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关于2006年数学高考备考的建议广州市第三中学 邹丽仪摘要:近年来广州高中不断扩招,造成各层次学校的高一新生总体水平不断下降,尤其是D类以下学校学生起点大多是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只要教师正确引导,通过实践摸索出符合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学生“可塑性”教强。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以长远效益、大胆创新、勇于创优、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使这类学生的高考取得高分或有效提高能力。关键词:课改 目标 计划 基础 能力 策略一、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关注新课改2006年的高考是传统高考的最后一年,要做好高考备考工作。首先,要关注新课标下课程改
2、革的动向对高考的影响和相关理念的渗透。第二,“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把握复习方向。在“考纲”未到手之前,参看去年的“考纲”,不热衷接受“高考信息”,不盲目补充拔高,踏踏实实按大纲要求,以课本内容为主线、深化、细化、精化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准确理解把握知识点,大力加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二、深入研究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大多数D类学校(区一级学校)学生基本素质相对较差,学习行为习惯不好、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信心,缺乏方法而造成的。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学生层次鲜明,根据学生“以往成绩及高考成绩相关性,鼓励尖子生高考夺600分以上或700分;鼓励中等学生高考达500分以
3、上,鼓励(扶持)差生高考达400分以上。制定在基础较扎实的尖子生的带动下,有学习气氛的教学策略:1把全班分成五个组(A、B、C、D、E),小组划分以学生能力达同一水平为依据,在课内、课外的交流和相互促进中实施分层教学。2高考复习中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和能力层级,因此能力起点不同的学生,目标定位是一致的,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细化目标,分层落实,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好方法。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多创设问题情景,多加引导,增加学生思考、探讨的时间,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能力。4运用赏识教育,从学生思考和回答中挖握闪光点,以鼓励学生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原则
4、,把高考备考的心理训练贯穿在日常的教学中。三、高考复习备考的目标高三整个学年的复习备考,应贯穿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教学的目标应实现:1、 揭示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2、 对复习的知识进行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目标突出主线和重点,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达到对知识再认识的目标。3、 重视知识的迁移训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问题,通过理解、分析解决不同情景的应用问题。4、 突出方法指导。高考复习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内化,要重视训练学生整理归类知识、审题切入的反应。四、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备考计划高三复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复习、立足基础、培养能力教学时间:
5、高三正式上课会考前两周教学内容:集合简易逻辑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极限、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概率、统计,复数。教学目标: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全面全面覆盖扎实抓好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深化。系统前挂后连有机结合注意知识的分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单向性、定向性,初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第二阶段:梳理知识、夯实基础、稳步提高教学时间:会考前两周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高考与会考的关系,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教学内容:做好会考指导书的练习与分析;深入了解会考要求,根据学生情况找出知识的难点、重点、疑点,
6、做到心中有数;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熟练提取,力求做到提起一根线带出一大串结合考点精选高考选择题、填空题,低中档题,作为把关性的训练。第三阶段:专题复习、突出重点、反复渗透教学时间:会考后“一模”、“二模”教学目标:抓好基础训练,立足基础,突出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内容:知识专题、题型专题、方法专题例如:知识专题(函数、空间的角、方向的距离,函数的图象与变换、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等);题型专题(应用题、探索性题,开方性的题);方法专题(分类、化归、数形结合、换元法、函数与方程思想、求轨迹方程、求最值的方法等)。第四阶段:归纳方法、针对弱点,高效应考教学时间
7、:二模后,时间约为第二学期后半段直至高考教学目标:抓住本质,递进拓展。揭示知识发生、发展和深化过程,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从中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通过变式训练归纳解题方法、技巧、规律和思想方法,促进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实现自我完善,争取做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教学内容:以高考模拟为主线的,对第一、第三阶段的练习进行解题方法,策略的归纳和总结。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五、广东前两年高考的考点分析及启示1、 考点共有139个,必修115个,选修24个。2004年、2005年考查分布如下:模块课时数考点数2004年2005年集合简易逻辑14节85分5分函数30节1216分24分数
