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要求:课标或教材已作修订学科的合格教师(或中级职称教师),请具体列出所教学科起点年级教材(或课标)修订要点。起点年级教材(或课标)修订要点执教年段初中( ) 小学( 中段 )执教学科数学起点年级教材(或课标) 修订要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要点 从“实验课标”到“修订课标”,历经十年的实验和十年的研究,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从数学意义到数学性质的修订,从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的更新,从课程内容到核心概念的变化,从课标体例到课标结构的改革,从第一学段到第二、第三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整个修订过程是从争论到形成共识过程,是小改而不是大改,是把课标理念变得可以操作的修订。 主要的修订表现在以下一个方
2、面:一是修改“数学观”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而不是过程)。二是修订“课程观”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三是把“双基”改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获得经验”。四是把“双能”改为“四能”,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估计原来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提出符合思维,即在继续关注“归纳思维、猜测思维”的基础上,提出“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并举。六是核心概念的变化:增加了“几何直观”,把“符号感”修订为“符号意识”,把“统计观念”修订为“数据分析观念”,并对“数感”“空间观念”的内涵进行了修订
3、。 在推进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建议采取下列措施:一是“一个中心”,即“以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是“两个基本点”,即“课程是经验,是活动”。三是“三个抓手”,即数学课程教学素材选择的三个转手:“现实的”、“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有丰富的教学内涵的”。四是“六个转变”,数学观、课程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整合观(原文太长,读者“生造”)的转变。五是“一个主渠道”,即“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六是“三种方法”,即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校本研究法。 作为教师,及时、正确、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