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多想去看看一、教学内容:我多想去看看(第一学时)二、教学目标:1、认识“想、告、诉、路”等12个生字。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3、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并能准确表达。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2、难点:(1)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2)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并能准确表达。四、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了解北京与新疆的距离。2、本课会认字的相关课件。3、本课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4、课文内容的CD。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你想去哪儿看看?师:同学们,你想去哪儿看看呢?你为什么想去那儿看看呢?(学生各抒己见)2、引出课题。师:今天,我
2、们班里来了两位小朋友。同学们看看他们是谁?(出示人物的课件)生:从他们的服饰可以看出,第一位小朋友是新疆的小朋友,第二位小朋友是北京的小朋友。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两位小朋友也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分别想去哪儿呢?师:课文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中就告诉了我们(出示课题:2我多想去看看),同学们赶紧找找吧!(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1、学生拼读课文,并在文中圈出本课会认字,读准字音。(老师巡视指导)2、学习会认字。(1)(出示会认字的课件)学习识记会认字。师:哪位同学认识这些字宝宝?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学生自由认读,正音。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2)(出示练习1的课件)巩固练习字宝
3、宝回家。师:字宝宝们可着急了,正等着同学们把它们送回家呢!师:这里有四间房子,一间是前鼻韵母房子,一间是后鼻韵母房子,一间是平舌声母房子,一间是翘舌声母房子。哪位同学来帮助字宝宝回家?个别学生回答,全班订正。小结:“常”和“壮”都有两间房子,在帮助它们找房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别落下了。(三)听课文CD,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并划分自然段。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并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1、听音CD播放课文。2、个别学生划分自然段。3、全班订正。(四)再读课文,指导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1、找出带感叹号的句子。师: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带感叹号的句子。学生自读课文,个别回答。2、(出示3个句
4、子的课件)学习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区别。师:同学们读读这三个句子,说说这三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读,评一评哪个同学读得好。老师指导读。小结: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都一样。不同的是:一个句子比一个句子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想要去看看的强烈感情。课文中用“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不仅用了感叹句,还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方式,充分体现了小朋友想去看看自己所向往的地方的强烈愿望。3、再读课文,指导读好感叹句。师:当同学们特别想到一个地方去看看,为了得到爸爸、妈妈同意时,运用我们课文中的感叹句对爸爸、妈妈说,同学们会怎样说呢?学生讨论,个别回答,评评哪位同学读得好。小结: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我们会把
5、之前的话一次比一次大声、急切地跟别人说,以此引起别人的关注。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读课文,要注意文中的这两个感叹句。(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师: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我们两位小朋友都想去哪儿看看?(出示人物的课件)学生自由读,齐读课文。个别学生回答,纠正。2、了解京天安门和新疆天山北。(1)(出示景物的课件)认识天安门和天山。师:同学们看看图中两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哪儿?生:第一个地方是北京的天安门,第二个地方是新疆的天山。(2)了解天山到北京的距离。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查找了新疆到北京之间的距离。哪位同学来分享你查找到的信息
6、呢?个别学生回答。小结:从新疆到北京,相隔千山万水,如果坐火车得花上几天几夜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词就是遥远。3、(出示练习2的课件)连一连,巩固课文内容。师:这么遥远的两个地方分别是哪位小朋友想去的呀?请同学们帮帮文中的小朋友连一连,送他们到他们想去的地方。个别学生连线,全班订正。(六)总结并布置作业。1、总结: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的天安门看看,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的天山看看。两位小朋友感谢同学们帮他们提前了解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的样子。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说说为什么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看,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天安门看看呢?(2)同学们请家长帮忙上网查找相关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视频进行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