8、列12节55分10分三角函数46节1727分17分平面向量12节85分5分不等式22节55分5分直线与圆22节125分圆锥曲线18节75分19分立几36节2821分24分排列组合二项式18节84分5分概率12节55分5分概率与统计14节612分极限12节65分5分导数18节812分9分复数4节44分5分 仅供参考2、 启示:这两年考试结构相同,内容相近,仍以函数、数列、三角函数、立几、解几、概率、导数为 主要载体,遵循考纲,立足基础,能力立意的原则。六、高考备考建议1以第一轮复习为重点,控制节奏,灵活变通备考总体策略:快步走,多回头;重点内容,多渗透;重要方法,多突出。对高考重点考查的模块要反
9、复研究,反复检查学生撑握的水平。复习的内容与顺序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水平灵活变通,大胆整改,例如:函数这一模块,高二复习过两次;高三准备复习两次,而函数这一章内容以数形结合为主线的解题方法,应重点突出函数图象与变换,顺序可定为:函数的图象与变换(常用图象:直线、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圆维曲线的一部分;函数间图象变换:(向量平移,渗透换元思想方法)映射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反函数函数的对称性(自身的对称性:点和轴对称,特别的区分函数间的对称性,其中有互为反函数)函数的奇偶性(特殊的对称性)函数的周期性(定义与对称轴的关系)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导数,“f”的认
10、识)函数的凹或凸性(备考P36,4,P43,1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元二次不等式抽象函数函数与导数函数综合应用(抽象等式的理解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例1:集合,下列不表示从P到Q的函数( )例2:完成下列填空:例3:备考P34,7. 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f(x)满足f(x+1)=f(x),且在1, 0上是增函数,下列关于f(x)的判断:f(x)是周期函数;f(x)的图象关于x=1对称f(x)在0,1上是增函数,f(x)在1,2上是减函数f(2)=f(0)正确的命题序号为:又如:导数这一模块,应重点重视,它为中下层面学生在高考中夺取高分提供“武器”。它可广泛应用于解最值问题、函数性质问
11、题,让解题具有一种可操作性。特别是导数与解析几何的切线问题,常规的处理办法是用“”法解决的,但有时计算量较大,容易出错,如果灵活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去解决,问题往往会变简单。例4:(2004年1月徐州一模试题)抛物线与圆的一个交点为,且它们在交点处切线互相垂直,则r的一个值是() 解:设P为(x0, y0), ,抛物线在P处切线斜率为x0+1,由条件得故选()例5、备考P213第6题用求导的方式来量法,比用不等式性质对于类学校的学生更容易接受,题目是用一块边长为的正方形铁片,按图阴影部分剪下,然后用余下的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作侧面,加工成一个四棱锥,求当棱锥体积最大时的底面边长?解:设底面边长为
12、x体积为V,则有V=例6、备考P291第21题设函数其中a0(I)解不等式f(x)1(II)求a的取值范围,使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解:令当a=1时,方程只有1个解x=0当a1时,方程有2个解当a=1时,f(x)在R上单调递减,但此时f(0)=1即f(x)1有f(x)f(0)当a1时,f(x)在R上单调递减,但f(0)=1, f且即x0时f(x)1当0a1时,即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单调递增但在有极大值 在存在极小值 =但原函数与y=1只有两个交点综上所述:当a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0a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由(I)得a 1时f(x)0恒成立即在上单调递减函数若0aa时f(x)最
13、小值是6,求a的值。用四种方法求解(均值、不等式、判别式、求导)课后练习要求做“三次”,第一次用最短的时间按测验的形式独立完成一次;第二次对照教师用书改错,分析方法的差异,第三次把错的重新做一次,学生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把备考的课后练习老师按组别分类,照顾各层次学生,减轻负担,例如:10个练习题目,E组(最差学生)做最简单的最基本的4个题,D组做5个题,C组做6个题,B做7个题,A组做8个题。4精组训练,讲求实效多使用有效的几种训练形式:打夯式训练;题型归类与变形的训练,题组训练(即时反馈的限时训练);滚动式训练,“题海拾贝”式训练等。5设计梯度,激活思维,提升能力如备考P33 7.已知,求的
14、值,评讲后,课后补充思考题,已知,求的值前后对比,明显前者的“1”的变化学生容易发现,而思考题的分母的“1”要悟出来需要一定的能力。又如,函数的一道思考题:能有效体会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则这7个函数可构成的图象是( )(A) (B) (C) (D)6利用教师“艺术”,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高中学生科目多、任务重,学生疲于奔命每天硬性要求的作业,但作为数学学科特征,不能依靠强化手段,能靠教师的“艺术”让学生信任、自觉研究投入学习当中。七、备考的经验总结1总体策略:“复式”结构,减少遗忘;“迭代”训练,保持综合。即复习过程中随时重温复过的内容,每次综合练习都涵盖所复过内容。2教学策略:少讲多做,抓住重点
15、,针对薄弱。3思维策略:重视通性通法,夯实解题基本功;提倡求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4方法策略:强化数学概念的功能,培养审题能力,捕捉解题直觉,突出数形结合。数学以数形结合为灵魂,以此为解题辅助工具。例如:考查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函数性质时,通常用函数的模拟图形帮助分析。例8、备考P21例3已知f(x)定义在(-1,1)上的偶函数,且在(0,1)上是增函数,若f(a-2)f(4-a2)0时,bn是n的指数函数不管这两个函数同时递增或递减都能判断a6b65训练策略:重视三个中等和三个重点 重视训练难度,让大多数的学生有收获增强的信心;重视中等生、中等题、中等分;分析问题重视信息点
16、、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解题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6. 心理策略:合理安排各阶段的学习与复习目标,第一阶段:“先苦后甜,先难后易。”D类学生起点低,气焰高,会考前紧帖高考,让学生知道高考要求,找到差距。第二阶段:越是接近会考,难度慢慢降至会考难度,让大多数的学生满怀信心考试。第三阶段后又把难度提高到高考。7、优选策略:一方面根据D类学生水平在内容上要有所选择,放弃一部分难度教大的内容及题型。如不等式的证明、综合问题、应用问题,正态分布,线性回归,数列应用题,解析几何综合题等;第二方面在培养学生对象上要有所选择,不同的能力学生培养方法要有所不同,会考前两周重点在中下层面,其余时间应在中上层面。八、备考的依据总而言之,高考要考好数学,需要以一定量的训练来达到熟能生巧,但关键不是靠“题海”和单纯性的应试技巧,而是靠数学素质和能力。因此高考备考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要熟练掌握数学思维的载体,在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方面下功夫。2要强化数学思维的概括领会,掌握数知识的本质。3要注意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九、参考资料:12005年9月17期数学通讯的导数运用三个解读。22005年6月中学数学参考32005年9月16日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陈镇民2005学年度的数学复习备考建议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