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丙酮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1.1 丙酮的基本概况
丙酮,别名:二甲酮;醋酮;木酮;二甲基甲酮;
英文名称:Acetone;Di-methyl keton;
分 子 式:C3H6O;
分 子 量:58.08
CAS 编号:67-64-1
结 构 式:
图1.1 丙酮结构式
丙酮,又名二甲基甲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丙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 主要用于生产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的溶剂。丙酮与氢氰酸反应所得的丙酮氰醇(ACH)是制备
2、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的原料。丙酮也是制备环氧树脂、聚碳酸酯中间体双酚A的原料。在医药、农药方面丙酮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 石油炼制的脱蜡溶剂以及用作制造其他合成材料的原料等,用途十分广泛。
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在我国的丙酮生产中,粮食发酵法仍占一定比重。
1.2 丙酮基本理化性质
丙酮常温下(25℃)为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比重为0.788、沸点为56.5℃,容易燃烧。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8,熔点为-94.6℃,闪点为-20℃,
3、自燃温度为465℃。丙酮与水、酒精、乙醚、氯仿、油类及碳氢化合物等都能以任何比例互相溶解。
表1.1列出丙酮的物理性质。
表1.1 丙酮的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熔点(℃):
-94.6
沸点(℃):
56.5
相对密度(水=1):
0.8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0
饱和蒸气压(kPa):
53.32(39.5℃)
燃烧热(kJ/mol):
1788.7
临界温度(℃):
235.5
临界压力(MPa):
4.7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24
闪点(℃):
-20
引燃温
4、度(℃):
465
爆炸上限%(V/V):
2.5
爆炸下限%(V/V):
13.0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丙酮是易燃品,在常温时即挥发,遇火则呈有光辉的火焰而燃烧。燃烧时产生刺激性的蒸气,有毒和麻醉性,使人头昏,但较甲醇、乙醚的毒性低。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丙酮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3 丙酮的包装、贮运及安全
包装及储运:丙酮属有毒品,一般采用铁桶或塑
5、胶桶包装,每桶净重20kg、160kg、165kg或200kg,或按用户要求包装,包装上应标明“有毒品”字样。
丙酮应贮存于阴凉、通风良好、干燥的仓库内,堆放时与仓壁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防潮、防水,不得与食物、饲料一起贮存。装卸时应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泄露。搬运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运输工具必须有防雨、防水设备,注意防水、防火、防潮。
毒性:
兔经口LD50:5300mg/㎏;最高容许浓度:1000ppm(2400mg/㎏)。
丙酮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经皮肤吸收缓慢,量少,主要是通过前两个途径。由于丙酮的水溶性强,它易溶解和吸收入血液中,很快分布于全身。
丙酮属微毒
6、类,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基蒸气对粘膜有中等程度的刺激作用。
丙酮对皮肤无致敏作用,但有轻度刺激作用。
吸入丙酮蒸气急性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最初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严重时可出现呕吐、气急、痉挛以及昏迷。液体能刺激眼睛。吞服反能刺激消化系统,产生麻醉与错迷等症状。
安全防护:
丙酮要用玻璃器皿或金属桶盛装。灌装时控制流速不可过快,防止产生静电。库内存放丙酮时,不应把库房堆满,在墙边,离顶栅、离柱子应留出一定的通道,以便进行防火检查及发生火灾时有效地进行消防施救。
发生火灾时可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化学干粉、黄砂灭火。用水灭火可能无效
7、但可用来冷却火场中的容器,驱散蒸气,稀释和赶走流出的液体,保护去堵漏的人员。
丙酮流出时,首先要切断所有火源,穿戴好防毒面具、手套防护服等,用水冲洗,经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2.4 丙酮质量指标
目前我国工业丙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6026-1998,该标准是等效采用ASTM D329-1995标准,对GB/T 6026-1989进行了修订。
表2.1 丙酮质量指标表
项目
指 标
优等品
一级品
合格品
色泽(铂-钴)号 ≤
5
5
10
密度P20,g/cm3
0.789-0.791
0.789-0.
8、792
0.789-0.793
沸程(0℃,101.3kPa)(包括56.1℃),℃≤
0.7
1.0
2.0
蒸发残渣,%(m/m) ≤
0.002
0.003
0.005
酸度(以乙酸计),%(m/m) ≤
0.002
0.003
0.005
高锰酸钾时间试验(25℃),min ≥
120
80
35
水混溶性
合 格
水分,%(m/m) ≤
0.30
0.40
0.60
醇含量,%(m/m) ≤
0.2
0.3
1.0
纯度,%(m/m) ≤
99.5
99
98.5
注:异丙苯法不考核醇含量.
详细内容参见六鉴网()发布《丙酮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