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课题23、马说第二课时授课班级及教师初二(4)班 刘潭安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能力较好,有积极合作讨论问题的习惯,但是还有小部分中差生对古文的朗读能力和感悟文章的大意还不够强,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古诗文的课文,学习本课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感受千里马的不幸遭遇,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巩固掌握上课时学习的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情感与价值目标:4、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
2、会的有用之才。重难点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具小黑板教法自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课题向学生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新课: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学生认真导入的内容再次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一、夯实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槽枥之间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无马邪( )?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也
3、( ) 其真不知马也( ) 答案略。二、文意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二)分部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学生看小黑板的字词解释,叫两个学生回答,再叫一个学生针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讲解。这些问题不是很难,随问随答。出示练习,当堂课订正。锻炼学生理解课文能力教学过程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明确:(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
4、,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明确: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
5、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明确: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抽生朗读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然后订正。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之”字的用法和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有利于他们积累词语。让学生在学习了狼中 “之”的用法的基础
6、上加以巩固。合作探究(三)深层探究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然后接下去,。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详见教师教学用书三、拓展延伸 1、组织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不求答案一次性正确。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检查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学生通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更加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小结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
7、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人才。师生一起概括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新学案的练习。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托马说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 物 寓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意教后反思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积累了一定文言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到了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同时也体会到另外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也让学生纷纷意识到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不断地磨练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但是本人在教学中由于经验不足,教学的气氛还不够活跃,有一小部分的差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还调动得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