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学案使用之我见在最近几年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气氛中,我们镇江许多初中学校都推出形形色色的学案,有教学案、导学案、预习案等。学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现了范围普及化、应用日常化、课堂规范化等诸多有效的作用。学案应用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其好处不一而足,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案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却出现了一些学案使用的误区,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案使用的效果,甚至可以造成学生对学案的应付和抵触,长此以往,势必对语文学案的使用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笔者在最近几年的观察和走访中,发现语文学案的使用有以下几个误区:第一、把学案当做占用学生时
2、间的工具。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科目较多,课时也不一,为了使自己所教学科,所教班级有一个更理想的成绩,有很多老师认为占用更多学生自习时间是保证本学科成绩提高的有效途径,将学案当做挤占时间的工具,无论教学是否需要,每天发放给学生一张或几张“学案”,这种学案大多不具有学案的导学性,而是练习的变种,抢滩登陆的工具。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旦“抢滩”的势头一开,各个学科老师被迫参与这场争夺战,很多语文老师也随之加入进来。有些教师将每节课的学案做成练习题锦,内容丰富,题型多样,单页纸不够做双页。这些学案从题型设置可谓精心,文言文则通假字,一词多义,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翻译默写集体上阵,现代文则字词
3、作家理解内容同台共演,除此之外,一概空白,实际上这样的学案本身并不具有导学性,可以说设置极不合理,其原因不仅在于学案制作者的设置方式,而在于学案作用未得到充分合理的重视,重发放轻落实,认为发放了学案就占据了时间,其实是一厢情愿和自欺欺人。 第二、把学案当做课前练习题。这也是学案使用的一个误区,学案的作用并不唯一,可以让学生预习,也可以让学生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亦可作为课后练习检查复习的情况,巩固基础知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全部或大部分做完,如果无法完成,则通报姓名或采取其它方式批评。这样做的弊端主要在于学案上内容并非全部是预习内容,学生不可能一次完成所有内容,退而言
4、之,即便学生流于形式完成,实际上也是应付大于学习,不能有效发挥学案作用。更有甚者,忘记了学案本身预习功能,将学案预习部分全部完成。须知,学案的预习功能就是使学生在自学新内容时能够查找出自己会与不会,模糊的部分,如果要求全部做完,一种可能是学生勉为其难写满学案,另一种干脆就不写,两种极端都将使学生对学案作用产生怀疑和慢性抵制,不利于学案的长期使用。 第三、在实际教学不能合理使用学案。目前来看,学案的课上使用和课后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上课时不能发现学生预习过程中知识的缺失,继续按照自己的上课思路授课,学案唯一作用在于应付检查和抢占时间,此时的学案有胜于无,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和额外时间支出。还有的
5、是学案使用中做而不查,查而不改,改而不评,不能有效反馈和总结,还有甚者,许多老师直接将答案发给学生,有时学生本身就觉得学案是个累赘又不得不“做”完,于是如获至宝地将答案原文照搬学案上去,如此学案,留之又有何用呢? 面对以上学案在使用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与学案应有机结合,使语文学案得到有效的落实,促进学与教的和谐发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根据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适当调整授课方式与内容。一般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都有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问题调整授课方式与内容,教师在课堂处理这些问题时,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我在教端午日这篇文
6、章时,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同学们,回去大家预习了课文,完成了预习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就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提出你的问题,然后在小组讨论解决,最后在全班交流你的问题。都解决了,老师将提问大家。生:纷纷在书上、笔记本上认真作标记,提问题。师:将你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一下,声音放开来。老师将关注这些问题是谁解决的,怎么解决的。请各组交流,机会难得。我想尝试一下放手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问题生成的主体,来调整我的课堂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我力求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的主体。师:告诉老师你们已经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生: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为什么重点写赛龙舟和赶鸭子?因为可以烘托端午节热闹的场
7、面.师:你们认为他们解决得好吗?更激烈的写了哪个场面?生:好,是写出了热闹,但不是烘托,用表现比较好。赛龙舟。师:还有已经解决或存在的问题吗?生: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1)赛前准备的描写可否删去?不能,因为为下文做铺垫。(2)文中提到一段历史,我想请我们这个小组对历史颇有研究的的严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想: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真正魅力在于课堂上的指导过程。只有动态调整课堂授课方式,解决问题才能在文本内在联系中解决;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提出解决;在补充、修正、完善的过程中解决;当然,有时无法甚至不必要把全部问题都解决。师生的一问一答,只能很快的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
8、得如何,研读得怎样,思考得如何,表达得怎样,这需要教师的耐心、启发、循循善诱,有时甚至要付出预定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代价来换取一节课的实在和高效。第二、语文学案的落实是教学和导学的有机结合 语文学案,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我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提纲,是学生进行语文自主学习的帮手,是教师引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措施。它不同于语文教案。对一篇课文来说,语文教案的着出发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语文学案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对文章进行感知,理解,体会,迁移,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给予, 侧重学生学会语文知识,而后者以学生为
9、中心,强调学生拿来,侧重学生会学语文知识,这二者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语文学案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是由教师设计怎样教的教案,到设计学生怎样学的学案的过程的根本变化,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和有效途径。教师课堂上的作用,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语文学案教学模式不仅有着教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 第三、语文学案的落实要靠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技能。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虽然教学是个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学成绩的取得更有赖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刻苦
10、学习,但教师的角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大有作为。特别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形象进行品味欣赏,需要教师过硬的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 本学期以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拟定和写作。笔者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放学案,依案自学,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知识,激发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把学生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
11、题,以便把握授课的方向和重点。二、“以学定教”,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案导学的设计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目标指向明确、具体,不庞杂;充分了解学情,合乎实际,经过教学,绝大多数学生能达标、每一位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以学定教”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三、以“导教”为手段,强化有效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施学案导学,课堂上教师处于导教地位,把强化课堂有效训练摆到突出的位置。学生新知识获得、新能力形成,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去建构,因此,我们老师每节课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导学案还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师生与生生交流的平台、复习的重要资料。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自己也有意无意走进使用学案的几个误区,幸而能留意学案的使用情况,得几分感想,恳请各位同仁斧正,以发挥学案实用性,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学与教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并进。5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