者午点前的时间,幼儿的情绪比较兴奋,教师可以安排他们自由交谈,这样既可以调节好他们兴奋的情绪,又可以发展语言能力。教师要鼓励幼儿同伴之间的自由交谈,并在巡视的时候,相机引导幼儿扩展谈话内容。如幼儿园的活动区角是每个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最好去处,在这里,他们兴味盎然,教师应相机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如幼儿在观察自然角饲养的小金鱼时,可以尝试描述它们的外形、行动。 在日常生活这一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环境中,幼儿接触到的词句都是与具体的事物、动作同时出现的,同时作用于幼儿的听觉和视觉,这样比较便于建立音义之间的联系,易于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常用的、反
3、复出现的,这样能加深幼儿的印象,做到正确使用。如幼儿每天漱口时,让他们一边漱口一边念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出水。”幼儿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很自然地就接受了这些话,而且乐意边洗边说,效果很好。幼儿在画画、做游戏时,常常自言自语,如“先画个太阳,再画一朵花”,“不对,这里画错了,把它擦掉对了,好看了”,其实,这是幼儿在进行“出声的思考”,最好不要打扰。但在面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时,往往也会像幼儿那样自言自语。幼儿喜欢自言自语,也是通过反馈,达到自我练习语言的目的。幼儿睡前,更易受环境的影响,这种由文学语言、优美音乐构成的艺术熏陶情境能深深吸引他们,调动他们愉快恬静的情绪,从而
4、充分发挥他们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功能。心理实验证明,默诵后的睡眠有利于记忆。教师和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幼儿睡前倾听的内容和时间,坚持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语言,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记忆能力。 在集体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倾听、理解并执行教师的指令,在此基础上,学习用语言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协商同伴之间的协作,调解同伴之间的纠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 在计算活动中渗透。在上计算课时,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如:在学习4时,让幼儿讲一讲猴子在干什么?使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 孩子可能会说:小猴在爬树,小猴在吃桃子,小猴子荡秋千。在此基础上,可请幼儿一起数一数
5、桃树上有几只猴子。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比较大,兴趣很高,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根据这 一特点,在爬、跳、跑等一系列活动中,应采用先请幼儿观看老师的示范动作,然后请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活动,最后请幼儿讲一讲你是怎样做好的等方法。这样,既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又使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讲出了各种活动的特色,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边看边说。如:冬天到了,幼儿园内的各种树木发生了变化,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孩子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幼儿园有什么变化。让幼儿在观察中议论、想象,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观察过程中,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语言教育在幼儿期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语言教育, 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从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展幼儿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