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不会预习,只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会预习并养成良好预习学习习惯的学生,一定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尤其是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他们基本上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我们更应该提倡数学预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
2、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有了“思想准备”,能够较快的掌握方法,教师适时的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对后进后有促进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对知识的探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逐步将视野扩展到教材以外探索新知。教师要坚持布置预习性作业。在每一节课上完后,不仅要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性作业,还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由于数学课不像语文课可以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我想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决定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做到有效预习,且做到经常化。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要明确提出预习的
3、目的要求,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工具书先粗读教材,边读边圈、点、画,大致搞懂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疑问自己可以查找资料或同学间互相交流合作,再精读教材,对书上的数学概念、法则等在自己预习时理清思路,和以前学习的知识形成网络,确定今天学习的重点。3、教师要通过与例题相仿或高于例题的题目质疑、提问等形式,检测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仅仅着眼于新知的“是什么”,而应着眼于学生真正去理解新知的“为什么”,要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深入研究新知中蕴含的本质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教材变成学材,帮助学生经过一些中间过程,挖掘教材的空
4、白处或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引导学生思考有无新的发现,有无更好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手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认真听,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
5、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3、会用脑去想。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再次,要
6、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4、要会说会记。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会记,让学生听讲时要指导他们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如何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呢?我们也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步要求学生勤快,跟着教师全版面照抄,且要求书写工整,旨在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可以适当教他们一些速记技巧。第二步要学会标注,可用不同色彩,不同记号(如,等)标出重点内容、典型例证、容易出错等等。第三步要求学生使用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加入一些思考题、补充题或趣味题等内容来丰富自己的笔记。能使笔记成为自我学习的重要途径和实现自我评价的精神乐园。必要时每学期可以安排几次笔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