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第三课 (章节) 第( 1 )课时课题食物的消化教材简析学情分析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四年级的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由于受年龄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学校某些老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这更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教学目标
2、重难点分析教与学准备上课板书用的磁条、学生动手实验的乳胶管、钢珠、本课的PPT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今天中午都吃了些什么东西啊?生:列举中午吃的食物。师:看来同学们中午吃了不少好吃的食物,那么过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这些食物都跑到我们身体里的哪些部位去了?它们都在这些部位做什么呢?老师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板书:食物的消化(二) 探索消化道的组成师:首先,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包子导游。今天它将带领我们一起去体验食物消化的过程,一起去探索食物消化的奥秘。同学们准备好和包子导游一起去探险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响亮。现在包子导游要考考
3、我们同学啦-“同学们,你们知道食物进入人体会依次经过哪些地方吗?”生:学生跃跃欲试。师:大家先不要说出来,把你的想法画在纸上,标出每个部位的名称。让包子导游看一看,哪位同学画的又快又好。(提示学生不用拘束,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生:画食物的“旅行图”,教师巡视。师:同学们都画好了吗?(展示34图)同学们觉得哪位同学的图是正确的?生:意见不一。师:看来同学们自己心里也拿不定主意,那我们怎样才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是正确的呢?我们有哪些方法来证实?生:查阅资料、上网搜索、X光片、解剖动物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简单!老师课前也做了功课,同学们来看一看老师劳动成果吧!(展示资料)请同学们轻声阅
4、读这段材料,然后告诉老师食物进入人体后会依次经过哪些部位。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胆、胰腺不强作要求)师:很好。(在学生齐声回答的时候板书: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我们把这胃、肠等部位叫做器官,这些器官一起组成我们的消化道。现在同学看看自己画的图正确吗?应该怎样修改?生:修改图片,教师巡视。(三) 认识消化器官的功能师:修改好的同学抬头看前面,这是我们今天最精确的“旅行图”,同学们快跟上包子导游一起出发吧!师:首先进入我们的第一站-口腔。在这里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了,食物进入我们的口腔还能保持原理的样子吗?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它会被牙齿咬碎。师:食物被牙齿咬碎的同时,我们的嘴里还
5、会分泌出什么?生:口水(唾液)。师:唾液会把食物中的淀粉初步消化成糖,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长时间的咀嚼馒头嘴里会有甜味。(板书:咬碎的食物 ) 唾液师:接下来这些小块食物会随着我们的吞咽来到我们的第二站-食道,在这里包子导游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想请同学们帮帮它-“为什么我们躺着吃东西食物也能顺利通过食道进入胃,而不是停留在胃中呢?”生:犹豫。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吧。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橡皮管子,我们把它平放来模拟躺着的食道,管子里的小珠子代表食物,同学们试一试怎样才能让食物在平躺的食道里前进呢?生:尝试。可以用手挤珠子。师:其实我们的食道也可以像这样通过挤压让食物前进,我
6、们把食道的这种运动方式叫做蠕动,其他器官比如胃、小肠、大肠也是通过方法运输食物。(板书:咬碎的食物 ) 蠕动师:同学们别看蠕动两个字就觉得很慢,其实食物只需要7-8秒的时间通过食道进入我们的第三站-胃。师:同学们对胃这个器官知道多少呢?生:发言。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让老师给你们补充几点,胃位于我们身体的左上方,它有强大的肌肉,能对食物进行挤压、搅拌,同时分泌出胃液将送进来的小块食物消化成食糜。(板书: 食糜 ) 胃液这整个过程要3-5个小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三餐之间要间隔一段时间。师:同学们,接下来胃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将食糜运送到小肠里去?生:蠕动。师:同学们听课很认真!现在让我们跟包子
7、导游到小肠里去看看吧。师:小肠位于我们的腹腔中部,是人体内最长的消化器官,大约4-6米,可同学们只有1.5米左右,所以小肠只好委曲求全盘曲在我们的肚子里了。当食糜进入小肠后,小肠会分泌出肠液,这时候我们的肝、胆、胰腺也来帮忙,分泌出胆汁和胰液,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把它们运送到血液中供我们的生命所需。同时消化剩下来的残渣就运送到我们今天的最后一站大肠。(板书: 残渣 )肠液、胆汁、胰液师:大肠位于小肠的外围,它比小肠粗一些。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后,被大肠吸收掉食物最后的养分、水分,形成粪便,最终排出体外。(板书: 粪便 )吸收水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消化道之旅”,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还不过瘾?生
8、:是。师:刚才我们是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参观的,现在我们把整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完整的看一遍,好不好?生:好。师:播放“食物的消化”。(四) 小游戏“食物捉迷藏”-测验效果师:最后我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师生游戏(五) 消化器官的保护师:我们的消化器官每天都在不停的工作,为我们的身体输送营养,它们的功劳大不大?生:大。师: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生:发言。师:总结。结束语:同学们学的很不错,希望以后要再接再厉啊!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思考,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设置“包子导游”这一角色一是可以增加课的趣味性,二是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防止学生分心。画“人体旅行图”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前知识程度,同时设置
