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实践评价方案7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小学社会实践评价方案 一、评价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参与课程实施的主体多,但取主导、核心作用的是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她们都存在着一些不足。1、教师的认识和角色急需转变。在实际教学中很大部分的教师在思想对上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认识不足,在她们的潜意识里还根深蒂固的认为“主科”最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是“副科”,这样的心态导致了实践课程开设质量不高。也有一些老师认为花大功夫搞综合社会活动会影响“主科”的教
2、学成绩,因此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生、家长的认识也需要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也普遍重视考试学科的分数,对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导致了活动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要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难。3、学校教学条件的改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本校教学条件要高,农村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另外,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这一切都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评价目标、内容和步骤(一)评价目标1、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二)评价要求及内容1、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1)注重过程。评价时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而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能够经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2)尊重多元。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
4、我表示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经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经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2、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1)深刻领会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能够经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有效的掌握学生发展的情况,而且采用有效措施巩固评价成果;建立
5、积极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能激励她们超越自己。(3)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趣而有效的结合。(4)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及研究者。(5)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灵活地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和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三)评价方式1、学生评价:(1)学生自评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个人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 自评内容包括:A、
6、你是否一直对你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B、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C、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D、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小组评价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针对小组成员合作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及改进方面等内容进行评价。(3)家长评价: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与家长联系,邀请家长给子孩子及老师确切的口头鼓励性的评价。根据孩子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能力发展及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价。 (4)指导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努力方向。 2、教师评价:每学期结束后,由
7、教师以总结的形式写出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施情况。 3、学校评价 :由学校校长牵头,教务处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方式:(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2)展示主题活动成果。(3)现场考查学生的技艺、技能等。(4)发放学生调查问卷或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活动实施情况。4、成果展示:每学期组织一届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比,每年举办一届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价活动,对指导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并从中评选优秀指导教师。三、评价方案的实施成效与价值意义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
8、方式,让学生体验、感受生活,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力求取得以下成效:(一)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学生在这个课程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她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能研究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研究去探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她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和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她们的发展(三)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由于学科课程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即便
9、现在也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但由于受学科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真正放开手脚参与实践。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及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真正放开手脚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既能够亲自动手制作,也能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能力及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四)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进行接受式的学习,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书本知识的过程。这种
10、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学生不但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一种新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去质疑问难、如何去主动探究、如何去分工合作。这种学习体验和经验的获得不但对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会有深远的影响。总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课程变得对生活有了实际意义。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将得到提高,学会自主获得知识的方法,能够更深入理解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随着课程的向前推进和活动的深入开展,它带给学生的影响会更加深远。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