9、悬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这一设计求证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科学资料的良好方法。由于学生是接触科学的时间不长,学习科学这门科目的良好方法还是要潜移默化的渗透在课堂中。虽然本课属于“暗箱”知识,学生平时接触不到,但口腔的相关知识学生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可以主动说出牙齿的功能,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零散的谈一谈唾液的有关知识。理解消化器官的“蠕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光凭教师的口头讲解既枯燥又不容易理解,所以此处设计用塞着钢珠的乳胶管来模仿食道,学生通过使乳胶管中的钢珠 运动来理解食道的“蠕动”。接下来胃、小肠、大肠等部分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讲授的,同样的这
10、部分的内容如果光凭教师的讲解肯定是枯燥无味的,所以我采取播放动画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在视频播放完以后,我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反馈,除了可以检查学生听课是否认真,也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食物捉迷藏”的小游戏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它将知识比较好地融合在游戏当中,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负担,在游戏中就可以轻松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最后保护消化器官的环节是讲理论延伸到实际中来,通过学习消化器官的功能来使学生意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媒体使用播放本课PPT板书设计食物的消化口腔 咬碎的食物 食道 咬碎的食物 胃 食糜 小肠 残渣 唾液
11、蠕动 胃液 肠液、胆汁、胰液大肠 粪便 吸收水教学反思这是我工作以来上的第一堂展示课,自己也是非常的重视,为了给学校领导和前辈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我自己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如果撇开效果不谈,我感觉这两天的表现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但如果就结果而言,我还是不太满意自己的这节课的。下面就来谈谈本课的缺点。听课的老师主要找出我的两点问题:一、设计整节课的学生活动方面。科学课作为一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程,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动手、探究、发现过程,而我的这节课学生真正动手的环节很少,虽然整节课注意到了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发言,这在其他课堂可能还过得去,但在科学的课堂上就表现出“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模式”,这是在科学
12、的课堂上是要不得的。会出现这种问题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原因:1.对科学这门课程的不熟悉。科学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朝阳学科,对于科学大家还处在一种摸索的过程中,作为师范专业的一名毕业生,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对它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很不熟悉,并且由于我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研究工作,才造成设计教学中的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多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要多看优秀科学课的视频,看看那些优秀教师是怎样上好一堂科学课的,在不断地观摩和领悟中,我想我总能有点收获。2.教具准备的不到位。本课中需要模仿消化器官的教具,但由于资源的不足只好用简单的材料代替,学生的动手
13、活动就受到的一定程度的限制。其实在其他课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但教具的采购准备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工作,所以这个问题暂时是难以解决的,在平时的课上,我会做一些简单的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如果实验器具太过复杂,一般会用实验视频进行弥补。二、课堂语言的运用。这是我的老问题了,在前一段时间的随堂课上就有老师提过,说我的语言不够符合孩子的心理。这一直让我很苦恼,我自认为自己的语言已经很亲切了,并没有出现凶孩子的情况,为什么还有这种问题的出现呢?直到有一天,薛校长找我谈话,她说看了我的每周工作心得,写的很真挚,我与孩子间的问题就出在,我没有把学生放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总是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14、。和薛校长的谈话让我很受启发,孩子来学校是为了受教育,他们某些方面还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做老师耐心的,呵护的一笔一笔来书写,对待孩子的问题与错误我们应该宽容,大人还时不时的犯错呢,更何况是一个10岁的孩子?再说了,谁知道自己这么大的时候,犯过多少错,老师是不是也这样为我感到头疼了?是老师那时的呵护与包容才换得我今天的成就,今天我是不是也该向老师一样爱护孩子们呢?除此之外,我觉得自己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与分配上做的也不是很到位,对学生活动的时间控制得不是很准,容易出现拖堂的现象。学生活动时间短了又怕没效果,时间长了学生又收不回来。我觉得在以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可以多在学生当中走动,多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实验、讨论,适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度,以把握学生的活动时间。本课的优点不多,主要是有些环节设计的还比较新颖,比如:“包子导游”、“食物捉迷藏”的小游戏都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增加的课堂的趣味性。总的来说,从节课中可以看出,做为一名新教师我做的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磨练才能使我成长,我衷心地希望在以后的每一次课中我都能够有一点进步、一点收获,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一附人!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